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力斯這個有些陌生的名字,是小康孵化的高端電動車品牌,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的SF MOTORS以及金菓EV這兩個更加陌生的名字。而賽力斯SF5(參數(shù)|詢價)這款車,早在2019年4月就完成了發(fā)布,卻一直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2020年全年的累計銷量也僅有為732輛。可以說,在沒有抱華為大腿之前,一直處在一種默默無聞的狀態(tài)。
對于急于在新能源市場求生存的賽力斯來說,畢竟“背靠大樹好乘涼”。入駐華為門店、貼上華為標簽的舉動,為其帶來了非?捎^的品牌曝光度,賽力斯SF5的關注度也出現(xiàn)了較大幅度的提升。而華為的品牌效應也延申至了賽力斯,有很多消費者就是沖著對華為的了解而來,想試試他們合作的車到底如何。最終反應在銷量上,賽力斯SF5也迎來了一波增長,并在6月份實現(xiàn)了月銷量破千臺。
對于華為來說,將賽力斯SF5華為智選版引入華為的銷售渠道中,也可以完成在汽車銷售方面的嘗試,進一步擴展華為門店和華為智選的產(chǎn)品門類和生態(tài)圈。華為5000家以上的體驗店規(guī)模,相比品牌4S店也具備很大的覆蓋度和區(qū)位優(yōu)勢,能夠給消費者提供更便捷的購車體驗。
但畢竟“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一旦更多車企加入華為智選、華為與其他車企進行深度合作,賽力斯現(xiàn)在的優(yōu)勢也就不復存在了。歸根結底,賽力斯“打鐵還需自身硬”。一旦第一波用戶后續(xù)的口碑反響平平,之后的訂單能否持續(xù)火爆下去無疑需要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車型總結:
賽力斯與華為的合作,讓我們看到了華為這塊金字招牌“起死回生”一般的魔力,甚至與華為傳出造車緋聞的北汽新能源、長安汽車等企業(yè),也曾一度在股價上有所反應。但這樣的BUFF能夠持續(xù)多久呢?尤其是在越來越多的廠家選擇增程式方案后,賽力斯無論是與燃油車搶占市場還是與增程式“同室操戈”,華為這條“大粗腿”的確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但長期來看比的還是產(chǎn)品力的強弱。
說起華為的話題,另一個繞不開的合作對象就是極狐了。作為北汽新能源的高端品牌,極狐在產(chǎn)品打造上花了不少心血,引進了麥格納制造標準體系來確保整車制造工藝品質(zhì),同時引入法雷奧、博世、博格華納、哈曼等頂級供應商,讓極狐在起步階段就要比造車新勢力們更具底氣。但最為大家熟知的,還是極狐與華為在自動駕駛、智能網(wǎng)聯(lián)系統(tǒng)等領域進行的深度綁定和合作。
借著這股熱度,極狐 阿爾法S隨后正式上市,兩款具備更高階自動駕駛能力的華為HI版車型也公布了預售價格,試圖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但從產(chǎn)品關注度的走勢以及阿爾法S上半年的銷量情況來看,華為自動駕駛技術的加持雖然能把阿爾法S頂上熱搜,卻依舊無力挽救極狐的銷量,銷量成績甚至不如此前默默無聞的賽力斯SF5。
為了挽救銷量,極狐把目光投在了擴大用戶開口、增加用戶觸點上,最主要的是打造由SPACE體驗中心、CENTER服務中心和CUBE魔方店組成的“1+1+1”渠道模式,方便潛在用戶們體驗極狐產(chǎn)品。
但想要憑借阿爾法S、阿爾法T兩款20萬元+的車型實現(xiàn)銷量逆襲并不容易,特斯拉在這一價位明顯比極狐更有號召力,在與小鵬P7、極氪001的直接競爭中也很難占到上風。而年底首批華為HI版車型的交付,或許能為阿爾法S的營銷帶來新基于,但其40萬元的高價也決定了它不會是一款走量的車型。提振銷量的重任,最終還是要落在基礎版車型的身上。
車型總結:
不同于賽力斯實實在在的訂單增長,極狐在與華為的合作中只收獲了眼球,至今卻仍未見到銷量上的好轉,有些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怪圈。但無論如何,這款由麥格納鑄造軀體、華為注入靈魂的車型,至少是一款值得期待的產(chǎn)品。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