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能性”至上主義
“機能性”其實就是日文中的“功能性”,或者你也能將它當(dāng)成實用性來解釋。SIENTA內(nèi)飾的機能性充分展現(xiàn)出日系車的貼心和細心。畢竟在日本市場,“小車也能有大空間”已經(jīng)是一個公認(rèn)的行業(yè)準(zhǔn)則了,除非,你開的是一輛以駕駛樂趣為主的車款,例如我們上次試駕的本田S660(試駕文章請點擊此)。
在車上,你能找到多達19個小型儲物格(包含杯架。我們試駕的七人座混動X版本只有17個儲物格)。儲物空間這種東西總是嫌少不嫌多,以消費者的角度,越多的儲物空間就代表儲物的彈性更大,尤其是眾多朋友同時出游,不必?fù)?dān)心手中的飲料杯找不到地方放。
“貼心”是我對SIENTA的第一印象。雙層手套箱提供非常不錯的儲物空間,你可以把常用的東西放在上層,不常用的東西放在下層,而且打開之后,內(nèi)部使用了亮眼的橘色,很是奇特。另外,出門購物常常會拿著手提袋,中控臺上還有一個掛鉤,讓你能把袋子掛在上面,而不用放在地上。
其他的儲物空間大多集中在兩側(cè)或是門飾板上,幾乎每一個乘客都能分配到一個杯架和儲物格。雖然只能放進小東西,不過就實用性而言,已經(jīng)能滿足大多數(shù)乘客的需要了。
● 座椅和乘坐空間
座椅的填充物軟硬適中,坐起來很舒適,但是和所謂的“包裹性”完全無關(guān)。全車系座椅表面材質(zhì)使用的是絨布,這對于國內(nèi)消費者而言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又再度證明了兩國人民的用車習(xí)慣和喜好有很大的不同,然而這并沒有對錯,只是消費習(xí)慣不同罷了。我們在拍攝的時候,其實天氣有些寒冷,加上這輛車沒有座椅加熱功能,布椅在冬天的時候坐起來,反而不會像皮椅那樣“冰涼”。
第一排座椅的中間沒有任何開關(guān)、扶手或是儲物格,所以前排乘客可以在車輛靜止時起身走到第二排,對于有家庭的使用者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可以方便照顧在后排的小孩(請看第一頁第一個視頻的1分18秒處)。
三排座椅的布局為前低后高,原廠稱之為劇院式布局,雖然犧牲了一些頭部空間,但這樣做的用意在于提高第二、第三排乘客的視野開闊性。畢竟SIENTA的車長只有4.2米,軸距只有2750mm,利用更好的視野開闊性能減少空間的壓迫感。
從它的表現(xiàn)來看,SIENTA在空間設(shè)計上的確有其獨到之處,在有限的空間中放進三排座椅已經(jīng)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雖然國內(nèi)也有很多三排設(shè)計的MPV,但是總是帶有一種濃厚的“小面感”,而SIENTA的“小面感”可說已經(jīng)被消除殆盡,在內(nèi)飾設(shè)計上,充滿了活潑、趣味,如果能夠?qū)①|(zhì)感再提升,相信會更討人喜歡。
● 乘坐空間體驗
SIENTA車名的由來為西班牙語的Siete(7的含義)和英語的entertain(娛樂)兩者合并而來。由此可見,這輛車就是以容納七人同時乘坐而生的。就一輛車長4.2米、軸距2750mm的MPV而言,它的空間表現(xiàn)其實不錯。如果以2014年日本勞動省公布的日本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7.3cm)而言,SIENTA的確具備同時坐滿三排的“大肚量”。以下就是我們的空間體驗,畫面和平時相反,因為我們試駕的是右舵車型,一時之間可能會讓人有些不習(xí)慣。
第三排乘坐空間表現(xiàn)不算開闊,如果你叫我坐在第三排,在東京堵上半天的車,我也不會覺得非常勞累,畢竟坐姿還算端正,頭部空間則是稍顯窘迫,所以不太適合超過1.7米的乘客。另外,進入第三排時,車門的開口寬度足夠,上車不會覺得太別扭。由此可見,SIENTA的第三排座位并不只是裝飾或是應(yīng)急用的“緊急座位”。
總結(jié)空間表現(xiàn),SIENTA的表現(xiàn)令人滿意,真要挑毛病的話,除了第三排空間略顯擁擠,還有就是第二排的橫向空間不太適合三人同時乘坐,畢竟受到法規(guī)的限制,1695mm的車寬就擺在那,實在沒辦法要求太多。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