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张开腿喷水高潮,日韩一级一黄2020免费,男女啪啪免费观看网站,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超碰

當前位置:首頁 車聞中心 新能源 正文

李想:如何用蘋果理念造出理想L9?

收藏 (0條) 舉報/糾錯

以下為6月22日理想汽車2022夏季媒體溝通會的交流速記,略有精簡:

汽車之家

  Q:2020款和2021款理想ONE后續(xù)有沒有繼續(xù)OTA升級的計劃?理想L9(參數(shù)|詢價)發(fā)布之后,訂單情況能否分享一下?

  勾曉菲:還會持續(xù)升級的,比如剛才提到的MIMO_NET以及整個聲學技術在年底就會直接用到理想ONE的車上。

  李想:L9的訂單量非常好,盡管價格貴了10萬以上,銷量肯定會穩(wěn)穩(wěn)地超過理想ONE。具體的數(shù)我們就不報了,有些廠商報數(shù)報的太虛,光看訂單量沒有用,還是最后看銷量,看交付量。

  問:理想ONE是一款六座的中大型SUV,現(xiàn)在出了L9在六座的定位上可能會有一些重合,產(chǎn)品規(guī)劃上是怎么思考的?

  李想:從定位的角度而言,其實用戶最重要的不是看你有幾個座位,而是看他打算花多少錢。

  理想ONE是30-35萬售價區(qū)間里的銷量第一名,已經(jīng)持續(xù)了很多個月。大家擔心L9出來以后,理想ONE的銷量就會下降,實際上昨天理想ONE的銷量又在上升,因為該買30-35萬的人還是買30~35萬元,40萬元以上也是一個非常健康的市場。先看價位是用戶的核心選擇。

  大家總是說“理想汽車你做一個家庭用戶定位的車不行,太窄了”。我覺得這個缺少基本的理論判斷和邏輯判斷。我們早就研究過這事,20萬以上的所有購買群體里有89%是家庭用戶。但如果我不對著市場,天天說“高端高端”,其實沒人理你,甚至你的團隊都不知道怎么去做產(chǎn)品,就胡亂在產(chǎn)品上刷存在感。

  理想定位家庭用戶,其實已經(jīng)覆蓋了89%的群體,就是鎖定了20萬以上的這個用戶群體,只是我們一個區(qū)間一個區(qū)間來吃。但是團隊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做的這個功能是不是符合家庭的需求?他會把每一分錢,每一個技術都圍繞家庭去創(chuàng)造。

  尤其是我們使用的很多技術都非常的在早期非常的昂貴,7.3.4的音響對我們需要,然后記錄比較貴的車,然后把這樣的規(guī)模上來以后降下來成本。然后其實再往后然后推廣給我們,然后不同價位的車。所以我說這是核心的,然后一個選擇。

  問:理想L9的配置很高,具體是怎么做成本控制的?

  李想:任何一個做產(chǎn)品的人都會去研究蘋果,但是很少有企業(yè)能真正研究清楚蘋果到底在做什么。第一點,蘋果把很多原來奢侈品才有的功能體驗,變成一個大家能夠得著的產(chǎn)品;第二點,必須在體驗和技術上做出非常獨特的創(chuàng)新,多花一點錢就能獲得優(yōu)于過去好幾倍的體驗,這樣用戶才愿意接受。理想汽車也會堅持這樣去做。

  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們提供的7.3.4的音響系統(tǒng),過去5.1的音響放到豪華品牌上大概都需要6到7萬塊錢進行選裝,效果沒有7.3.4號。這兩套音響物料的成本本質(zhì)上沒什么區(qū)別,差異在于,5.1音響在中國市場一年的選裝量也就幾百套,而且出現(xiàn)在不同的車上。昂貴的價格是由商業(yè)模式?jīng)Q定的,每一套音響都要分攤很多的研發(fā)成本。我們把這個變成每輛車的標配,如果我一年賣15萬輛L9的話,每個車的分攤成本可能只有100-200塊錢。所以就可以很好地把很多高配置變成標配。

  通過這樣的方式,第一個好處是我們可以避免跟用戶選配之間勾心斗角,互相算計。第二個好處是,汽車選裝在賣二手車時就清零了,用戶花的錢無法變成資產(chǎn)。但是當我把這些配置都放到車里的時候,用戶花的錢都能變成資產(chǎn),理想ONE的保值率非常高,昨天很多人賣2021款理想ONE的時候還是九折的保值率。

  問:理想L9上用HUD取代了儀表盤,是怎么思考的?為什么選用了普通HUD而沒有用AR HUD?

