[汽車之家 精彩汽車生活] 時間來到2012-2013年,中國品牌汽車在經歷了起步、嘗試、猛進、動蕩后,進入了轉型期。這一時期,中國汽車企業(yè)開始重新梳理品牌體系,加強企業(yè)間的技術合作并試水中高端市場。同時,中國汽車企業(yè)在自主研發(fā)方面的成果已初步顯現,包括造型設計、動力總成技術、科技創(chuàng)新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中國品牌汽車所走過的2012-2013年。
● 2012-2013年中國品牌汽車關鍵詞:轉型
中國品牌汽車2011年的市場份額下滑,讓中國汽車企業(yè)意識到品牌低端化、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缺失等問題已嚴重阻礙了其自身發(fā)展。面對嚴峻的形勢,中國品牌汽車到了必須做出調整的時候。為了擺脫“低品質、低價位”的惡性循環(huán)、樹立品牌形象,中國汽車企業(yè)開始著力提升產品質量并集體向中高端陣營進軍。不過,雖然中國汽車企業(yè)堅持苦練內功,但中國品牌汽車在2012年、2013年的市場份額卻一降再降,說明“轉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中國汽車企業(yè)在“轉型”過程中,都做了哪些具體努力。
● 中國汽車企業(yè)掀起技術合作熱潮
◆ 吉利獲沃爾沃技術轉讓,雙方搞聯合研發(fā)
2012年3月9日,吉利與沃爾沃簽署了技術轉讓協議,根據協議,沃爾沃將向吉利轉讓三項關鍵技術,包括:GMC(中型車)升級平臺、車內空氣質量控制系統(tǒng)以及GX7安全革新技術。雖然沃爾沃計劃在未來幾年內逐步停用這些技術,但這幾項技術卻能為吉利提升產品品質提供寶貴的經驗。而此次合作也被認為是吉利2010年收購沃爾沃以來,雙方協同發(fā)展的首次實質性舉措。
在有了第一次的實質性合作后,雙方計劃在未來攜手完成更為重要的任務。2013年9月13日,吉利與沃爾沃在瑞典哥德堡建立的聯合研發(fā)中心(CEVT)開始試運營。該研發(fā)中心計劃開發(fā)緊湊型車模塊化構架和相關部件,研發(fā)成功后將為吉利和沃爾沃品牌的下一代緊湊型車奠定技術基礎,并且可以衍生出三廂轎車、兩廂轎車、SUV等多種結構的產品。借助這一模塊化架構,有助于吉利大幅度提升未來產品的品質和性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吉利還在2013年2月以1104萬英鎊收購了英國錳銅控股的業(yè)務與核心資產,并將錳銅旗下的倫敦出租車公司收入囊中。與此前收購沃爾沃和澳大利亞DSI變速箱公司不同,吉利此番收購并非為了尋求技術合作,而是希望借助錳銅的經銷商網絡推動吉利在英國市場的銷售,從而獲得品牌及渠道方面的拓展與突破,為吉利的全球化戰(zhàn)略提供支持。
◆ 長城與海拉合作,開發(fā)符合本地需求新產品
2012年7月2日,長城汽車與著名汽車配件供應商海拉集團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議,雙方確定把車身電子模塊、車身控制模塊、車燈領域等作為現階段的重點合作領域,將進行產品的同步設計開發(fā)合作及不定期的技術交流。此前,長城與海拉已展開多個項目和產品的合作,而此次更深入的合作,是為了滿足未來產品更高的要求,雙方將共同開發(fā)符合本地需求的新產品。
長城汽車目前是依照歐盟法規(guī)來進行產品規(guī)劃,未來,長城的產品將向海拉開放,作為汽車電子與照明系統(tǒng)領域全球領先的供應商和技術創(chuàng)新者,海拉也將為長城提供更加多樣化的產品和技術。此外雙方將合作開發(fā)高端產品,如海拉的無鑰匙進入系統(tǒng)和大燈清洗系統(tǒng)等將規(guī)劃到長城未來的轎車、皮卡、SUV三大類產品之中。
2011年時,青年汽車曾與龐大集團結成聯盟,欲收購已陷入停產的薩博,但卻遭到了通用汽車(薩博前任母公司)的阻撓,從而導致收購失敗,薩博進入破產清算。不過按照瑞典法律,清算中的資產仍可繼續(xù)拍賣,因此從2012年起,青年汽車再次著手競購薩博。然而,經過半年的爭奪,青年汽車最終還是敗給了瑞典國家電動車公司NEVS,未能與薩博結緣。
2012年8月27日,青年汽車收購了世爵29.9%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雙方計劃組建兩家合資公司,第一家合資公司將開發(fā)世爵D8 SUV車型;第二家合資公司將利用薩博(原世爵子公司)的鳳凰平臺技術,打造全新系列車型。此番聯手,青年汽車希望借世爵提升品牌形象,更為重要的是希望未來有機會將薩博的先進技術應用到旗下蓮花品牌的車型之中。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