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步穩(wěn)健 實力下盤--底盤懸掛大換血之后懸掛
“復制”可能性:0.2%
如果說之前國內(nèi)媒體關注到HiperStrut前懸的已經(jīng)是極少數(shù)的話,關注君威GS與國產(chǎn)君威后懸掛差別的人就更少了。在這里我們要向大家說明,因為加入四驅系統(tǒng)的關系,君威GS的后懸掛結構也同樣有別于國產(chǎn)版本的車型!
國內(nèi)君威的后懸結構--多連桿懸掛,下擺臂鋁合金材質
君威GS的后懸結構采用了H-arm的下托臂結構取代原本的下拉臂,并且取消了后懸架原本的縱臂結構,與Opel Insignia的四驅版本(包括OPC)保持一致。這種H-arm實質上是一個變形的A字臂,獨特的截面造型能夠有效地分解橫向及縱向的載荷,兼具了縱臂的導向及縱向應力分解作用。同時,其整個后副車架的形狀也有相應的改變。
整個后懸架的變化和升級一方面是為了在懸掛結構上不與四驅系統(tǒng)沖突,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提升承載能力,以應對加入四驅系統(tǒng)后,后軸軸荷的提升。而且,這種結構不僅具有更好的橫向和縱向剛性表現(xiàn),由于取消了縱臂(連接點在車身上),后懸架對于震動的隔離也更加出色(對于性能車而言,這個可能完全不重要了...)。
君威GS后懸掛
相比國產(chǎn)的君威,君威GS的后懸換上了H-arm下托臂,
同時縱臂被取消,副車架形狀也做了相應改變
當然,其實這套后懸結構對于國內(nèi)消費者也并不陌生,在國內(nèi)的君越3.0L旗艦版車型上,就使用了這種結構的后懸。
小評:雖然君威GS的后懸掛與國內(nèi)的君威的差異更大(副車架都不同),但是相對而言更換反而更加便利----直接換上副車架總成就好...而且畢竟在國內(nèi)還能夠找到相同懸掛結構的新君越3.0,所以真的要“復制”的話,后懸掛要比遙不可及的前懸掛要現(xiàn)實的多。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