  李想:HUD過去的一個問題是大部分車把它作為一個選配,當成一個炫技的東西,其實用戶真正需要的是hud能夠有效替代儀表屏,儀表屏上出現(xiàn)的什么關鍵信息,都應該在HUD上出現(xiàn),至少可以讓用戶選擇它能出現(xiàn)。

  我們應該是首個把完整的智能駕駛交互信息、導航、時速以及配合限速等信息都呈現(xiàn)在HUD上的,用8155直接去渲染和控制,而沒有在HUD上放一個單獨的小處理器。因為大家看到很多車的HUD效果非常差,反應很慢,都是因為他在用一個非常普通的MCU在處理。至于為什么沒有用AR,因為在一個動態(tài)的三維空間里行駛時很難再套另一個三維空間進行交互,人的感知切換起來會很崩潰。

  問:智能駕駛數(shù)據(jù)采集的原則是什么,是如何回傳的?

  郎咸朋:第一我們不上傳個人的隱私數(shù)據(jù),第二不上傳各種生物特征數(shù)據(jù),我們只上傳跟我們的研發(fā)和產(chǎn)品相關的信息。

  問:常州工廠二期的產(chǎn)能規(guī)劃是20萬輛,現(xiàn)在理想ONE的月銷過萬,L9預期銷量會更高,產(chǎn)能如何保障?

  李想:常州工廠能夠滿足后續(xù)產(chǎn)能爬坡的需求,生產(chǎn)的最大瓶頸不是在于我們自己的工廠,而是在于對周邊各種供應鏈的控制。通過理想新晨公司,增程器的研發(fā)、制造通過控股全都自己來管理,電機是通過跟匯川合資的公司來投產(chǎn),電池是通過跟寧德時代在溧陽的合資產(chǎn)線來生產(chǎn)。有合資的好幾條生產(chǎn)線來保障產(chǎn)能的供給。

  另外一方面,從我們2020年IPO以后,就可以在研發(fā)上投入更多的錢,像各種主板都是我們自己來設計的。當遇到一些芯片有問題的時候,其實在設計的時候就把b點的芯片都設計好了,可以上另外一個。因為整個的硬件設計、驅動層、軟件層、算法層都在自己手里,這個就變得跟特斯拉是一樣的。供應鏈能力一直是我們過去幾年在努力補的課。

  問:關于底盤控制,作為一個比較新的品牌又是自研的算法,是如何能夠做到敢說跟庫里南相比?

  劉立國:實際上對于駕乘體驗來講,不僅僅關系到我們的CDC(連續(xù)可調(diào)阻尼減震器系統(tǒng))相關的算法,首先是前期結構設計里面,我們整個團隊是國內(nèi)最頂尖的團隊,即便如此,在前期架構應點跟結構設計方案中,我們還是跟國際最頂尖的某公司進行合作。其次是關于CDC減振器,我們不是從0開始的,我們是和保時捷工程一起聯(lián)合合作做的白盒交付,跟卡宴用的一樣的架構和算法,結合更多的車內(nèi)傳感器、包括未來有激光雷達對地面掃描,這樣使我們可以更精準的識別路面。現(xiàn)在車上的算法還是一個被動控制,是基于反饋做的一個控制,下一步我們在系統(tǒng)上已經(jīng)打通了跟視覺、激光雷達的交互,它會提前識別路面,這樣舒適性做起來相對來講要比被動控制更簡單。

  總結下來,首先我們團隊是國內(nèi)最頂尖的底盤團隊,包括跟國際最頂尖的工程公司進行合作;然后控制算法并不是從0開始的,是在前人肩膀的基礎上去做的,我們也花了很多錢做這種白盒交付;第三我們系統(tǒng)架構里面把傳感器做了更好的融合,對于未來還會有更好的升級,因為所有的代碼、所有的算法在我們自己手里,結合更多外部傳感器的識別,會讓我們的舒適性控制越來越好。

