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2013年對于邁凱倫來說是非常好的一年,這家成立于1963年的汽車公司迎來了他們50歲的生日,就在這一年,他們推出了繼邁凱倫F1之后另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超級跑車——P1,憑借油電混合技術與LaFerrari、918 Spyder組成了夢幻超跑三杰。我們今天要跟你分享的是這輛邁凱倫P1。
在這個因賽事而生的汽車品牌的發(fā)展履歷中,“P1”是個能讓人浮想聯(lián)翩的名字,帶著這層寓意,邁凱倫研發(fā)團隊開啟了Project 1項目,這只帶有深厚賽車技術背景的團隊旨在制造出一輛能與專業(yè)賽車媲美的量產車!版敲缹I(yè)賽車”這樣的說法是沒辦法進行量化的,但邁凱倫有自己的想法,至少他們不會將F1賽車上的后霧燈拿來以凸顯自己對賽車技術的忠誠。對于邁凱倫的車迷而言,類似的感動很久都沒有出現(xiàn)過了。
● 外觀及空氣動力學設計
◆ 空氣動力學設計占據(jù)主導地位
我們先來看看它的外觀。專業(yè)賽車的外觀很少會為美感而放棄追求極致的空氣動力學效果,當然,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美感與空氣動力設計并不存在強烈的沖突,盡管如此,這其中還是存在誰將占據(jù)主導地位的問題,P1給出的自然是個非常規(guī)的答案。
言下之意,這也在地位上貶低了P1項目中負責外觀設計的那一撥人,而在其它廠商中常被“蹂躪”的空氣動力學設計人員順勢爬到了造型設計師的頭上。大佬丹尼斯怎能允許自己的團隊內部出現(xiàn)幫派斗爭,但為確保項目質量,適當?shù)淖岆p方在“權利”上互相牽制不僅可以維護現(xiàn)有的團隊關系,也能促使造型設計與空氣動力學設計兩組人馬更好的完成各自的工作,從而讓美麗的形式更有效。
上面有關內部斗爭的言論純屬編輯個人遐想,無任何理論依據(jù),各位看客完全可以一笑了之。言歸正傳,P1這個項目確實是空氣動力設計占主導,該部門在制作出一套完整的、完美的車身設計方案后,將其轉交給造型設計部門并對這樣一具“怪胎”進行潤色,隨即,修改后的方案重回空氣動力學設計部門,論戰(zhàn)數(shù)番后,最終定稿。
在車身的設計過程中,一個名叫保羅•豪斯的年輕人在眾多造型設計師中嶄露頭角,他為P1設計了第一個造型并最終博得邁凱倫高層的認可,而讓人有所不知的是,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初級設計師乃是老豪斯之子(這真是句廢話),而老豪斯則是20年前的邁凱倫超跑計劃團隊中的一員,如此傳承而來的血脈堪稱正統(tǒng)。
◆ 月牙形設計元素
邁凱倫P1的外觀充斥了很多月牙形的設計元素,是的,那就是邁凱倫徽標的輪廓。這些元素無孔不入,無論是在美的塑造上,還是在空氣動力學的設計上。
也正是這些象征著邁凱倫的月牙形元素,將造型設計與空氣動力學設計完美的融合。此前的MP4-12C也有相同的設計理念,但只有當LED日間行車燈點亮后(碰巧周圍環(huán)境還很昏暗),“月牙”才會更醒目,而P1則不必等到夜幕降臨就能讓周邊感受到邁凱倫的氣焰。
月牙形輪廓的車燈內含月牙形光帶(日間行車燈),車燈與下部的進氣口以及保險杠下沿的碳纖維質感的擾流器構成的輪廓形似蝰蛇,再加上另一側,乍一看,這簡直就是蛇形刁手的架勢。不過,要與接下來介紹的月牙形設計相比,這只能算是花拳繡腿。
位于車頭行李箱蓋表面的兩個“大鼻孔”則是有著很直接的功能性,空氣從車頭下方的進氣口進入并穿過散熱器,隨后從這兩個“出氣兒”用的月牙形孔洞引出,其造型看似隨心所欲,但卻蘊含著深遠的意義,一方面要避免引出的氣流破壞車身其它部位產生的空氣動力學效果,另一方面則不能讓高溫的空氣躥入車頂中央的那個發(fā)動機進氣口中,以保證那臺V8雙渦輪增壓發(fā)動機能吸到“清爽”的空氣。當然,這也會為車頭制造一定的下壓力。
月牙形元素在后翼子板兩側也出現(xiàn)了,那也是為動力系統(tǒng)的散熱而設計。不過,在這里挖個月牙形并沒有堅實的理由作支撐,其作用更多的是對那些信奉者形成致命的誘惑。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