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隆巨虧、嚴凱泰上任后又重獲生機
◆1991-1999年:遭遇危機,少主中興,力挽狂瀾
發(fā)展到上世紀90年代的裕隆汽車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四大危機。首先,裕隆汽車內體系的官僚化、辦事低效率。第二,飛羚系列的誕生,導致裕隆與日產的矛盾愈演愈烈,日產幾乎不再提供新車型讓裕隆生產。第三,裕隆與“國產汽車”分道揚鑣,導致了裕隆銷售渠道的混亂,造成有車無市的局面。第四,便是投入了巨大財力物力的飛羚系列虧損失敗。這幾項重大危機導致了裕隆汽車在1993-1996年間持續(xù)虧損。
注:“國產汽車”成立于1958年,是臺灣的第一家汽車經銷公司,國產汽車由張?zhí)砀蛷埥òl(fā)創(chuàng)辦,在1958年全權代理裕隆旗下所有汽車的銷售代理權。1988年,國產汽車與裕隆汽車長達30年的合作宣告終止。
1995年經歷虧損后的裕隆重新思考了企業(yè)發(fā)展的道路,實行由新的領導者嚴凱泰制定的“廠辦合一”改革方案,方案把臺北總公司、桃園工程中心、新店工廠等單位陸續(xù)遷至三義集中辦公,減少溝通成本,整合公司資源,提升競爭能力。同年,裕隆汽車與其旗下的中華汽車合資創(chuàng)辦了華擎機械,用自己的實力來研發(f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fā)動機,以實現(xiàn)發(fā)動機共享戰(zhàn)略,為公司節(jié)省制造成本。
嚴凱泰還積極改正與日產的關系,于1996年推出裕隆和日產共同研發(fā)的日產風度,正式扭轉了裕隆虧損的現(xiàn)狀。首批上市的車型裝配了型號為VQ20DE的2.0升發(fā)動機。當時電視廣告以媲美勞斯萊斯的靜肅性為主題,成功吸引消費者的注意,迅速締造銷售佳績。1996年9月裕隆汽車又生產了裝配型號為VQ30DE的3.0升發(fā)動機的日產風度。
1998年,裕隆汽車工程中心改名為“裕隆亞洲技術中心”,成為日產汽車眾多重要的研發(fā)中心之一。
◆2000-2002:裕隆汽車與大陸合作單方失敗
2000年,裕隆汽車與東風汽車共同組建風神汽車公司,裕隆占股25%。風神汽車主要生產擁有日產技術的風神藍鳥。2001年,風神藍鳥在內地上市,上市后市場反應強烈,銷售業(yè)績非常驚人。2002年,東風風神汽車與日產汽車正式合資,組建了東風日產,裕隆非常被動的為東風和日產做了一次媒人,并且迅速的被東風風神邊緣化。
東風風神藍鳥的原型車,是1991年在日本推出日產藍鳥 U13車型。東風風神共生產過包括風神、藍鳥、藍鳥II以及藍鳥智尊4個改款車型。而且每次改款都出自裕隆亞洲技術中心。
風神藍鳥搭載了日產成熟的SR20發(fā)動機,這款發(fā)動機的最大功率為107千瓦,最大扭矩為183N.m,搭配帶有O/D擋的4速自動變速箱(O/D擋的全稱為Over Drive擋,作用基本和S擋相同)。
◆2003-2006與通用坎坷的合作
2005年裕隆與通用合作,成立裕隆通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代理通用旗下品牌。裕隆花費數(shù)億元新臺幣在全臺灣建設卡迪拉克、歐寶和別克三大品牌的渠道。但是,隨著全球經濟的動蕩,通用汽車自身難保,臺灣汽車產業(yè)也進入了低迷的負增長期。三年內,通用系列的經銷商全部業(yè)績低迷、虧損連連,資本幾乎燒光。
最終,通用汽車把手中持有的49%股份以一元的價格買個裕隆汽車。從此,裕隆通用正式成為裕隆汽車的子公司。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