  李想:理想汽車有4支AI和算法團隊獨立的在跑,因為我們是四個不同的場景,最大的在郎咸朋博士這里,第二大的在勾曉菲這里,第三大的是在王陽的內(nèi)部系統(tǒng)那里,第四個就是劉立國的團隊。我們自己開發(fā)內(nèi)部系統(tǒng),包括銷售、工廠系統(tǒng),連工廠的系統(tǒng)都是自己寫的,沒有采購任何供應商,這在國內(nèi)是非常少的。工廠里各種各樣的很多東西都是拿算法、拿這種感知做的,甚至連機器人的控制程序都是我們拿AI算法來做的。

  包括增程器、增程的工作路況、懸架,包含像電池故障各種的預測,都是通過算法和人工智能來做的,這里面基本上都是博士和博士后這樣的人才,這是過去三年的時間里一直在認真儲備的。大家如果看我們招聘的話,可以看到這四個團隊一直在持續(xù)的招人。我們認為智能電動車承載的兩個最重要的目的,一個其實是能源可再生化,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是整個信息會從過去的二維、傳統(tǒng)的PC互聯(lián)網(wǎng)進入三維的人工智能,所以我們在人工智能和解決三維世界的問題上面投入了非常多的人、錢和精力,這個可能是和傳統(tǒng)品牌的一個很大的不同。

  文件:關于智能座艙,理想汽車要做一個3D大圖,具體怎么理解?語音和圖像的雙重感知,雙芯片的設計邏輯是怎樣的?

  勾曉菲:比如說車有一個環(huán)視的攝像頭,分布著非常多的攝像頭,當旁邊有一輛車駛過的時候,如果它恰巧有一半進入了第一個攝像頭,另外一半進入了第二個攝像頭,按照傳統(tǒng)的算法,可能每一部分算法會去處理自己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圖像,那這個時候就會很難處理,但是當我把所有的攝像頭數(shù)據(jù)融合成一張大圖的時候,它是一張三維的全景圖,我看到的是非常完整的數(shù)據(jù),處理起來就會更容易。

  我們最終的感知一定是聽覺加視覺的融合感知,我們實現(xiàn)的功能,比如打開這個打開那個,就是視覺和聽覺的融合。

  對于雙8155芯片的算力分配,我們是包含靜態(tài)的部分和動態(tài)的部分,一定是有一些算力是靜態(tài)部署的,它永遠是跑在某一個特殊的處理器上。先說靜態(tài)的部分,我們一般是有一顆8155會更多的承載一些全車的功能,那另外一顆8155會集中承擔后端的一些功能。另外還會有一些動態(tài)的場景,當我有多屏圖像交互的時候,在一些特殊的場景下可能后端的8155芯片也會驅動前排的屏,因為這個時候更多的是后端在主導,去做一些前端的聯(lián)動。所以兩個芯片的分工,其實是分為靜態(tài)算力分布和動態(tài)轉移的過程的。

  問:關于自動駕駛,BEV架構是一個非常創(chuàng)新的架構,理想汽車是第一個這么干的,那么第一個這么干的邏輯是什么,是因為它把地圖的信息也作為融合的邏輯,還是什么樣的一個邏輯?

  郎咸朋:我們?yōu)槭裁词鞘澜缟系谝粋,因為全世界有能力全棧自研NOA的主機廠不超過四家,有激光雷達的不超過3家,其他兩家沒有發(fā)表過相關的研究工作,所以我們是世界上第一個。  

  問:理想L9是全尺寸SUV,但為什么最終沒有采用后輪轉向?理想L9的車內(nèi)后視鏡是有點遮擋的,為什么沒有采用流媒體后視鏡?

