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寶進中國:1993年
歐寶曾是通用旗下品牌,1993年,廣東粵海集團下屬的粵江工貿(mào)公司從通用香港辦事處進口了一批小排量轎車歐寶可賽,由此開啟了歐寶進軍中國市場的艱辛之路。此次交易達成后,粵江公司又與通用展開了歐寶可賽的國產(chǎn)化可行性探討。由于江北機械廠的美鹿牌轎車進入了全國汽車、民用改裝車生產(chǎn)企業(yè)及產(chǎn)品補充目錄(簡稱“目錄”),因此,歐寶欲借美鹿的“目錄”獲得生產(chǎn)資質(zhì)。
隨后,粵海集團、粵江公司與江北機械廠共同出資,在江門設立了南方美鹿汽車廠,以CKD形式組裝了一批歐寶可賽,并命名為美鹿JJ7090。當時,國內(nèi)轎車生產(chǎn)和管理體系尚不嚴密,能弄到批文就可以進口散件就地組裝,不過后來批文收緊、嚴打走私后,冠名美鹿的歐寶可賽不得不停產(chǎn),總共只生產(chǎn)了幾千輛。
為了突破限制,歐寶轉(zhuǎn)戰(zhàn)上汽尋求合作機會,但上汽與通用的中高級轎車項目已經(jīng)進展得較為深入,歐寶只能另尋出路。當時,天汽的實力最接近上汽,不過歐寶在與豐田、福特的較量中敗北。此后,歐寶又與廣汽進行了接觸,這一次的競爭對手換成了菲亞特、寶馬和本田。然而,想要替代連年虧損的標致成為廣汽新的合作伙伴,需要支付一筆“入門費”。雖然歐寶提出了1.7億美元的重組方案,但本田2億美元的承諾顯然更具吸引力。
已經(jīng)盡了最大努力的歐寶,最終只能依靠進口渠道在國內(nèi)銷售汽車。從Omega、亞特、威達,到賽飛利、安德拉、英速亞,經(jīng)過20余年發(fā)展,歐寶品牌車型在中國市場的保有量仍然非常有限。2014年3月,歐寶做出了退出中國的決定,并發(fā)布官方聲明:“出于歐寶總部的戰(zhàn)略考慮,歐寶決定逐步縮減其在華經(jīng)銷商網(wǎng)絡并于2015年1月之前停止在中國的銷售!2017年3月,通用將歐寶品牌賣給了PSA,未來PSA是否會考慮讓歐寶回歸中國,還是未知數(shù)。
● 寶馬進中國:1994年
1990年,寶馬利亞(中國)有限公司作為BMW在華的獨家代理商,將7系(E32)、5系(E28)引入國內(nèi)。很快,寶馬便以動力足、操控好的特點在國人中建立了良好口碑,“開寶馬、坐奔馳”也成為高端汽車生活的象征。1994年4月,BMW設立了寶馬汽車公司北京代表處,由此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經(jīng)過十年發(fā)展,BMW品牌幾乎所有的汽油動力車型均已入華。2014年9月,BMW又將子品牌BMW i旗下兩款新能源車型i8和i3帶到了國人身邊。
2003年5月,由寶馬集團與華晨汽車集團共同設立的合資企業(yè)——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生產(chǎn)廠位于沈陽,首款國產(chǎn)車型為BMW 325i。2018年1月,華晨寶馬生產(chǎn)的第200萬輛BMW車型下線,成為BMW本土化發(fā)展的全新里程碑。如今,寶馬國產(chǎn)車型產(chǎn)品線已拓展到6個系列,華晨寶馬大東工廠與鐵西工廠的合并產(chǎn)能達到45萬臺/年。
2013年4月,華晨寶馬宣布創(chuàng)立全新汽車品牌:之諾。之諾品牌致力于發(fā)展新能源汽車,期產(chǎn)品在華晨寶馬鐵西工廠生產(chǎn)。首款車型之諾1E純電動車,于2014年第一季度采用以租代售的形式推向市場。2017年3月,之諾品牌第二款車型采用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的SUV之諾60H上市,展現(xiàn)了華晨寶馬不斷深入的本地化戰(zhàn)略以及邁入新能源車市場的決心。
● 保時捷進中國:2001年
2001年2月,保時捷拉開了進軍中國市場的序幕,捷成集團在北京設立了國內(nèi)第一家保時捷中心。保時捷最先為國內(nèi)消費者帶來的是兩款跑車911(996)和Boxster(986),但初期的認知度不高,2001年僅售出21輛,2002年共售出27輛。2003年問世的豪華SUV Cayenne,對于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突飛猛進功不可沒。
