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賽道圈速PK
基本功測試完畢之后,是時候來一場巔峰對決了。接下來將由車手王濤分別對三臺車刷圈速,看看在這條凱擇賽道,誰能更勝一籌。這條賽道全長只有1.63公里,可以說非常短了,但是它卻擁有14個彎角,彎心復雜多變,低速彎較多,特別考驗車輛的靈活性,馬力的強弱反而沒有那么大的影響。
今天的氣溫高達30℃,幾乎沒有風,所以對于車輛的散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個上場的是領克03+,雖然它的加速表現(xiàn)并沒有預期的那么勁爆,但是換回來的是綜合的穩(wěn)定性!車輛原廠裝配的是馬牌運動輪胎,抓地力尚可。高速彎下車輛的指向性還算不錯,由于是四輪驅動,所以進彎的時候多少會出現(xiàn)一些轉向不足的跡象。不過只要你加油門,電控四驅馬上進行50:50的動力輸出,雖然只有50%的動力給后輪,但你能感受到車尾在幫你轉向,而這種幫助很線性、很舒服!如果你行駛的是高速彎,出彎還有點后驅車的感覺。但這樣的四驅分配在組合彎里會變得很擰巴,雖然可以很早的加油門,但轉向不足的狀態(tài)很明顯!天氣很熱,幾圈的駕駛車輛并沒有出現(xiàn)高溫的現(xiàn)象,變速箱依舊可以按照激進的狀態(tài)工作,但機油溫度高了之后,我能感受到高轉速下的乏力。值得表揚的就是電子剎車系統(tǒng),腳感永遠都很有信心,沒有因為熱衰減而加劇行程,剎車也會呼呼冒煙,但制動距離可控!
第二個登場的是凱迪拉克CT4,2.0T+8AT+FR后輪驅動,考慮到它并不是“鋼炮”屬性,再加上沒有CT5的Brembo剎車、MRC電磁懸架、mLSD后橋限滑差速器和米其林PS4S輪胎,所以我們也沒有對它抱有太高的期待。在賽道里開起來的感受就是直線確實很猛,變速箱在手動模式下且變速箱油溫低的時候就稍緩滯后,最后迫不得已采用了自動模式進行。機油溫度最高146度,能明顯感覺到發(fā)動機出于保護進行了動力輸出限制。車輛的指向性非常不錯,但連續(xù)彎道中的重心轉移非常明顯。ESP車身動態(tài)控制系統(tǒng)的雖然能夠全關,但還會有20%預留限制。車輛懸架的調整偏向前硬后軟的思路,但因為沒有限滑后差速器,所以彎道中因內側輪胎打滑產生的蹦跳非常明顯!
最后登場的是7.5代的高爾夫GTI,它屬于一款非常成熟的產品。雖然是FF前驅車,但駕駛感受一點不輸給另外兩臺車!賬面上的動力參數(shù)并沒有那么高,但與DSG雙離合器變速箱的配合非常棒!每次換擋都鏗鏘有力,減擋也可以做到很好的聯(lián)合制動。
在輪胎溫度較低的時候,車頭指向性和吸入感都非常喜人,隨著輪胎溫度逐漸升溫,轉向不足的跡象也就越來越明顯。不僅如此,在高速進彎以及出彎的時候內側輪打滑帶來的車身跳動非常明顯。這臺車讓我唯一不滿意的地方就是剎車,相比另外兩位的電子剎車,GTI剎車的熱衰減非常非常明顯,在圈速采集的過程中我散熱的圈數(shù)遠大于我做成績的圈數(shù),所以這輛車要想獲得更好的駕駛感受,剎車升級是必備要素!
