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個級別、定位的車型而言,后懸架結構無需應用復雜的設定。它們都沒有四驅系統(tǒng),車主們的使用場景更多是城市鋪裝路面下的代步,因此,后懸架結構上,它們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扭轉梁式非獨立懸架,這是空間需求、成本定位等多重因素權衡的結果。
結構看似簡單的扭轉梁中其實也是學問多多,橫梁的截面形狀、截面尺寸、開口方向、材料強度、襯套的安裝角度、橫梁的位置布局等等,這些與扭轉梁息息相關的設計因素都在左右著它最終所展現(xiàn)出的懸架特性。
雖然最終達到的目標是基本相同的,但制造成本上看,寶駿510上配備的需要使用內沖壓成型的扭轉梁要高于奔騰X40上的非變截面扭轉梁。
■ 其他細節(jié)
對兩款定位相同、售價相近、使用同樣懸架結構的車型而言,比拼的重點還有細節(jié)部分的處理,一部分區(qū)域成本增多,勢必需要另外一部分降低成本,以此平衡成本“天枰”。在細節(jié)處理中,不難看出兩家車企各異的開發(fā)策略。
■ 駕駛感受對比
雖然兩車的前、后懸架結構一樣,但是減振器阻尼系數(shù)、彈簧勁度系數(shù)等細節(jié)設定、調校的不同,也決定了它們有著不一樣的行駛特性。在實際駕駛中,能夠明顯感到兩臺車底盤部分的不同“性格”。
全文總結:
在小型車受到入門級緊湊型車擠壓,銷量明顯下滑的今天,小型SUV車型成為了廠商繼續(xù)利用原有平臺擴充產品線的新法寶。在成本有限的情況下,前后懸架結構選用最簡單,但足矣滿足城市代步需求的麥弗遜式獨立懸架與扭轉梁式非獨立懸架的組合可謂不出意料。另一方面,在成本有限的情況下,不同廠家對于產品定位的不同導致了底盤細節(jié)上兩車的差異化表現(xiàn),當然,一部分成本的上升勢必需要另一部分成本降低以此權衡。(文/圖 汽車之家 唐朝 攝 舒寧 夏志猛)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