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系統北京奔馳-奔馳E級
相關車型:奔馳E級 2021款 E 260 L
改款沒有對動力系統下手,E 300 L也是全系唯一一款沒有配備48v混動系統的車型,動力參數為最大功率258馬力/5800-6100rpm,最大扭矩370!っ/1800-4000rpm,變速箱也仍舊為9擋
● 動力表現
奔馳為E 260 L車型換裝了1.5T+48V輕混系統,尾標數字變大了,發(fā)動機排量變小了。最大功率和老款E 200 L(2.0T)一致均為184馬力,但是峰值扭矩減少了20!っ,只有280牛·米,這也是消費者吐槽最多的地方,一臺5米長、1.7噸的奔馳E級都開始用1.5T了,總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好在傳動系統沒變依舊是9速手自一體變速箱,懷擋設計一直是奔馳的特色。
相關車型:奔馳E級 2020款 E 260 L
● 動力表現
它變心了,不過我很慶幸躺在機艙內的還是一臺2.0T發(fā)動機,而不是什么更小排量的發(fā)動機+48V,所以基本上,它還是我熟悉的E 300 L,而不只是頂著300的頭銜徒有虛名。新的心臟讓它比原來更強大,258馬力的參數也一舉超過了寶馬530Li的252馬力。變速箱依舊是熟悉的9AT,沿用至今的懷擋設計仿佛有魔力,讓人快速適應且印象深刻。如果你看一個人在要倒車入庫時突然打開了雨刷,那么基本可以推測他剛才開過奔馳車。
相關車型:奔馳E級 2019款 E 200 L
動力方面,今天對比的兩款車都是它們各自車系中的入門級動力,并且很巧合的是同為2.0T低功版發(fā)動機的最大功率也是完全一樣的,都是184馬力,這也讓我對它們之間實際表現究竟有多大的差異產生了興趣。
日常駕駛的時候,實際感受會覺得525Li開著要更輕松一些,能有這種感覺和525Li更輕的自重相信有著一定的關系,E 200 L的整備質量為1770kg,而525Li為1710kg,這60kg已經相當于一個姑娘的體重了。
● 動力表現——540Li有絕對優(yōu)勢
這次的對比都代表著5系和E級目前最好的水平,并且在兩者各自的產品序列中,只有頂配車型使用了六缸發(fā)動機。這個年頭,是否還要買六缸車型我們就不再論述了,不過當啟動發(fā)動機后,540Li帶來的渾厚聲音,以及E 320 L那兩下出人意料的排氣放炮聲都會讓人多敬它們三分。這當然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感覺,在中國的各個大城市,四缸的5系、E級滿街跑,都太普通了。
兩款車都使用了的自家的2.0T高功率發(fā)動機,動力參數也相差不多,5系最大功率更高一些,E級的最大扭矩則更勝一點,5系使用的依舊是備受好評的代號8HP50的ZF8速變速箱,而奔馳自家的9速手自一體變速箱,平順性方面做的也不差。
之前測試了奔馳E 300 L,現在是奔馳E 320 L,名稱上只差了“20”,但實際上那可是2.0L直列四缸渦輪增壓發(fā)動機與3.0L V6雙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的差距。眾所周知,奔馳的這臺3.0L V6雙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分為高低功率兩個版本,搭載高功率版的奔馳E400L早已經停產,而本次測試的奔馳E 320 L搭載的則是低功率版。另外,這臺發(fā)動機目前也在奔馳S級上使用。在傳動系統方面,與之匹配的是9G-TRONIC 9擋手自一體變速箱——全球首款縱置的9速變速箱。
它配備了動態(tài)操控選擇 (DYNAMIC SELECT) 控制器,擁有多種駕駛模式可選,分別是Eco、Comfort、Sport、Sport+以及手動,而且懸架和轉向系統還可以獨立調節(jié),其中懸架系統有Comfort、Sport以及Sport+三種模式;轉向系統有Comfort和Sport兩種模式。多種駕駛模式、多種組合搭配,足夠你玩味好一陣子了,無形之中也增加了駕控的樂趣。