◆ 山路試駕
以上就是在測試場地的實戰(zhàn)結果,最終成績高爾夫GTI拔得頭籌。不過聯(lián)想到實際用車情況,我們還是一致決定要把三臺車拉到山路上一較高下。因為無論是鋼炮,還是主打運動屬性的轎車,它們99%出現(xiàn)的地方都是公路!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意識,那就是“駕駛樂趣、人和車之間的交流”遠比它的加速、賽道成績更加重要。
在山路上,高爾夫GTI的兩廂布局依然讓它有著身輕如燕的感覺,轉向精準,細膩程度雖算不上出彩,但整體反應速度總是很快,會讓你樂此不疲的享受每一次攻彎。這臺EA888發(fā)動機在任何轉速下都很擅長扭力的調用,排氣聲浪低沉有力,變速箱的響應最為積極。格子布座椅會讓你愛上這種簡單、淳樸的性格,三臺車中數(shù)它視野最好,最易上手。DCC自適應懸架的整體設定比海外版要高,所以過彎時側傾會略大。前軸沒有XDS電子差速鎖的加持,加速出彎時容易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轉向不足。倘若山路挑戰(zhàn)分為上山和下山兩部分,那么我開著高爾夫GTI更愿意享受上山路段,因為充沛的扭力和極快的升降擋速度,會讓你忽略剎車和前軸抓地力上的不足,靈活的車尾也不至于在上山路段扭來扭去,速度極快。
CT4的山路特性則剛好與之相反。我相信沒有人會愿意開著它去參加爬山賽的挑戰(zhàn),究其原因還是動力問題。不過該問題在這里已經被削弱很多,因為極少有人會在復雜多變的山路上用盡轉速,所以CT4最為擅長的中段轉速恰恰可以在山路上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倘若是下山,我?guī)缀醪粫䦟@套動力有任何抱怨。車廂內音響模擬的聲浪很能烘托氣氛,剎車時的腳感也是信心十足。不過這臺車最令我喜歡的還是底盤,調校的火候恰到好處,讓我這個CT6車主意識到,即使沒有MRC電磁避震、ARS后輪轉向技術的加持,通用一樣可以調出優(yōu)秀的底盤。不得不說,即使面對另外兩位運動健將,CT4在山路上所展現(xiàn)的底盤功底依然耐人尋味。首先,CT4的轉向是三臺車中最重的,起初我還有點不適應,但在跑山時,轉向的細膩程度接近完美,而懸架的壓縮回彈也最為精致,你能感受到四條輪胎時時刻刻都緊貼地面。所以作為家用車,你不要妄圖把它逼向極限,這是永恒不變的法則。正常對待的話,它絕不會違背“運動”二字。
最后采用AWD形式的領克03+則更像是前兩者的綜合體,無論是上山、還是下山,它都展現(xiàn)得更加均衡。它有著動力強、穩(wěn)定性高的優(yōu)點,轉向在靠近中間位置的手感稍微有些輕薄,但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三臺車的音響都擅長模擬排氣聲浪,但數(shù)03+最為夸張。在上山路段,它沒有CT4那樣的動力煩惱,變速箱也比較善解人意,雖不及GTI車身靈巧,但四驅系統(tǒng)的分配可以給你更早的開油時機。而下山路段,GTI剎車和轉向不足的問題又不會出現(xiàn)在03+上面。換句話說,03+允許駕駛員的技術更加粗枝大葉,這是一臺很快的車,誰來都可以開得很快,畢竟有AWD,你還怕啥?
◆ 總結:
結果很明確,單論性能,這一輪高爾夫GTI勝出。不過需要強調的是,這臺租來的GTI試駕車更換了輪胎,動力上此前也進行過升級,雖然現(xiàn)已恢復至原廠動力水準,但依然不能代表純原廠狀態(tài)。其實一款車的好壞并不完全是由性能來決定的,還是那句話:主觀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我決定采取投票的方式,看一看四位車手在試駕過后會作何推薦。最終投票結果2:1:1,依然是高爾夫GTI勝出。主要原因在于GTI后期的改裝潛力巨大,類似車型的買家們想必也非常在意這一點,最終GTI用它多年來持續(xù)進化的產品力證明了其江湖地位,中國品牌仍需加油。。ㄎ/圖 汽車之家 張子儀 性能測試車手 梁奇、林琦、王濤 攝像協(xié)助 鄭雷 視頻 王旻昊)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