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高性能而生!奔馳專屬品牌AMG
提起AMG相信不少網(wǎng)友會認為它只是奔馳創(chuàng)建的一個高性能部門,然而事實上AMG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公司,雖說AMG與奔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但直到AMG公司成立20年后,他們二者才走到一起,充其量只能做算是“半路夫妻”。
AMG公司成立于1967年6月,它的創(chuàng)始人Hans Werner Aufrecht和Eberhard Melcher此前都供職于奔馳研發(fā)中心,負責研發(fā)奔馳300 SE賽車所用的直列六缸發(fā)動機,當時不少私人車隊向二人求助,希望能夠幫助他們提高賽車性能,而奔馳方面則明令禁止這種行為,心有不快的Aufrecht和Eberhard不久后便離開了奔馳,以他們二人的名字與出生地Grossaspach的首字母為名稱,創(chuàng)建了AMG車廠。
成立之初的AMG公司主要負責設計、測試賽車發(fā)動機,以及一些私人的改裝業(yè)務,憑借精湛的技術與良好的信譽,AMG的名字在賽車與改裝界迅速傳播開來,越來越多的人來到AMG公司改裝自己的愛車,而Aufrecht和Eberhard也很少讓顧客們失望,公司建立三年時間內(nèi),AMG已經(jīng)成為圈內(nèi)小有名氣的改裝廠商。
1971年對于AMG公司來說是意義非凡的一年,車手Hans Heyer與Clemens Schickendanz駕駛AMG改裝的Mercedes 300 SEL 6.8賽車取得了Spa 24小時耐久賽的同級別冠軍,AMG公司因此一戰(zhàn)成名,開啟了在賽車與改裝上的傳奇歷史。
名聲大噪的AMG公司幾乎每天都能接到幾十份改裝訂單,因為AMG公司是依靠奔馳賽車而蜚聲海外,且兩位創(chuàng)始人又都曾是奔馳的技師,所以來找AMG公司改裝的幾乎都是奔馳車主,人們在潛意識中便將AMG當做了奔馳的專屬改裝部門,而此時的AMG卻并未與奔馳進行任何方面的合作。
隨著AMG業(yè)務的不斷增多,此前工廠的規(guī)模已遠遠不能滿足激增的生產(chǎn)需求,1976年,AMG公司集體搬遷到了Affalterbach,原址則只負責生產(chǎn)賽車發(fā)動機。然而面對業(yè)務連年增長的態(tài)勢,AMG公司的兩位創(chuàng)始人卻對公司以后的發(fā)展各執(zhí)一詞,Erhard Melcher認為應趁機盡快賣掉AMG公司,避免日后陷入財務危機,而Hans Werner Aufrecht卻認為應該堅持將AMG公司經(jīng)營下去,此后Aufrecht收購了前者的股份,Erhard Melcher雖然賣掉了自己的股份,卻依然留在AMG位于Burgstall的賽車部門擔任工程師。
由于此前AMG公司一直以奔馳汽車為藍本進行改裝,并在賽道上取得了相當優(yōu)異的成績,上世紀70年代末期,AMG進入了奔馳的視野,但此時的奔馳依然沒有貿(mào)然行動,他們還要繼續(xù)觀察。
進入80年代,AMG公司逐漸將自己的改裝風格改變,開始遠離奔馳汽車的原始造型,通過AMG專屬空氣動力學套件、帶有AMG標識的內(nèi)飾配件以及大尺寸鍛造輪轂,AMG想讓人們將它與奔馳徹底區(qū)分開來。
在賽事方面,AMG也始終在創(chuàng)造著輝煌,1983年,搭載5.0L 276馬力V8發(fā)動機的梅賽德斯-奔馳280 CE AMG橫空出世。一年后,AMG開發(fā)的340馬力V8發(fā)動機更是采用了先進的單缸四氣門技術,這也成為了那個時代高性能的象征。此時的奔馳也徹底坐不住了,在1986年DTM賽事結束后,奔馳向AMG公司伸出了橄欖枝。
1988年,AMG公司正式以合作者的身份與奔馳公司組隊參加比賽,這二者一經(jīng)結合便如魚得水、如虎添翼,有了奔馳充足的車型支持,AMG公司在賽車與改裝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開闊與平坦,而奔馳也憑借AMG對賽車的改裝與調(diào);貧w汽車運動,并在1989年的德國房車賽中創(chuàng)造了單一賽季七場勝利的記錄。
1990年,在奔馳的鼎力相助下,AMG公司在Affalterbach開設了第二家工廠,公司員工已達400余人,奔馳趁熱打鐵,與AMG公司簽訂了合約,不僅在賽車方面與AMG公司進行合作,還將開發(fā)奔馳量產(chǎn)高性能轎車的任務交給了AMG,自此AMG的字樣與奔馳的三叉星徽緊密的聯(lián)系在了一起。
