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JR-改裝社] 本田CR-Z注定是一款糾結的車:“全球首款混合動力轎跑車”,這是本田在推出CR-Z時打著的旗號。在大多數人看來,混合動力車型總是與環(huán)保、省油、低碳等字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個口號明顯相悖于人們對混合動力車型與運動、操控不沾邊的固有觀念,難道本田在侮辱大家的智商?到底是什么原因,讓本田有如此大的決心去顛覆眼前的狀況呢?下面就讓我們從本田CR-Z的前世今生,和改裝潛力兩方面,和大家聊一聊。
聊CR-Z之前,先啰嗦一下另一輛車CR-X。我相信很多朋友確實沒法聯想到本田CR-Z與圖中這款第二代CR-X之間的關系,從發(fā)動機入手,已經發(fā)現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了。在第二代CR-X的1987至1991年,根據車架號的不同,它有多款發(fā)動機給消費者選擇。其中普通版本(EF6)搭載最大功率90馬力的D15B發(fā)動機,升級版本Si(EF7)搭載140馬力的ZC發(fā)動機(歐版為130馬力的D16A8),而最高版本的SIR車型(EF8)則是最大功率達到160馬力的B16A發(fā)動機(歐版只有150馬力)。
現在落入這輛CR-X里的B16A發(fā)動機,升功率達到100馬力,這在當年是第一款達到如此高水準的民用自然吸氣發(fā)動機,它也是世界上第一臺擁有可變氣門升程技術的發(fā)動機。這款發(fā)動機一共服役了10年時間,在日本分為B16A1和B16A2兩代。按正常來區(qū)分的話,第二代CR-X(EF8)使用的應該是B16A1發(fā)動機,第三代CR-X使用的是B16A2發(fā)動機(最大功率170馬力)。如果你對本田發(fā)動機有足夠了解的話,那你應該可以看到眼前的這臺第二代CR-X(EF7)并不是原來的D16A8,而是擁有170馬力的B16A2。本田產品的高度流用特性,再一次顯現。
回頭來看本田CR-Z,它使用的是IMA混合動力系統(tǒng),包含一臺1.5L排量四缸自然吸氣汽油發(fā)動機,最大功率為83kW(113馬力)/6000rpm,最大扭矩為144N·m/4800rpm;同時再加上一臺交流同期電機,電機部分最大功率為10kW(13.6馬力)/1500rpm,最大扭矩為78N·m/1000rpm。兩者結合在一起的綜合最大功率為123馬力/6000rpm,綜合最大扭矩為167N·m/1800rpm。
這套IMA混合動力系統(tǒng)是以發(fā)動機為主體,電動機為輔助的并聯式設計混合動力系統(tǒng)。較之于豐田普銳斯、雷克薩斯CT200h等車上的混合動力系統(tǒng),它的結構更簡單、占用空間更小、成本也更低。不過相比豐田的那套混合動力系統(tǒng),本田IMA系統(tǒng)的純電動行駛能力相對較弱,它是借助于本田VCM技術,通過發(fā)動機閉缸實現,純電動行駛里程較短。
更多關于本田IMA混合動力系統(tǒng)的技術介紹,請點擊下圖的圖片。
其實發(fā)動機的變化,我想不用說太多了,畢竟這是時代發(fā)展的需求;蛟S到現在你還不明白,我為何只拿了第二代CR-X出來介紹本田CR-Z的由來,其實原因很簡單,它是繼Integra之后第二輛使用本田DOHC VTEC發(fā)動機的車型,十分具有代表性。
在當時,CR-X的高配車型(EF8)的出現,甚至讓大眾高爾夫等小鋼炮車型聞風喪膽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有這樣的實力,除了本田獨特的操控調校外,少不了經典B16A發(fā)動機的功勞。今天,CR-Z的到來,卻有點“打醬油”的意思。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