兩臺2.0T發(fā)動機的數據很接近,XFL的最大功率240馬力(5500rpm),最大扭矩340!っ祝1750rpm)。E級的最大功率為245馬力(5500rpm),最大扭矩370!っ祝1300-4000rpm)。從數據來看,它們實力相當,可是XFL的風頭要被采用9AT的E級給搶走了,新的變速箱自然有著更多的亮點,所以XFL上面那已經成為豪華車主流的8AT自然比較難吸引大家的興趣。不過你后座的客人可不會把心思放在聽你炫耀動力亮點上面,順滑的動力輸出質感,才是一臺豪華車最好的證明。
相關車型:奔馳E級 2016款 E 200 L
發(fā)動機艙里窩著的是一臺2.0T高功率版本的四缸發(fā)動機,最大功率245馬力,最大扭矩達到了370!っ,從參數來看這是奔著寶馬528Li去的,二者功率相同,扭矩奔馳E 300 L更占上風,同時還配了9擋變速箱,這不禁讓我對接下來的測試有所期待,相信你也如此。
動力系統
E 320 L裝備一臺3.0T雙渦輪增壓發(fā)動機,顯然和E 400 L屬于同一系列,這臺發(fā)動機是專門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分為高低功率兩個版本,裝備在E級和S級上。E 320 L裝的是低功率版,最大功率272馬力(200千瓦)/5000rpm,最大扭矩400!っ/1300-4500rpm。與之搭配的是7G-TRONIC PLUS 7擋手自一體變速箱。對于家用車來說,這樣的硬件規(guī)格和參數已經是相當厲害的了。
相關車型:奔馳E級 2015款 E 260 L
新/老發(fā)動機參數對比 | ||
車型 | 老款E 260 L | 現款E 260 L |
發(fā)動機排量 | 1796ml | 1991ml |
進氣形式 | 渦輪增壓 | |
最大馬力 | 204Ps | 211Ps |
最大功率 | 150kW/5500rpm | 155kW/5500rpm |
最大扭矩 | 310N·m/2000-4300rpm | 350N·m/1200-4000rpm |
相比老款車型上的1.8T發(fā)動機,這臺代號為M274的2.0T發(fā)動機在參數方面有了一定提升,其中最明顯的莫過于最大扭矩的爆發(fā)時機從2000rpm下調至1200rpm,這樣的設計能夠有效緩解渦輪帶來的遲滯現象。
相關車型:奔馳E級 2015款 E 200 L
E 200 L搭載了一臺2.0升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其最大功率和峰值扭矩分別為184馬力和300!っ祝c之搭配的是一臺7速手自一體變速箱,并標配換擋撥片。奔馳E級采用的是前置后驅的驅動形式和電子液壓式助力,前后懸架分別為三連桿式獨立懸架和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5款合資品牌中大型車動力系統 | |||||
車型 | 奧迪A6L | 寶馬5系 | 奔馳E級 | 雷克薩斯ES | 凱迪拉克XTS |
發(fā)動機型號 | EA888 | N20B20 | 未提供 | 2AR-FXE | 未提供 |
排氣量(mL) | 1984 | 1997 | 1991 | 2494 | 1998 |
進氣形式 | 渦輪增壓 | 渦輪增壓 | 渦輪增壓 | 自然吸氣 | 渦輪增壓 |
氣缸排列形式和汽缸數 | 直列四缸 | 直列四缸 | 直列四缸 | 直列四缸 | 直列四缸 |
最大功率Ps(kW) | 180(132) | 184(135) | 184(135) | 160(118) | 269(198) |
最大功率轉速rpm | 4000-6000 | 5000 | 5500 | 5700 | 5500 |
峰值扭矩N·m | 320 | 270 | 300 | 213 | 400 |
峰值扭矩轉速rpm | 1500-3900 | 1250-4500 | 1200-4000 | 4500 | 2400-4400 |
電動機最大功率kW | 無 | 無 | 無 | 105 | 無 |
電動機峰值扭矩N·m | 無 | 無 | 無 | 270 | 無 |
搭配變速箱類型 | CVT無級變速箱 | 8速手自一體 | 7速手自一體 | CVT無級變速箱 | 6速手自一體 |
換擋撥片 | 有 | 無 | 有 | 無 | 有 |
■ 動力系統是什么?
