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鮮技術(shù)解讀] MG Cyberster(參數(shù)|詢價),作為全球首款軟頂敞篷電動跑車,它由上汽全球設計團隊傾情打造。該車一經(jīng)推出便獲得了“德國紅點產(chǎn)品設計獎”、“德國iF設計大獎”、“日本G-Mark優(yōu)良設計獎”世界三大權(quán)威設計獎項,風頭可謂是一時無兩。作為一款2門2座的電動跑車,光是樣子貨當然還不夠,今天我們就通過實車拆解,來看看MG Cyberster的技術(shù)實力究竟怎么樣?
● 軟頂敞篷就是拉風
MG Cyberster外觀設計拉風程度,軟頂敞篷就得占一半。這款車的軟頂敞篷采用的是電動設計,打開或者關(guān)閉的過程只需要10秒左右,這在同類型車中算是相對比較快的。而軟頂敞篷加剪刀門的組合更是市場上獨一份的存在。
所以,敞篷跑車固有的高速噪音大、黑色頂棚吸熱等問題,Cyberster的軟頂敞篷都做了針對性的優(yōu)化,從而盡可能提升使用體驗。
根據(jù)廠家的數(shù)據(jù),Cyberster做到了目前敞篷車中最高的車身扭轉(zhuǎn)剛度——17915N·m/deg,比當初15000N·m/deg的設計目標更高。在開發(fā)初期,Cyberster也有非敞篷版的籠型車身設計,其扭轉(zhuǎn)剛度據(jù)稱可達40000N·m/deg。
● 剪刀門+無框側(cè)窗+敞篷,車窗密封有竅門
MG Cyberster作為全球首款軟頂敞篷電動跑車,車門采用了剪刀門+無框側(cè)窗的設計。這種設計視覺效果拉滿的同時,也為車窗的密封性帶來了不少挑戰(zhàn)。
同時,也要保證乘員艙具備足夠好的密封性,因為乘員艙密封性是保障座艙NVH性能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軟頂敞篷配置對乘員艙NVH工程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zhàn)。
同時,玻璃導槽的耐久性也因為沒有了軟性折疊部件而在耐久性上得到了提升。市面上大部分較為現(xiàn)代的軟頂敞篷車都采用類似的分段式玻璃導槽設計。
● 正碰防護設計不含糊
MG Cyberster車頭帶有鋁合金前防撞梁以及帶潰縮引導設計的吸能盒,前防撞梁采用日字形截面,整體做工厚實。車頭翼子板內(nèi)的前指梁與縱梁采用了物理連接的設計,這種設計能夠在小范圍偏置碰撞事故中,更為有效地分散撞擊能量,從而減少乘員艙的潰縮量。
我們可以看到,MG Cyberster車頭的兩個散熱器采用的是向后傾斜的布置形式,這樣的設計主要是因為這款車車頭偏低矮,為了不減小散熱器散熱面積,便采用了斜向布置的形式,同時通過上面提到的集風罩來保證風冷效率。
這個支架位于車頭兩減振器上座之間,作用類似于改裝常見的“頂吧”,可進一步提升車頭部位的整體剛性,讓車輛的轉(zhuǎn)向響應更為快速。
● 后碰防護中規(guī)中矩
相比起車頭用料十足的被動安全設計,車尾防護設計就顯得有些普通了。MG Cyberster的后防撞梁為單層沖壓高強度鋼板。拖車鉤螺栓孔是通過一塊長方形鋼板焊接到后防撞梁上面,以提升其承擔拖拽載荷的能力。
后防撞梁與吸能盒是焊接在一起的,但吸能盒與車身之間是通過螺栓進行連接。這意味著如果吸能盒發(fā)生了潰縮,可以方便地更換后防撞梁+吸能盒總成。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