講到這里大家可能會有疑問,奔馳為什么會選擇一個成立僅20年的中小型改裝廠商作為官方其合作伙伴?AMG又比巴博斯(Brabus),勞倫士(Lorinser)、卡爾森(Carlsson)這些頂級改裝廠商強在哪里了呢?其實AMG的改裝技術并不是絕對領先的,對動力的壓榨也不如巴博斯那樣兇猛,但AMG改裝的車型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強行使用大馬力發(fā)動機,只是在原有發(fā)動機基礎上對動力進行合理的壓榨,且在提升車輛性能的同時保證了很好的舒適性與安全性,而在其他方面,AMG對奔馳車型的改裝也并沒有勞倫士、卡爾森那樣夸張,基本保留了奔馳原廠車的韻味,所以恐怕這才是奔馳選擇AMG的原因。
90年代中期,AMG在經(jīng)營模式上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由于與奔馳的合作不斷加深,AMG在這一時期不再為私人客戶改裝車輛,而是轉(zhuǎn)變?yōu)橹粸楸捡Y研發(fā)高性能車的御用品牌,當然,除此之外它還涉足于奔馳賽車領域。
1997年,AMG開發(fā)出一臺堪稱“猛獸”的5.5L V8發(fā)動機,最大輸出功率367馬力,最大扭矩510N·m,也正是因為這款發(fā)動機的廣泛應用,奔馳高性能車在這一時期形成了AMG 55系列車型,SL55 AMG、CLK55 AMG、E55 AMG、CL55 AMG以及S55 AMG均是這個大家族中的一員。
縱觀整個90年代,AMG不僅在與奔馳合作的過程中逐漸找準了自身定位,成為了一家成熟、穩(wěn)定的奔馳御用高性能廠商,還在賽場上幫助奔馳揚名立萬,1992年、1994年、1995年AMG曾多次拿下德國房車賽年度總冠軍、1995年與1996年連續(xù)取得兩年ITC世界房車錦標賽年度冠軍的頭銜等等。
1999年1月1日,戴姆勒公司終于完成了其對AMG公司全部股份的收購,至此AMG終于成為了戴姆勒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并更名為Mercedes AMG公司,與此同時奔馳還向公眾鄭重承諾,以后奔馳推出的每款車型均會生產(chǎn)相對應的AMG版本。
2002年,AMG公司走過了輝煌的35年,與此同時奔馳也送給了AMG一份“大禮”—一家新的發(fā)動機工廠、新的展廳以及兩座新技術研發(fā)中心。AMG發(fā)動機工廠與其他工廠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并不是流水線作業(yè),而是將一臺發(fā)動機從頭到尾都交給一名工程師來進行裝配,可以說AMG的每個工程師都是這個領域的天才,而以這種方式裝配的發(fā)動機也被不同的工程師賦予了獨特的性格,每臺AMG發(fā)動機都是有生命的。
隨著AMG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名聲越來越響,從世界各地飛來的訂單也是不計其數(shù),為了擴大生產(chǎn)規(guī)模,Mercedes AMG公司于2004年再次擴招,將員工人數(shù)增加為650名,此后AMG成功研發(fā)了一臺6.0L V12發(fā)動機,最大輸出功率612馬力,最大扭矩達到了恐怖的1200N·m,這款發(fā)動機最終獲得了2004年“國際年度發(fā)動機”稱號。
此后奔馳與AMG公司的合作進一步加深,并于2006年成立了AMG性能工作室,這個工作室的職責就是在現(xiàn)有AMG車型基礎上研發(fā)出性能更為強大的車型,在這個工作室中,奔馳AMG車型被分為了三個系列,它們就是簽名系列(Signature Seires)、黑色系列(Black Series)和特別版(Editions)系列。
在此為您簡要介紹一下AMG三個系列的產(chǎn)品定位,“簽名”系列是AMG中性能最強大、也最高端的產(chǎn)品,它的定位主要是面向賽道,量產(chǎn)車型鳳毛麟角,而Black Series(黑色系列)則處于中間檔,許多對性能有著極高要求的客戶對黑色系列鐘愛有加,而“特別版”則是相對最基礎的車型,比較適合日常駕駛,因此也是AMG家族中銷量最高的系列車型。
2007年,奔馳為AMG公司開設了一家駕駛學院,為那些尋求駕駛樂趣與激情的駕駛者們提供專業(yè)的指導,這個駕駛學院也在2010年正式進入我國,也就是在這一年,AMG推出了許多人心目中的“夢想神車”SLS AMG,它延續(xù)了奔馳300SL的經(jīng)典鷗翼式車門,并搭載一臺排量為6.2L的V8發(fā)動機,最大輸出功率571馬力,0-100km/h加速僅需3.8s。時至今日,奔馳旗下所有車型均有自己對應的AMG高性能版本,而AMG公司除去為奔馳提供高性能汽車,也為部分世界頂級跑車廠商提供高性能發(fā)動機。
小結:
作為一個從奔馳中生,最終又回到奔馳上的高性能廠商,AMG公司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似乎就與奔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但曾幾何時,AMG主動要與奔馳“劃清界限”,而最終又是奔馳的努力,才讓這兩個天生一對的廠商“破鏡重圓”,而事實也證明了AMG的確是最適合奔馳的高性能廠商。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