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椅和空間
作為運動型最入門、最低配的全新凱美瑞SE版,就已經(jīng)標配了皮椅,并且皮料的觸感和細膩程度跟雷克薩斯車上用的皮革相比,我感覺不出什么區(qū)別;在坐墊和靠背的中央?yún)^(qū)域,搭配了另外一種也類似于皮革材質(zhì)的面料,摩擦附著力很好,可以有效地防止在急速過彎時,車內(nèi)成員在座椅上因為離心力而產(chǎn)生滑動。
SE版駕駛座是電動8向調(diào)節(jié),外加腰部支撐;前排乘客座可以6向調(diào)節(jié),但只能純手動操作;不過還好,調(diào)節(jié)范圍還算寬廣,我相信多數(shù)人總能調(diào)節(jié)到讓自己舒服的位置。
乘客艙內(nèi)部乘坐空間方面,全新凱美瑞跟上一代相比基本上持平。最顯著的一點區(qū)別就是因為車身整體高度有所降低,所以無論是前排還是后排座位,坐姿明顯比上一代凱美瑞要矮一些,同時頭部空間也有一些局促感——這一點對于后排乘客尤其如此。
前排大概有一拳的頭部空間,后座頭部只有4指空間;后排座椅腿部空間很充足,有足足兩拳的空間。
為了緩解頭部空間這方面問題,豐田的工程師采取了一些巧妙的設計措施。比如說,車頂天花板內(nèi)飾件左右兩邊,在縱向上各有凹進去的一長條形狀,正好位于乘客的頭頂之上,這相當于彌補回一些頭部空間;另外后座的坐墊,也是在左右兩個位置上有一個很明顯下凹的“淺坑”,讓后座乘客的坐姿更貼近地板,這也能爭取回一定的頭部空間。
總的來講,對于想有類似坐SUV那種坐姿的消費者來講,全新凱美瑞的這個安排很可能不是加分項。但另一方面,豐田對于新一代凱美瑞的目標是讓運動性進行到底,因此上面提到的這些能顯著降低車子重心的措施,其實也是我們意料之中的。
在儲物空間方面,全新凱美瑞遵循的是“適可而止”的策略。也就是說,它不會故意弄得自己滿身上下都是口袋的那種樣子,而是提供一定合理的空間給用戶。比如說前排座位,總共兩個中號的杯架,然后中控臺一前一后兩個儲物格;后排座位也是同樣兩個杯架。車門上的儲物格空間也同樣比較克制,每邊都是放得下一個水瓶之余,最多再加上類似地圖等這些不是大件的物品而已。
中控臺前方那個儲物格蓋子,其本身也是一個小托盤,表面是類似橡膠那樣可以增加摩擦力的材質(zhì)。但問題是它的邊緣不夠高,再加上現(xiàn)在手機越做越輕,因此過彎稍微急一些的時候,放在托盤上的手機很容易會滑出來掉在駕駛座的地板上,造成潛在的危險,這一點請留意。
畢竟是講究足夠?qū)嵱眯偷能囆停聞P美瑞的后備廂空間是很充足的。去機場接機,后備廂可以塞得下幾個大行李箱。
另外,全新凱美瑞后備廂蓋采用了液壓撐桿的設計,打開動作比較勻速,有點像電動艙蓋的感覺。這種設計除了視覺效果好之外,還可以節(jié)省空間。這個細節(jié)雖小,但卻是很用心的設計。但是也有兩個使用上的問題: 1. 后備廂外面沒有任何開鎖按鈕,要打開后尾箱只能在車里按按鈕,或者用鑰匙上的遙控器。2. 后備廂蓋里面沒有任何把手,所以要關蓋子的話只能抓住外殼來借力。但問題是由于車子行駛時向后揚塵,車尾通常積聚了不少灰塵,所以每次關后備廂蓋子都會把手弄臟,比較不便。
對于全新凱美瑞的空間安排,我猜測中國市場有一些消費者可能不會太認同這種設計理念,但是在美國市場這卻是真正走對了路——緣由在于美國消費者觀念上的差異。
對于美國人來講他們的思維方式是:買轎車,他們就需要得到轎車這種車型所應該有的所有優(yōu)點;而不會要求轎車像SUV那樣無所不能。因此美國市場里買轎車的消費者,大部分都是在適中的空間便利性基礎上追求操控的優(yōu)勢;假如他們純粹想要追求空間的絕對優(yōu)勢,他們就會去買SUV,根本不會考慮轎車。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