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應(yīng)在惡劣條件下披荊斬棘、建功立業(yè)的奔馳G 500,卻隨著時代的變遷走向了鋼筋水泥。雖然國內(nèi)絕大多數(shù)G級車主都不會開著它去越野,但它體內(nèi)的那份傲骨未曾改變。
奔馳G 500裝備了目前奔馳旗下最高規(guī)格的全時四驅(qū)系統(tǒng),中央分動箱配備開放式差速器,帶有扭矩放大擋,同時還包含三把牙嵌式差速鎖,必要時可以由駕駛員主動將其鎖止。在三把差速鎖鎖止的狀態(tài)下,每個車輪都能夠得到恒定的扭矩輸出,并且保持每個車輪轉(zhuǎn)速一致。
中控臺上的三個差速鎖控制鍵可謂是G級安身立命之根本,即使你是越野界的小白,只要按照1、2、3的順序分別按下按鍵,再前行一小段距離待上方的紅燈亮起即可激活G 500的最強狀態(tài)。
先來看看G 500面對三個開放式滑輪組時的表現(xiàn),此時三個差速鎖均未鎖止,ESC也在開啟狀態(tài)。電子限滑系統(tǒng)對于打滑車輪有一定的制動效果,但是傳遞到有附著力車輪上的動力比較弱,還不足以脫困,挑戰(zhàn)失敗。將三個差速鎖逐一鎖止,G 500的四個車輪都可以保持相同的轉(zhuǎn)速,此時的三個滑輪組猶如平地一般,輕踩油門就能脫困,毫無難度。
在奔馳G級的誕生地奧地利格拉茨郊區(qū),有一座叫做schöckl的山峰,這里是全世界最難的天然越野測試場地之一,它被人所熟知還是因為那句有名的廣告語“where the G-Class learned to walk”。很可惜我沒有機會去那里親自體驗一番,不過在北京的郊區(qū)也有個類似的地方,這里才是G 500施展才華的舞臺。
G 500沒有像雷克薩斯LX570那般近乎變態(tài)的電子限滑能力,也沒有眾多輔助系統(tǒng)加持,鎖定三把差速鎖再加上你的右腳,這就是G 500挑戰(zhàn)越野場地的標(biāo)準(zhǔn)配備。A字坡可以看做是加強版的交叉軸測試,依靠四個車輪相同的動力輸出,G 500輕松通過,側(cè)坡也是輕而易舉,駕駛員只需扶好方向盤就行。
這個場地中最難的項目是攀爬45°斜坡,也就是理論上的100%坡度,充分考量動力,同時也必須有足夠的接近角和通過角。
鎖定三個差速鎖并開啟低速四驅(qū),這個45°的斜坡對于G 500來說如履平地,輕踩油門保持發(fā)動機1500rpm就能輕松登頂,毫無難度,唯一需要克服的就是駕駛員由于看不見路而產(chǎn)生的恐懼。
最后一個挑戰(zhàn)項目是炮彈坑,這個看似沒有太大難度的項目G 500卻遇到了尷尬。側(cè)置排氣管離地高度不夠,剛上水泥墩子就托底了。我們實測離地高度是235mm,這也是G 500的最小離地間隙,但是排氣管側(cè)向下的布局不是很合理,帕杰羅的最小離地間隙同為235mm,之前挑戰(zhàn)炮彈坑的時候就沒有問題。
在這個實地綜合越野場地里,G 500除了因為排氣管離地間隙不夠在炮彈坑遇到尷尬之外,其余項目均是毫無壓力的完成。之前公路行駛時的種種缺點在非鋪裝道路行駛時也都煙消云散,翻山越嶺征服自然的快感令人成就感十足,站在山巔,看著自己來時的路,點上一只勝利雪茄,盡情享受吧。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