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野性能測試
前面的理論分析相信大家已經看的有些乏味了,面對如此強大的四驅結構,奔馳G500一定逃不了高難度的四驅測試!接下來,我們就開始就如實戰(zhàn)環(huán)節(jié)。(以前我們對越野車的四驅測試都是由淺入深,從“饅頭包”開始,這次顯然不需要了,所以直接進入爬坡交叉軸的環(huán)節(jié))
■ 測試項目一:爬坡交叉軸
這個鐵架子不陌生了吧?它整體帶有一定坡度,現在的狀態(tài)是對角線滑輪組打開,讓車輛真正進入的交叉軸狀態(tài)。
◆ 車輛狀態(tài)1:三把差速鎖均未鎖止
雖然G500的前、中、后三把差速鎖都沒有鎖止,但是別忘了它還有4MATIC系統(tǒng),4ETS可以對打滑車輪剎車來限制滑動。開始我們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來進行測試,畢竟這么大的車身重量,加上攀爬角度,4ETS恐怕難以提供足夠的限滑能力。出乎我們意料,電子制動輔助對于打滑車輪有非常明顯的制動效果,可以順利幫助車輛脫困,不虧是強大的奔馳G,還未啟動差速鎖就已經完成了任務……
◆ 車輛狀態(tài)2:只開啟中央差速鎖
剛才的測試結果讓我們信心大增,不開鎖都可以通過交叉軸,那么如果打開差速鎖那豈不是會更加輕松,于是我們首先開啟中央差速鎖。這次又發(fā)生了讓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開啟中央差速鎖之后,對角線車輪開始毫無節(jié)制的打滑,沒有任何制動效果,最終測試失。
解析原因:當開啟差速鎖后,ABS系統(tǒng)就會自動失效,也就是說4ETS電子輔助系統(tǒng)不會再對車輪進行制動,而且是無論是開啟幾把差速鎖,ABS都會自動失效。這樣的設計可能是出于對四驅系統(tǒng)保護的目的,總之,只要開一把鎖都是不能完成脫困的。
下面我們繼續(xù)嘗試不同的差速鎖組合方式……
◆ 車輛狀態(tài)3:鎖定中、后差速鎖
這次我們同時鎖定了中央差速鎖和后橋差速鎖,這樣即使前輪打滑,由于后輪固定的扭矩分配,也能夠幫助車輛脫困,事實證明這種模式通過交叉軸測試非常輕松。前輪只是在經過了短暫的打滑之后,車身就被后輪直接推上鐵架,測試通過!
◆ 車輛狀態(tài)4:三把差速鎖全都鎖止(最強模式)
現在我們將三把差速鎖全部鎖止!前、中、后三把鎖共同作用,將發(fā)動機扭矩平均非配到四個車輪上,不懼怕任何的打滑,此時的G500挑戰(zhàn)交叉軸項目簡直就是如履平地,你幾乎用肉眼看不到一絲車輪打滑跡象。
■ 測試項目二:三個車輪同時打滑
當然剛才的測試只是難度有限的體驗,對于G500來說,我們必須用更嚴酷的環(huán)境來考驗。隨即我們在交叉軸的基礎上又打開了一個滑輪組,也就是說車輛開到這里時,只有一個車輪有附著力(左后輪)。
為了應對這種極限的脫困狀態(tài),我們除了將G500的三把差速鎖全部鎖止外還將分動箱切換至低速四驅模式,這便是奔馳G500最強的四驅模式了!
車輛攀爬到鐵架上面,兩個前輪全都在滑輪組上,對于前軸來說,在差速鎖作用下,兩個車輪在同步的空轉,而空轉的頻率幾乎同后橋一致。好在還有一個左后輪是附著力的;理論上,它可以分配到25%的扭矩,加上低速四驅的放大模式,單個車輪的推力也隨即增大,大到足以推動車輛脫困,但是……
但是在我們的測試中,G500遇到了一些問題最終沒有順利登頂,原因是:1.三個車輪進入滑輪組并且車輛處于爬坡狀態(tài),當唯一一個有附著力的車輪(左后輪)開始發(fā)力后,鐵架子的附著力還是不太夠,所以會有輕微的打滑;第二,只依靠左后輪推動車身攀爬時,前進過程車身會出現偏移,不能按照直線前進,一旦車身偏移角度過大的話,就有可能會從鐵架上跌落,因此從安全的角度考慮,我們并沒有一味的讓車輛前進。這一點在我們下面四驅測試的視頻中可以表現的更清晰。
從上面四驅測試的視頻當中我們能看到,在開啟三個滑輪組的最大難度攀爬過程中,G500幾乎能夠通過障礙,但是無奈受限于我們測試設備的局限性,我們無法繼續(xù)嘗試,但相信如果能繼續(xù)前進的話,它肯定能夠脫困成功。
奔馳G級四驅系統(tǒng)優(yōu)缺點
優(yōu)點:三把差速鎖+非承載車身+優(yōu)秀的電子輔助系統(tǒng),幾乎沒有能難得住它的路。
缺點:這套四驅系統(tǒng)算是目前最強的水平了,缺點暫時沒有發(fā)現。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