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賽事] 6月16日-17日,法國拉-薩爾特賽道將舉行第80屆勒芒24小時耐力賽。屆時將有56輛原型賽車及GT賽車同場競技,爭奪冠軍獎杯。今年最受人關注的當屬各種類型的“綠色賽車”,而奧迪的柴油混動賽車無疑是整場最大的奪冠熱門。此外,保時捷911 RSR(997)和法拉利458 Italia,則是GT組中最有力的競爭者。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將出現(xiàn)在勒芒賽場上的極速賽車。
與以往相比,2012年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最大變化是“綠色賽車”的集體現(xiàn)身。在比賽規(guī)則方面,賽會為“綠色賽車”制定了更有利的條件(比如混合動力賽車可以在120公里/時以上采用四輪驅動),同時也給了向DeltaWing這樣的小排量賽車參加比賽的機會。21世紀的勒芒霸主奧迪與今年重返勒芒賽場的汽車巨頭豐田,也都推出了各自的混合動力賽車。如果不出意外,最終的冠軍就將在奧迪與豐田之間產(chǎn)生。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將先為您介紹本屆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最值得關注的冠軍爭奪戰(zhàn)主角:奧迪R18 e-tron quattro賽車與豐田TS 030-Hybrid賽車。
☆勒芒24小時耐力賽簡介
勒芒24小時耐力賽創(chuàng)辦于1923年,除在1936年因法國罷工未能舉辦,以及1940年-1948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停辦以外,比賽至今已成功舉辦了79次。勒芒24小時耐力賽在單圈長度為13.629公里的拉-薩爾特(Circuit de la Sarthe)賽道進行,該賽道擁有38個彎角。
保時捷是勒芒24小時耐力賽歷史上獲勝次數(shù)最多的制造商,他們曾在1981年-1987年奪得7連冠;在連勝榜上排名第二位的是法拉利,1960年-1965年間法拉利完成了6連冠;而進入21世紀以來,奧迪曾在2004年-2008年間5次蟬聯(lián)總冠軍。
☆勒芒24小時耐力賽組別設置
LMP1:最高組別,原型賽車(專門開發(fā)),白色大燈,號碼標牌為紅底白字。賽車最低重量900公斤。發(fā)動機最大排量為3.4升汽油自然吸氣/2.0升汽油渦輪增壓/3.7L柴油渦輪增壓。油箱規(guī)格為汽油75升/汽油混動73升,柴油60升/柴油混動58升。2012年該組別有11輛賽車參賽。
LMP2:初級原型賽車,白色大燈,號碼標牌為藍底白字。賽車最低重量900公斤。發(fā)動機最大排量和最大氣缸數(shù)為5.0升8缸自然吸氣/3.2升6缸渦輪增壓。油箱規(guī)格為75升。2012年該組別有20輛賽車參賽。
GTE-PRO:GT賽車,黃色大燈,號碼標牌為綠底白字。賽車最低重量1245公斤。發(fā)動機最大排量為5.5升自然吸氣/4.0升渦輪增壓。油箱規(guī)格為90升。2012年該組別有9輛賽車參賽。
GTE-AM:GT賽車,黃色大燈,號碼標牌為橙底白字。賽車最低重量1245公斤。發(fā)動機最大排量為5.5升自然吸氣/4.0升渦輪增壓。油箱規(guī)格為90升。2012年該組別有13輛賽車參賽。
在第80屆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官方試車日中,組織方特意展示了四款不同設計理念的“綠色賽車”。包括奧迪柴電混動賽車R18 e-tron quattro、豐田油電混動賽車TS 030-Hybrid、采用“1/2阻力+1/2動力”理念設計的另類賽車DeltaWing以及實現(xiàn)零排放的氫燃料電池賽車GreenGT H2。其中,前三款賽車將參加今年的比賽,而GreenGT H2目前還處于研發(fā)及測試階段,因此明年才會正式參賽。
☆奧迪R18 e-tron quattro賽車 LMP1組
特點:飛輪電機驅動前輪+柴油發(fā)動機驅動后輪
從1999年首次參加勒芒24小時耐力賽至今,奧迪已經(jīng)10次奪得了總冠軍。從最初的奧迪R8到最新的奧迪R18 e-tron quattro,奧迪的每一代勒芒原型賽車,都是一次技術革新的體現(xiàn)。
全新R18 e-tron quattro,是奧迪運動部歷時18個月打造的首款非單一依靠內燃機驅動的賽車。該車采用了WHP(威廉姆斯混合動力公司)的儲能裝置,以及博世提供的電動機/發(fā)電機單元(MGU)。
勒芒賽車對于混合動力的需求與民用車略有不同,在能量回收過程中,高功率密度(以減小體積)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奧迪選擇了飛輪儲能系統(tǒng)。整個系統(tǒng)由集成在前橋的兩個傳動軸,MGU的行星齒輪,副駕駛位置的電子飛輪蓄能器,以及檢測高電壓設備和控制系統(tǒng)的絕緣監(jiān)測單元組成。這一裝置能在制動的短短幾秒內,吸收大量的能量。
在制動過程中,車輪驅動MGU,MGU帶動碳纖維飛輪在真空環(huán)境下高速旋轉儲能。在出彎加速時,系統(tǒng)又將能量傳至前軸。在加速和制動過程中,行星齒輪自動調整傳動比。通過電控系統(tǒng),前橋兩個獨立的傳動軸能夠自動完成同步。整個能量回收過程由兩個因素控制:第一個是車輛減速,也就是制動過程,第二個是儲能裝置的充電狀態(tài)。受比賽規(guī)則限制,釋放能量的最低時速是120公里/時。
●相關閱讀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