2009年,保時捷全新4門跑車Panamera選在上海車展全球首發(fā)。2010年,保時捷在中國的銷量首次突破萬輛,達到13856輛。2014年,保時捷中型SUV Macan在國內(nèi)上市,將保時捷家族的車型價格直接拉低至60萬元以內(nèi)。作為最便宜的保時捷,Macan從推出至今,在中國已賣出了超過10萬輛,其中女性車主的占比達到了55%。同時,其也是保時捷目前在中國市場最受歡迎的車型。
● 邁巴赫進中國:2004年
邁巴赫是德國超豪華汽車的代名詞,但二戰(zhàn)后由于德國經(jīng)濟衰退,對豪華車的需求銳減,因此造成了該品牌的第一次隕落。在沉寂了60多年后,戴姆勒-克萊斯勒將其復活,于2002年日內(nèi)瓦車展,發(fā)布了由奔馳S級演變而來的邁巴赫57、邁巴赫62。2004年北京車展,邁巴赫57與邁巴赫62首次與國內(nèi)消費者見面,其豪華中不失典雅、嚴謹中不失動感的特征給到場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在這次車展上,邁巴赫正式宣布進入中國市場。
然而,邁巴赫的市場表現(xiàn)并不盡如人意,與勞斯萊斯、賓利的銷量差距甚遠,到2012年生而復死,僅售出了3000余輛,在停產(chǎn)前,中國是其全球第二大市場。2014年廣州車展,“邁巴赫”之名被重新啟用,但此次并不是將其作為獨立品牌,而是以梅賽德斯-邁巴赫S級(X222)的身份再生,成為了S級的豪華衍生版本。2015年1月,邁巴赫S級在國內(nèi)上市,據(jù)2017年9月數(shù)據(jù)顯示,該車在華月銷量超過500輛。
● smart進中國:2009年
2008年北京車展,戴姆勒旗下都市先鋒出行品牌smart首次與中國消費者見面。2009年4月,第二代smart fortwo在華正式上市。2013年廣州車展,奔馳(中國)又將smart電動版投放國內(nèi)市場。除了傳統(tǒng)的銷售形式以外,2014年1月,以smart車型為基礎的“Car2Share隨心開”開展試點,讓戴姆勒成為首個在華推出站點式汽車共享服務的豪華車企業(yè)。2016年4月,“Car2go即行”在重慶推出,戴姆勒又將自由流動式汽車共享理念引入中國。
2018年4月,掌門人蔡澈在戴姆勒股東大會上宣布:“smart目前已經(jīng)在北美市場實現(xiàn)了全面電動化,2020年將在歐洲完成轉(zhuǎn)型,這之后,它在全球其它市場也會很快完成轉(zhuǎn)型!倍鴮τ谥袊袌,有消息稱戴姆勒正在與北汽新能源展開商議,計劃成立一家合資公司,進行純電動smart車型的在華生產(chǎn)。對此,戴姆勒及北汽目前還未給予置評。
● 寶沃進中國:2016年
作為曾經(jīng)的德國第三大汽車制造商,寶沃因旗下兩個子品牌持續(xù)虧損,導致整個集團的資金鏈斷裂,在1961年被不萊梅政府實施了強制破產(chǎn)。半個多世紀后,寶沃品牌在2015年日內(nèi)瓦車展宣布回歸,北汽福田持有寶沃汽車100%股權。再啟征程的寶沃選擇以SUV作為切入點,2016年在北京密云工廠投產(chǎn)了首款中型SUV BX7。
寶沃BX7在上市之初,以“整車終身質(zhì)!钡氖酆笳呓o國人帶來了顛覆行業(yè)的福利,也讓不少消費者接受了這個陌生的德國汽車品牌,其月銷量曾一度攀升至5000輛,但后勁明顯不足,不久就遭遇了瓶頸,銷量接連腰斬,陷入越賣越差的局面。2018年上半年,寶沃全系車型BX5、BX7、BX6的銷量總和僅有1.6萬輛,品牌發(fā)展正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
結語:德國車以其過硬的質(zhì)量在全球市場都擁有良好的聲譽,也贏得了各國消費者的信賴和推崇?v觀德國汽車品牌進入中國的歷史進程和發(fā)展狀況,大眾先入為主一路高歌猛進;奔馳寶馬奧迪你追我趕,在中高端市場各自圈粉;保時捷獨具魅力的跑車基因,也深受消費者的青睞。然而,歐寶卻沒有那么幸運,20多年不溫不火后選擇黯然離場;打著德國品牌旗號進入中國市場的寶沃,如今的處境也不樂觀,真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文/汽車之家 李伊文)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