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EQS SUV的外觀設計和EQS還只是非常類似,那么EQS SUV的內飾設計和EQS可以說是一模一樣了。雖然準確來說,hyperscreen是由三塊不同大小的屏幕組成,但是由于有一整塊曲面玻璃覆蓋,且每塊屏幕周圍都有黑色漸變效果,視覺感受還是非常震憾的。
但是由于接觸時間較短,感覺整個MBUX車機的要素過多,學習成本較高。即使加入了零層級的操作邏輯,在實際駕駛中想要準確找到自己所需的功能依然不太容易。不過整個系統(tǒng)中空調界面永遠位于屏幕下方,界面簡單明了易于操作,而且出風口風向依然保留了手動調節(jié),調整起來非常方便。
另外,奔馳在EQS SUV不能隨意開啟的前機艙蓋下方配備一個吸附面積相當于150個足球場大小的巨大HEPA過濾器,來確保車內駕駛者和乘客能夠呼吸到干凈的空氣。車內外的PM2.5水平也會在MBUX中實時顯示。
雖然上圖中這些看似觸控按鍵,但實際都是實體按鍵;不過由于缺少物理分隔,在駕駛中依然很難盲操作。同樣的實體按鍵也應用在了部分方向盤按鍵和門板上座椅加熱/通風的控制上。駕駛座前方的數(shù)字儀表有多種模式可以選裝,包括傳統(tǒng)、運動、越野等等。
為了避免影響駕駛員駕駛,一旦系統(tǒng)檢測到駕駛員觀察副駕屏幕超過2秒便會自動調節(jié)屏幕亮度并提示專心駕駛。具體有關這塊超大屏幕的使用方法及MBUX的測評詳見我們之前對于這套車機單獨的體驗文章。
在筆者的短暫使用中,這個平板電腦的顯示內容永遠和靠背上的屏幕保持一致,并不能分別調整;不過別擔心,后排座椅和空調都有單獨的實體件調節(jié)。
作為奔馳的頂級豪華電動SUV,內飾豪華氛圍的營造光靠屏幕是遠遠不夠的。雖然內飾設計、做工和用料都和EQS如出一轍,但在這里依然值得再次表揚。每一處的細節(jié)都經(jīng)得起推敲,尤其是側面渦扇式空調出風口、hyperscreen以及真皮儀表臺和側面門板的處理手法,即減少了側面撞擊對于屏幕的潛在影響,還為內飾設計增加了層次感。
門板和中央扶手上配有豎條紋裝飾的實木面板,無論是用料還是做工都非?季浚饘俨馁|的按鍵、出風口和柏林之聲音響揚聲器都有著令人享受的觸感和質感。木材、皮革、玻璃和金屬的運用恰到好處,營造出這種有著歷史積淀的豪華感,可不是一些造車新勢力通過一塊大屏幕就能媲美的。很可惜,由于本次并未安排夜間試駕,因此沒能深入體會EQS SUV的車內氛圍燈。不過即使在白天,高亮度氛圍燈也為內飾增添了一絲色彩,內置的多種色彩模式總有一款能夠滿足潛在買家的喜好。
EQS SUV和EQS相比,最大的區(qū)別便是乘坐空間了。而這可能也是EQS SUV潛在用戶最關心的一點。本次活動的接待用車是EQS,因此筆者對于兩臺車內部空間上的差別有著非常直觀的對比。筆者身高185cm,坐在EQS中前后排的座墊對于腿部都沒有很好的支撐,低矮的坐姿總給人一種坐板凳的感覺,而且EQS由于受到弓形車身的影響,后排頭部空間比較緊張,雖然沒有磕腦袋的情況但是頭發(fā)能經(jīng)常和車頂發(fā)生摩擦也不是很好的體驗。
提升主要體現(xiàn)在坐姿和頭部空間上,本次試駕的EQS SUV 四驅版選配了7座布局,第二排座椅可以前后滑動,靠背和頭枕角度也可以單獨調整。不過試駕車的第二排座椅雖然配有三塊屏幕,但舒適性配置只有座椅加熱,豪華程度有待提高。
而與第二排對比明顯的主副駕駛的座椅,無論是舒適程度還是配置都要好很多,座椅通風、加熱、按摩一應俱全,還配有不同部位多角度的調節(jié)。由此可見EQS SUV和EQS一樣,更加重視駕駛者的舒適性,國內對于后排舒適性要求較高的老板們,還是等一等之后推出的邁巴赫版本吧。
第二排座椅帶有一鍵收折功能,一鍵收折時前排座椅也會調整位置來盡可能的方便第三排的出入。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排座椅在收折后無法一鍵回到之前的坐姿,每次都只恢復到最靠前的坐姿,筆者猜測是為了保證第三排的腿部空間不會受到過分擠壓的安全措施。
從圖片來看,第三排空間是比較局促的,但是別忘了第三排的筆者身高有185cm,如果是坐孩子的話,肯定還是沒問題的。配置方面,第三排配備了座椅加熱,USB-C充電接口以及杯托,滿足了一般乘客的基本需要。
在第二、三排座椅放倒的情況下,EQS SUV也能變身為擁有2000L+裝載空間的“貨拉拉”。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第三排座椅放倒完全是手動操作,放倒的操作方式也不甚優(yōu)雅,對于一臺百萬級的豪華SUV來說有些說不過去。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