這次試駕的奔馳新款E320L 4MATIC車型搭載的是一臺M276系列低功率的3.0L V6雙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其最大輸出功率為272馬力(200千瓦)/6300rpm,峰值扭矩達到400牛·米,爆發(fā)區(qū)間從1300rpm至4500rpm之間。這臺發(fā)動機應用了第三代BlueDIRECT技術,可以實現更精確的燃油噴射量和更精準的噴射時間。另外你可不要忘了,這臺低功率版的3.0T發(fā)動機將取代此前E300L車型上的3.0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其不僅在機油量上由8.0升降低到6.5升,其扭矩爆發(fā)平臺也比3.0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更廣。
傳動系統,想必大家也可以猜到,奔馳E320L 4MATIC依舊搭載的是7G-TRONIC PLUS 7速增強型手自一體變速箱,這款變速箱已經應用在奔馳C級、E級等多款車型上,因此對于我們來說并沒有什么驚喜可言,其在奔馳新款E級上的表現也仍是兢兢業(yè)業(yè),換擋平順性與日常駕駛經濟性都不賴。
相關車型:奔馳E級 2015款 E 200 L
E400L的這臺3.0T發(fā)動機與國內的奔馳S400L車型相同,采用缸內直噴技術,最大功率333馬力(245千瓦)/5250rpm,最大扭矩480!っ/1600-4000rpm。傳動裝置沒有任何驚喜,仍然是那臺7G-TRONIC PLUS 7擋手自一體變速箱。
● 動力系統
剛才也提到了,我們測試的這輛北京奔馳E260L仍然采用現款的M271 1.8T CGI高功率版發(fā)動機(150kW)。雖然排量比主要對手小,但通過高增壓值設定,奔馳讓這款發(fā)動機迸發(fā)出了不遜于對手的最大功率和峰值扭矩。當然高增壓值會帶來兩個問題,一個是動力的提升會更突兀一些;另一個則是相比對手,渦輪有效介入的轉速會更高,所以其最大扭矩輸出的起始轉速也要高于對手。
新E級全系均采用增強型的7速手自一體變速箱(7G-TRONIC PLUS),這款變速箱目前廣泛應用在C級、E級的多款車型上,換擋的平順性、行駛經濟性都非常不錯。
動力系統:
此次的2014款奔馳E級,提供了三款發(fā)動機:E260L使用的是高功率的1.8L 直列4缸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最大功率:204馬力(150千瓦)/5500rpm;最大扭矩:310牛·米/2000-4300rpm,E300L則是3.0L V6自然吸氣發(fā)動機,最大功率245馬力(180千瓦)/6000rpm;最大扭矩300!っ/2500-5000rpm,搭配的都是增強型的7速手自一體變速箱(7G-TRONIC PLUS)。而新增的3.0T雙渦輪發(fā)動機最大功率則到了333馬力(245千瓦)/5250rpm,最大扭矩480!っ/1600-4200rpm。
兩款發(fā)動機和老款參數完全一致,而裝配在E400L上的333馬力的3.0T雙渦輪發(fā)動機則是此次改款的亮點,遺憾的是此次主辦方的E400L試駕車并不能試駕。至于全新的2.0T發(fā)動機則暫時無緣國內。此次我們試駕的則是使用V6發(fā)動機的E300L。
E200L所搭載的發(fā)動機與E260L相同,是一臺M271 Evo 1.8升全鋁直噴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只是為了認為區(qū)分檔次,增壓值被調低了。M271早在2002年便已經面世,其82mm和85mm的小缸徑長沖程設計令活塞運動行程更長,能夠換來更高的低速扭矩,這也正彌補了小排量發(fā)動機加速偏弱的劣勢。
『CGI缸內直噴』
當初還是多點電噴加機械增壓形式。2003年CGI直噴技術的應用讓這臺發(fā)動機一下子躍升了48馬力,動力不可小視。C180K上那臺1.6升機械增壓發(fā)動機是2008年在M271基礎上縮減了沖程所研發(fā)出的。而現在我們所見到的M271 Evo缸徑、沖程均沒有改變,依然保持著高扭矩優(yōu)勢;而增壓器則換成了對發(fā)動機連累較小的渦輪增壓,讓小排量發(fā)動機也變得兇猛有力。
這輛車裝備一臺1.8L缸內直噴渦輪增壓發(fā)動機,最大功率為204馬力,典型的小排量高增壓設定。最大扭矩達到310牛米,參數已經超過了E300L上的3.0L自然吸氣V6發(fā)動機。要達到這樣的動力效果,唯一的方式就是提升渦輪的增壓值,但這很可能會造成渦輪的介入更加明顯。
藍色效能(Blue Efficiency)是奔馳的新能源路線之一,在長軸距版E 260L CGI車型上采用了Blue Efficiency這套技術。這項技術的核心就是小排量增壓發(fā)動機和降低車身風阻系數。
『E 260L搭載的是1.8升CGI發(fā)動機和變速箱』
『BlueEFFICIENCY(藍色效能)是奔馳新能源路線之一』
E 260L搭載的是1.8升CGI發(fā)動機,使用了渦輪增壓和燃油直噴技術,發(fā)動機也做了輕量化處理。官方介紹,動力性能提高(扭矩增加26%)燃燒經濟性提升(油耗降低23%)。通過BlueEFFICIENCY(藍色效能)技術,優(yōu)化了自動變速器、采用了節(jié)能動力轉向泵、按需調整供油量的可控燃油泵等。使用這種能量管理方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損失,從而提升動力性能,降低油耗。
E 260L車型搭載了直列四缸1.8L排量的發(fā)動機,最大功率150Kw/5500rpm,最大扭矩為310N·m/2000-4300rpm,與之匹配的是5速自動變箱有C/S切換按鍵;E 300L搭載了排量為3.0L的V6發(fā)動機,最大功率為180Kw/6000rpm,最大扭矩為300N·m/2500-5000rpm,與之匹配的是7速自動變箱(7G-TRONIC)有C/S切換按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