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MINIEYE的現(xiàn)狀:從感知到數據挖掘
從2013年到現(xiàn)在,MINIEYE已經實現(xiàn)了對高級駕駛輔助系統(tǒng)前裝和后裝產品的全覆蓋。其中前裝產品的爆發(fā)集中在去年,尤其是和東風商用車進行了緊密合作,而在今年和明年還會有乘用車會安裝相關駕駛輔助產品。
因此現(xiàn)在的MINIEYE也不僅僅生產攝像頭,研發(fā)攝像頭算法,同時還完成了慣性導航、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的落地,在今年還將激光雷達整合到了高精度地圖中去,顯然劉國清在實現(xiàn)自己對于MINIEYE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承諾,通過增強自身的整合能力,為越來越高階的自動駕駛技術繼續(xù)提供感知能力。
另外,在數據方面MINIEYE也沒有放松,他們從2019年開始加深對數據的挖掘,劉國清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算法之間的差距有很大可能會被進一步推平,但數據不會,數據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定會越來越大。
這一點從特斯拉和Waymo身上都能看到很清楚,這兩家公司的技術路線并不相同,但焦點都是圍繞著數據。
MINIEYE對特斯拉的手法十分推崇,他們也在逐步打通這個部分。因為MINIEYE目前已經有大量產品在商用車上進行了前裝,通過這些前裝的產品,MINIEYE也在進行相關數據的收集。
○伍·MINIEYE的未來
當聊起MINIEYE的未來,劉國清顯然有自己的想法。從大方向上看,MINIEYE未來幾年還是要推進高級駕駛輔助前裝產品裝車,同時對不同感知傳感器整合做到持續(xù)的推進,更重要的是保持深挖數據,做到對數據進行足夠的積累。
在具體技術方面,傳統(tǒng)強勢的攝像頭感知方面繼續(xù)深挖單目攝像頭的潛力。這里要跟大家安利一個知識點,也就是單目攝像頭和多目攝像頭的問題。
而雙目攝像頭確實和一般的攝像頭系統(tǒng)不同,它的本質就是立體識別(就是類似眼睛),目前在雙目攝像頭方面技藝高超的是斯巴魯和博世。
博世的解決方案是在60m以內采用雙目立體視覺,60m以外采用單目的算法,另外立體視覺對于不均勻的光照、雨雪天氣都會影響他的成像,當然它在相對理想的環(huán)境下,它相對于單目是有優(yōu)勢的。
目前來時,單目攝像頭的駕駛輔助方案還是主流,其中原因除了成本,還有雙目攝像頭的體積大,不好在前擋風處安裝。
第二個方向是自動泊車,MINIEYE的全自動泊車將會成為下一個商業(yè)化的項目,目前已經和車企進行了合作,我們在明年就能看到前裝量產系統(tǒng)落地。
最后一個方向就是智能座艙。得益于MINIEYE在高級駕駛輔助里面積累的感知技術,他們還將其應用在乘員艙內。
另外還有一些有意思的,在夜晚開車的時候,中控點亮會十分刺眼,那我們就可以追蹤視線方向,當視線落在中控上,大屏幕才會被點亮。此外MINIEYE還會做一些多模態(tài),就是把視覺的識別與語音的識別融合到一起,提供更加自然的交互方式,比如監(jiān)控車內遺留物品,孩子是否被所在車內。所以它是整個流程里面一系列的功能,而這些功能相當一部分是相當實用的。
劉國清坦言對這項技術預期跟高,因為這是個增量市場。MINIEYE目前在國內市場打的牌就是進口替代,而面對國外車企打的就是增量需求,通過這種差異化MINIEYE就能切到國外客戶的供應商體系里面去。
○陸·在感知供應商眼里,自動駕駛何時到來?
在文章的最后,我們又到了“CEO看自動駕駛”的環(huán)節(jié),那么對于一個感知供應商,MINIEYE對自動駕駛到底有怎樣的看法呢?
劉國清認為最近兩年在人工智能的底層技術上并沒有太大的進展,特別是在視覺和傳感器融合方面,進步并不明顯,不過在自然語義方面有較大突破,感知這個市場也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wěn)的狀態(tài),如果在人工智能方面沒有太多突破,那么未來10年可能都是處于一個緩慢發(fā)展的階段。
第二,小鵬、蔚來等造車新勢力則會推動L2的普及和技術升級,因此高級駕駛輔助才是未來5年增長和滲透的關鍵點,至于目前火熱的Robotaxi可能會有更多示范和應用,但它的崛起勢必需要更成熟的商業(yè)模式,目前來看就是一個長期的示范,并不會在5年內形成太大的規(guī)模。
總的來說,腳踏實地的劉國清對于自動駕駛行業(yè)還是十分穩(wěn)重,顯然在他看來,L2-L3才是未來5年最大的市場。
編輯點評:對于自動駕駛而言,感知是其中的重要一環(huán),我們很高興能看到像MINIEYE這類的中國廠商正在冉冉升起,在這個市場中爭取自己的話語權。這些隱藏的背后的、不為人知的企業(yè),也將成為中國自動駕駛市場的基石,為中國未來的汽車行業(yè)貢獻出自己一份力量。(圖/文 汽車之家 冷曉陽)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