  李想:車內(nèi)后視鏡是沒有遮擋的,二排屏幕放下來以后仍然沒有遮擋,大家到時候試車可以看一下。此外不需要流媒體后視鏡,座艙內(nèi)有那么大的屏幕,而且我們有專門的全屏后視功能,不需要再專門配一個流媒體后視鏡。因為用戶對于后視鏡的任何需求我們都是可以滿足的,包含安全的需求都是可以滿足的。

  另外關于后輪轉向,這個做不上去。因為基本上現(xiàn)在所有的后輪轉向,都在用現(xiàn)成的供應方案,并且全世界只有幾家可以做,現(xiàn)成的供應方案也不愿意為我們改。我們的結構里也沒有任何現(xiàn)成的供應商可以來做,同時這些供應商也不愿意為我們開發(fā),所以我們就不糾結了,我們繼續(xù)想辦法在這樣的一個結構里面更好地優(yōu)化好轉彎半徑。雖然理想L9的車身變得更大了,但轉彎半徑和理想ONE沒有任何區(qū)別。

  問:李想之前微博上分析過MPV縱向空間的利用率,對于理想L9來說三排和后備箱空間的思考是怎么樣的?AD MAX以及理想L9 MAX的都有MAX,MAX是不是有特別的產(chǎn)品命名的含義?后續(xù)會不會有其他的更低階的車型版本?

  李想:我覺得核心其實是我們倒不需要跟同級別的SUV去比,同級別的SUV空間確實太差了,因為他們考慮了包括結構或者很多的預留比如要留PHEV結構等,所以整個空間利用率是非常差的。這里有個前提是在使用前雙叉臂、后五連桿和空氣懸架這樣全尺寸的產(chǎn)品里面,我們在空間設計上的核心還是完全圍繞用戶的需求去看的。大家可以從視頻里看到,雖然跟理想ONE都是6座,但是我們在拍理想L9宣傳片的時候,請的孩子歲數(shù)更大,我們相信很多理想ONE車主、很多的用戶群,他們的孩子也會逐步的變大。即便他們的孩子可能已經(jīng)上初中、上高中了,但他仍然希望開著一輛車,帶一家人出去玩,其實理想L9就是給這樣的人群和給更多開中大型SUV的人群一個很好的升級選擇,所以我們是完全按照這樣的方式來做的。

  最后是MAX和PRO,我們自己內(nèi)部是有規(guī)劃的,我們整個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都會有兩個,一個是MAX一個是PRO,PRO會是一個性價比更高的。L9是旗艦就只有MAX了,理想ONE上這套東西在我們內(nèi)部定義成PRO。當兩個MAX組合的時候,我們的車型就叫做MAX,當兩個PRO組合的時候我們的車型就叫做PRO,特別簡單。

  問:自動駕駛選擇了自研,增程器、電機和電池也是合資公司來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未來在供應鏈還有哪些核心環(huán)節(jié)有可能會用合資或者是控股的形式去做?

  李想:這里面最核心的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來解決其實技術的可控,我覺得這個是很重要的,這會大大提升我們的研發(fā)效率。

  第二個重要的是供應,我們要把供應能力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因為我們在做理想ONE的時候很尷尬,很早跟供應商說我們一個月可以賣1萬輛,有的供應商給我們實際下單量,排的生產(chǎn)線是3000輛,有的供應商排的是1000輛。直到我們做起來以后他才陸續(xù)的加廠房,這就是我們遇到的一個問題。

  其實后面我們的目標量更大,包括明年后年大家看到的車,是一個會超出大家過去能夠想象的銷量空間。所以說,當我們跟非常好的供應商去講我們做到這個量的時候,他仍然是不信的,他給你打很多的折扣。因為確實過去大家不能想象中大型SUV穩(wěn)穩(wěn)一個月賣15000輛,是因為交付不上,因為他給我們的零部件給不夠,這個是從供應的角度而言。與其他們不相信我們,我們最好的方式其實就是合資,然后就不需要再去教育了。

  當然,雖然合資會有一些早期的投入,但是每一個零部件的成本會變的更低一些,這是合資的好處。所以說合資第一個是保證技術是可控的,第二個是保證供應,第三個也可以獲得一些成本上的一些優(yōu)勢。我覺得傳統(tǒng)廠商也是這么做的,我們也不需要發(fā)明什么新的東西,我們就把傳統(tǒng)汽車廠商、把工業(yè)這個行業(yè)中人家最好的經(jīng)驗學習過來就可以了。

李想:如何用蘋果理念造出理想L9? 汽車之家
查看同類文章:
行業(yè)視角
更多精彩內(nèi)容:
二手車資訊
海外售價
數(shù)據(jù)分析
文章標簽: 行業(yè)視角
共2頁<>
文章導航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fā)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nèi)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wǎng)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理想L9

指導價:40.98-43.98萬
級別:大型SUV
詢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