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四驅詳解] 隨著大家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空余時間開車遠離城市。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碰到路況不好的情況,駕駛愛車穿過障礙也成了一種享受。在擺脫不佳路況時,因為沒有四驅系統(tǒng)而挑戰(zhàn)失敗怎么行?今年,我們將會對市面銷售的所有品牌裝配四驅系統(tǒng)的SUV車型進行測試。四驅系統(tǒng)也有不同?什么是差速器?差速鎖又是什么?在測試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上面那些名詞是什么。
四驅結構可謂歷史悠久,早在1900年,保時捷便已生產(chǎn)出世界上最早的電動四驅車型。2年后的1902年,荷蘭兄弟Spijker/Spyker設計并生產(chǎn)出了前后軸硬連接的Spijker賽車。從四驅結構誕生之日起便表現(xiàn)出相比兩驅車型更好的脫困能力以及更優(yōu)秀的操控感受,這些優(yōu)勢一直保持至今。
現(xiàn)在,我們選購SUV車型問及銷售人員時,他們會把四驅系統(tǒng)作為一項重要配置加以宣傳,并不加以區(qū)分。實際上四驅系統(tǒng)同樣是分為不同形式的,這篇文章就會為您剖析它們之間的區(qū)別。
同樣是四驅結構的車型,發(fā)動機的不同布局也會影響到四驅系統(tǒng)的布置。比如很多縱置發(fā)動機四驅車型前后軸中間會加裝分動箱,從而控制傳遞至前后軸的動力。橫置發(fā)動機四驅車型則很多情況下不會配置分動箱。
● 四驅形式
前面說到四驅也是分為不同形式的,其主要指的是四輪介入時間,從這方面分類,目前市面上四驅可以分為三種形式,即全時四驅、分時四驅、適時四驅。
■ 全時四驅
代表技術:縱置發(fā)動機的大眾4MOTION、奧迪quattro、奔馳4MATIC等
技術特點:反應速度快、脫困能力強
『部分品牌的高端SUV采用全時四驅』
全時四驅全稱為全時全輪驅動,英文寫作AWD、4WD等。顧名思義就是車輛在任何狀態(tài)下,所有車輪均會得到動力。相比兩驅以及下面我們要介紹的分時、適時四驅,全時四驅車型通過障礙物能力更強、反應速度更快。因此,全時四驅也被廣泛地運用在軍事和賽車領域。
■ 分時四驅
搭載車型:Jeep牧馬人、豐田FJ 酷路澤、陸風X8、哈弗H5等
技術特點:可靠性強、不同模式切換需要手動操作、反應速度相對較慢、不能在鋪裝路面使用
分時四驅(Part Time 4WD)是一種駕駛者可以在兩驅和四驅之間選擇的四輪驅動系統(tǒng),由駕駛員根據(jù)路面情況,通過接通或斷開分動箱切換兩輪驅動或四輪驅動模式,這也是很多“硬派”越野車常用的四驅形式。
其實現(xiàn)四驅的方法是發(fā)動機輸出動力通過分動箱傳遞到前、后軸,通過分動箱實現(xiàn)兩驅、高速四驅、低速四驅間的切換。采用分時四驅的車型一般都有2H(高速兩驅)、4H(高速四驅)、4L(低速四驅)這幾個擋位。
除三菱品牌的超選四驅外,一般的分時四驅系統(tǒng)分動箱里是沒有中央差速器的,接通四驅后,前后軸剛性連接,以固定的比值進行動力分配。由于車輛在鋪裝路面轉彎的時候前輪的轉彎半徑要比同側的后輪大,前輪的轉速就要比后輪快,前后軸的轉速不相同,因此會出現(xiàn)“轉彎制動”的現(xiàn)象。這種情況會造成分動箱、差速器、傳動軸、輪胎等部件損壞,所以四驅模式只適合在一些雪地、濕滑路段或越野時使用,鋪裝路面行駛應當換回兩驅模式。
雖然它具有結構簡單,穩(wěn)定性高的優(yōu)點,不過缺點同樣明顯,那就是模式切換時必須車主停車手動操作,且操作步驟較復雜。在遇到惡劣路況時不能迅速反應,往往錯過了脫困的最佳時機。同時由于沒有中央差速器,所以不能在硬地面(鋪裝路面)上使用四驅系統(tǒng),在彎道中也不能順利轉彎。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