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馳GL級(以下簡稱‘GL級’或‘GL’)
GL級是目前奔馳旗下體量最大的SUV車型,高大的車身、三排七座的設計、V6或V8雙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的強大動力以及全時四驅系統(tǒng)讓我的同事們一致認為它“幾近全能”,而其所裝備的全地形反饋系統(tǒng)令4MATIC系統(tǒng)如虎添翼,配合高度主動可調的空氣懸架,GL級的通過能力頗為強悍。
『測試車型:奔馳GL 500 4MATIC』
奔馳GL級采用多片離合器形式的中央差速器,并且?guī)У退?a class="ShuKeyWordLink" target="_blank">扭矩放大及鎖止功能,四個車輪均帶有電子制動輔助,而我們的測試車GL 500比起低配的GL 400多了后橋限滑差速器,理論上來講對于后輪打滑的抑制更加有效。
與ML 400 4MATIC豪華型一樣,GL 500 4MATIC標配了多路況適應系統(tǒng)組件(ON & OFFROAD Package),利用旋轉開關,可從6種預先編程的駕駛模式中選擇任意一種,由此可對車輛配置進行調整,以針對當前的行駛狀況和路面條件做出響應。眾多元件和變量參數將根據所選的駕駛模式自動進行調節(jié),其中包括發(fā)動機、變速箱、中央差速器、電控車輛穩(wěn)定行駛系統(tǒng)(ESP)、四輪驅動電子牽引輔助系統(tǒng)(4ETS)、加速防滑控制(ASR)、轉向系統(tǒng)、離地間隙、空氣懸掛和減振系統(tǒng)。
- 前后軸間動力分配測試和交叉軸測試
我們首先使用滑輪組分別令兩前輪和兩后輪空轉,來檢測GL級四驅系統(tǒng)前后軸間的動力分配。這樣的測試對于GL來說顯然太過簡單,日常駕駛的AUTO越野模式就可以輕松通過。之后我們模擬了交叉軸路況,也就是對角車輪打滑的情況,GL級也在AUTO模式下順利通過,甚至不需要開啟低速四驅。
- 三組開放滑輪組測試
兩輪著地的項目對GL級根本沒有任何難度,因此我們將重點放在了三滑輪組、單輪著地的項目上。本著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思路,我們首先測試單側后輪有附著力時GL級的表現,由于該車的動力傳動架構為縱置發(fā)動機布局、以后輪驅動為基礎,因此后輪帶有附著力會相對更容易脫困。
順利通過單側后輪著地的項目之后,讓我們再來看GL級在只有一個前輪有附著力時的脫困過程。由于前輪最多可以獲得50%的動力,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脫困的難度相對會更大。不過,對于GL來說,在AUTO模式下,由于4ETS實在給力,并且動力足夠強大,不需要使用低速四驅擋,整個脫困過程依然輕松。
相關視頻:
小結:
優(yōu)點:電子輔助制動系統(tǒng)效果明顯,LSD能夠實現輪間限滑。
缺點:不帶有機械式限滑差速鎖,應付極端高強度環(huán)境時可靠性一般。
總體來說,GL級的這臺四驅系統(tǒng)與ML級的基本相同,但后橋帶有LSD差速器可以提升輪間限滑的能力,此外4ETS出色的效率以及強大的動力也它順利脫困的關鍵。平心而論,這樣的情景設置對于GL級難度確實不高,而這套四驅系統(tǒng)也確實足夠強大。不過,一旦置身于野外,連續(xù)長時間高強度越野路況下,電子系統(tǒng)還能否長期穩(wěn)定工作還未可知。不過話又說回來,GL級的車主有幾位會開著一輛龐大、豪華、舒適的7人座駕去和牧馬人一起豁車呢?那應該是G級車的事兒。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