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給我們吧!
讀到這里,可能您和我一樣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此時的宗一郎扮演的更多是決策者的角色,但這并不意味著他脫離了實際的研究。實際上當1960年7月,那個從本田技研工業(yè)本社分離開的株式會社本田技術研究所就不止是負責本田品牌絕大多數(shù)產(chǎn)品和試驗品的研發(fā)了,其更像是屬于宗一郎的一片技術沃土,在這里他同年輕的社員一起熬夜奮戰(zhàn),一起實現(xiàn)夢想。在這里,對機械的癡迷令他時常忘記了身份、年齡,不過即使如此,時間仍在那個磐田郡光明村淘氣鬼的臉上刻出了皺紋。
1971年4月,本田宗一郎考慮再三決定辭去本田技術研究所社長之職,將其交由河島喜好擔任,他本人仍擔任本田技研社長之職。這一年本田宗一郎64歲,他的搭檔藤澤武夫60歲。
● 永遠年輕的老人
在宗一郎辭去職務后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都會對妻子說句我走了,然后開車朝著本田技術研究所疾馳而去,直至抵達才會猛然想起自己已經(jīng)辭職了。在這之后的某一天,他產(chǎn)生了一個與本田技研社員們見面的想法。期初,秘書將其安排的很是輕松,頗有些旅游的意味。不過,宗一郎在看過安排后重新制定了計劃,第一站便是偏遠的工廠。就這樣,1974年1月28日開始,宗一郎開始了與員工握手之旅。
在這之后,無論是地處九州、不到10名社員的小工廠還是鹿兒島的中古銷售店,無論風霜雨雪他都一一前往。甚至1974年梅雨季節(jié)時,為了在約定時間到達北海道,他毅然放棄可能推遲到達時間、卻安全性更高的方案,仍舊按原計劃乘機穿過雷雨云。
20世紀70年代,本田技研已經(jīng)在全日本擁有數(shù)量龐大的分支機構,這項握手之旅絕對是一項長期而又艱苦的活動,但宗一郎仍舊樂此不疲的進行著。工廠、代銷店以及特約店中都出現(xiàn)過他的身影,因為頻繁握手的緣故,手掌腫脹也不聽秘書的建議,堅持不佩戴手套。“無論是滿手機油的維修工還是簽訂合同的銷售人員,我都想親自握住他們的手,讓他們相信只要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就一定能干出成績”。
辭去社長之職的本田宗一郎進行全國握手之旅時,流下的眼淚最多,那些被本田宗一郎握著手的員工看見他流淚不止,也往往隨之落淚......
晚年的宗一郎除了繼續(xù)關注本田技研的發(fā)展外,還撿起了不少兒時的夢想,其中飛行便是一個。1915年查爾斯·納伊爾斯曾經(jīng)來到日本,宗一郎偷偷前去觀看表演,飛翔從此便成為了他心中的夢,終于在他暮年時,他實現(xiàn)了夢想。
我們已經(jīng)無從得知宗一郎駕駛滑翔機時的感想了,我想,從山頂一躍而下、乘著風飛行的他腦中一定會閃出兒時的畫面。彼時,河島喜好、久米是志那些年輕人或者說那個以他名字命名的品牌在他離開后已經(jīng)可以獨擋一面了,是時候安心“著陸”了。
1991年8月11日,匈牙利Magyar Nagydíj賽道,一名戴著象征巴西國旗顏色頭盔的F1車手已經(jīng)摘下了他無名指上可能干擾他比賽的婚戒。此時的賽道溫度已經(jīng)適合桑拿,但賽車里這個男人心中燃起的斗志比氣溫更高。與他人車合一的是那臺紅白相間的Mclaren MP4-6。
在低公害發(fā)動機誕生的30多年里,廢氣排放降至此前的百分之一,曾經(jīng)“老爹”和孩子們發(fā)生過激烈沖突的現(xiàn)場至今仍有年輕人滿身油污的擺弄著愛車。但本田擁躉們似乎感到昔日那些令人熱血沸騰的性格在逐漸減弱,往昔令其引以為豪的產(chǎn)品穩(wěn)定性優(yōu)勢因為供應商或設計不斷出現(xiàn)問題,2015年回歸F1賽場后的表現(xiàn)更是只能用糟糕形容。
幸好本田技研帶來了新一代的TYPE R,它在紐博格林北環(huán)賽道創(chuàng)造了7分50秒63的成績,在它身后的是蘭博基尼Gallardo LP560-4、寶馬M4 Coupe、保時捷911 Turbo等等身價不菲的跑車。隨之而來的是外界對本田技研為了刷圈速進行瘋狂改裝以及成績作假的質疑,面對這些聲音,項目負責人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句“我們近期會以更貼近原廠的狀態(tài)再次測試,如果有人想要超越我們,那TYPE R必將反超”,這股執(zhí)拗勁兒讓我們又嗅到了當年的勇氣,也教育了那些把兩廂車更換一個格子座椅、換個夸張前后保險杠、在進氣格柵上貼一個或三個英文字母就想和性能掛鉤的品牌。
不過,當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其實從品牌層面講這樣的轉變無可厚非。歸根結底,本田技研也是一家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司,更何況現(xiàn)在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也不允許車企不考慮成本制造那些瘋狂的車型;蛟S說,順應市場,制造市場需要的產(chǎn)品才能有機會再綻榮光。
其實,無論第一部自行車用輔助發(fā)動機還是集公司全部研發(fā)心血結晶制造的傳奇跑車NSX,本田的產(chǎn)品從不“任性”,每個產(chǎn)品無不是經(jīng)過詳細、準確市場調查后,摸準脈門對癥下藥的作品,正是因為滿足了平凡人的需求,才有了這些經(jīng)典。
或許,我們對這個被叫做本田技研的品牌抱有的那些獨特情感是感動于本田宗一郎先生與每位本田技研成員身上那種永不服輸、挑戰(zhàn)權威與極限、一次次的將不可能變?yōu)榭赡艿墓适。那份為夢想而生、為夢想而活的精神才是令我們感動的源泉。這些我們在成長路上選擇丟棄的包袱,他們直到今日仍舊背在身上并為之努力。
夢之回顧:
隨著本田技研在曼島TT上的奪冠,宗一郎制霸摩托車最高峰的夢想得以實現(xiàn),但這只是他夢想中的一小部分。正是對于兒時夢想的不懈追求,令他進入了四輪汽車制造領域。這之后的成與敗已不僅僅是宗一郎本人的榮辱,而是一個公司或者說是更多年輕人為夢想奮斗的故事。在這之后,本田技研繼續(xù)挑戰(zhàn)F1比賽。當然,宗一郎也并非是神,他的執(zhí)拗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在這個迷失的過程中,他意識到年輕人的重要性,這個過程也許是宗一郎一生中唯一的敗績,但將公司交給以河島喜好為首的年輕人的決定無疑是個正確的選擇。宗一郎本人的故事到此或許已經(jīng)結束,而那個以他姓氏命名的品牌故事才剛剛開始。
對于一些車迷而言,有種動聽的聲音叫VTEC開啟,有種信仰叫“一日本田、終身本田”、更有種品牌分類方法叫本田與非本田。出身貧寒、學歷不高、戰(zhàn)亂破壞、政治“迫害”,這是公司創(chuàng)始人的人生經(jīng)歷,也是這間頗有性格,被叫做本田技研的公司的故事......全文完(文/圖 汽車之家 唐朝)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