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mper Vivus:混合動力車始祖誕生!串聯(lián)混合動力!
雖然電動車引起了空前的關注,但是電池過于笨重,行駛里程短的問題成了它最大的軟肋,如何能讓電動車跑得更遠又不用增加電池重量呢?指望當時的電池技術是不可能了。在洛納-保時捷電動車引起轟動的同一年,波爾舍想出了“自產自銷”的辦法:給電動車裝上一臺發(fā)電機!而用普通的汽油發(fā)動機來驅動發(fā)電機,這樣一來,就不需要再攜帶過多的電池組了!這就是最早的串聯(lián)混合動力車!
以塞默林爬坡賽的電動車為基礎,波爾舍在1900年秋天推出了混合動力的第一臺原型車,它的名字叫做Lohner-Porsche Semper Vivus。在具體的細節(jié)上,波爾舍將兩臺水冷的DeDion Bouton汽油機(每臺3.5馬力/2.6千瓦)裝在車身中間,分別用它們驅動兩臺發(fā)電機,構成兩套發(fā)電單元。功率2.5馬力/1.84千瓦的發(fā)電機能夠在90伏特電壓下輸出20安培的電流,發(fā)電機輸出的電能直接驅動外轉子輪轂電機,而剩余的電能則流入電池組儲存起來。而發(fā)電機反過來可以用做發(fā)動機的起動機,一舉兩得。
雖然,裝上了發(fā)動機-發(fā)電機單元的Semper Vivus使用的電池組從原來電動車的74塊電池減少到了44塊,但是因為發(fā)動機和發(fā)電機帶來的額外重量,使得Semper Vivus的重量仍然較原先的電動版本重了僅70公斤,但近1.7噸的體重對于當時的充氣橡膠輪胎來說仍是個沉重的負擔-----你可以想象一下用兩臺自行車扛著一頭河馬是個什么感覺…
不管怎么說,Semper Vivus在1901年的巴黎車展上又一次讓“洛納-保時捷(Lohner-Porsche)”這個名字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在新鮮之余,這輛車并沒有像去年世博會上的那臺電動車一樣那么打動人心,沒有車身的底盤、裸露的發(fā)動機等等讓這輛原型車看起來還沒法讓人們涌出購買的念頭。而在這個時候,無論是發(fā)動機,還是電池和控制系統(tǒng)的發(fā)展都還不過是“嗷嗷待哺”的階段,應該說周邊技術的發(fā)展還遠遠跟不上波爾舍的創(chuàng)新的步伐。
這輛“世界第一臺”混合動力車并沒有留下過多的資料,不過保時捷博物館卻在一百多年以后根據(jù)當年的圖片和原有的技術圖紙復刻了一臺Semper Vivus。
這是一項艱難的工程,來自保時捷工程(Porsche engineering)的工程師和Karosseriebau Drescher(一家德國的車身公司)的專家自2007年開始花了近3年時間來完成這臺傳奇車型的重生。工程師按照當年的參數(shù)和圖紙做出了100年前的輪轂電機,而車身的尺寸和材料也都遵照原作,復刻的Semper Vivus并不是一具模型,而是一臺能夠真正行駛起來的混合動力車。
Semper Vivus 部分參數(shù) | |
發(fā)動機 | 2臺單缸DeDion Bouton內燃機 |
輸出 | 每臺2.5馬力(1.85千瓦) |
電機輸出 | 單個輪轂電機2.7馬力(2千瓦) |
最高時速 | 35公里/小時(22英里每小時) |
行駛里程 | 200公里(124英里) |
長×寬×高 | 3390×1880×1850毫米 |
軸距 | 2310毫米 |
總重量 | 1.7噸 |
前輪重量(單個車輪) | 含輪轂電機272公斤 |
前后輪距 | 前1350/后1540毫米 |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