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先鋒對話] 作為一家國有資產企業(yè),上汽乘用車從最開始收購羅孚,到創(chuàng)辦榮威品牌至今,它發(fā)展的每一步都被大家所關注,作為榮威品牌十年歷程的見證人之一,本期中國品牌高層對話的對象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技術中心主任王曉秋對榮威品牌發(fā)展最有發(fā)言權,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他如何看待中國品牌發(fā)展的現狀,并請他談一談上汽榮威品牌這十年的發(fā)展變遷。
● 談中國品牌發(fā)展
上汽榮威品牌與中國汽車工業(yè)一同走過了十年時間,在此期間,除了榮威品牌之外,還有不少中國汽車品牌誕生和崛起,作為見證中國品牌發(fā)展的“汽車人”和上汽乘用車的“掌門人”,王曉秋對于中國汽車工業(yè)發(fā)展有獨到的見解。
“中國品牌趕上了世界汽車工業(yè)技術變化最大的十年”
回顧中國品牌近些年來的發(fā)展,王曉秋感受最深的是中國制造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同時在他看來,中國品牌還趕上了汽車技術的革命性變化。
王曉秋講到:“這十年期間,世界汽車工業(yè)的技術領域變化是最大的,例如傳統(tǒng)發(fā)動機在十年前升功率達到50kW已經非常不錯了,那么現在來看,傳統(tǒng)發(fā)動機已經可以達到80kW、100kW,同時新能源汽車和智能互聯(lián)系統(tǒng)也成為目前汽車行業(yè)的熱門領域。”相比早前汽車只是代步工具的概念,現在的汽車行業(yè)變化頗大,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互聯(lián)網+等概念逐漸成為行業(yè)新的關鍵詞。
“中國汽車工業(yè)發(fā)展的時機來了”
回顧十年的發(fā)展變遷,中國汽車工業(yè)在制造、技術等領域變化非常大。在王曉秋看來,在快速發(fā)展的今天,中國汽車工業(yè)的時機已經來了。
那么隨著中國汽車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中國汽車品牌也開始漸漸被用戶所接受,王曉秋說道:“大家可以看到中國品牌被越來越多的中國用戶接受、被世界的用戶接受,這也在另外一個層面印證了整個中國汽車工業(yè)正在變化和發(fā)展。”
“中國汽車品牌的用戶接受度仍然有提升空間”
然而,相比合資品牌,目前中國汽車品牌的用戶接受度還存在差距。王曉秋認為,進一步提升接受度的關鍵要素在于技術的積累和產品本身,就如中國家電品牌的成功一樣,因為技術上的進步、制造能力的提升和制造成本的競爭力,從而取得產品上的成功。
王曉秋講到:“如果未來中國汽車品牌能夠一心一意做好產品,并考慮到用戶實際需求,相信總有一天用戶會完全接受我們的產品,就像中國家電品牌一樣,基本上全部是中國制造。”
● 談上汽榮威品牌發(fā)展
與一些民營汽車企業(yè)發(fā)展路線不同,擁有國企背景的上汽乘用車起步階段選擇收購了英國汽車品牌羅孚,不過因為商標權等種種原因,上汽最終選擇了重新創(chuàng)辦一個全新品牌榮威,從此走上了中國品牌的發(fā)展道路。
“剛開始選擇高舉高打的發(fā)展路線”
表面上講,上汽收購羅孚對于剛剛成立的榮威品牌而言的優(yōu)勢在于提前掌握了成熟的技術和平臺,那么在現任上汽乘用車“掌門人”王曉秋來看,上汽當時選擇這種發(fā)展策略的目的還有什么呢?
他講到:“通過收購羅孚以后,讓我們在技術上有一個基礎,然后我們在這個基礎上造更高的樓。”正因為如此,相比同一時期的中國汽車品牌,榮威品牌通過這次收購站到了更高的起點,為日后技術研發(fā)鋪路!痹谒磥,這種發(fā)展路線稱之為高舉高打。(注釋:“高舉高打”經常用于營銷領域,通常是指品牌定位高,產品更優(yōu)秀的策略。)
關于為何選擇高舉高打的發(fā)展路線,王曉秋說:“原先的中國品牌給國人的感覺是一個低質低價的產品。我們不希望一開始就把榮威的產品做壞了,因為一旦做壞了再往上走,實際上很難。”
“合資企業(yè)班底,讓榮威品牌更加國際化”
不久之后,上汽在公司的“十一五規(guī)劃”中明確提出,要打造能夠在激烈的全球競爭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高起點、高品質的國際化品牌,那么融合了羅孚技術和合資企業(yè)團隊的上汽乘用車公司也在當時明確了國際化的發(fā)展路線。
對于國際化的發(fā)展路線,很多人不理解或者摸不透,一個中國品牌是通過什么來體現國際化的?對此王曉秋向我們介紹:“因為上汽乘用車當時的人力班底多數來自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的合資企業(yè)人才,所以我們企業(yè)發(fā)展的‘做法’和‘打法’與合資企業(yè)基本相同!辈贿^如何定義一個具有合資企業(yè)背景和海外成熟技術的中國品牌,是個難題,導致起初榮威的產品在合資品牌和中國品牌間迷離,消費者心中對于榮威產品的定位并不清晰。
“起初的‘合資打法’不夠接地氣,做產品要以用戶需求角度出發(fā)”
正是因為國際化的發(fā)展路線和特殊的品牌定位,上汽榮威在發(fā)展中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在這次對話中王曉秋對于問題并未回避。他坦然說道:“國際化發(fā)展和合資企業(yè)人才背景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問題和矛盾!
當編輯去追問合資企業(yè)人才班底所帶來的問題時,王曉秋回答:“因為早前中國合資企業(yè)基本還是一個制造型企業(yè),還不是一個完整的汽車公司,因為它缺少了用戶調研的內容,所以了解這塊內容的人才是非常欠缺的!币驗槿绱,王曉秋認為,對于榮威品牌而言,當時對用戶購車的實際需求基本不了解,他承認,當時榮威品牌完全參照合資品牌的打法是存在問題的。
缺少用戶調研方面的人才,外加走國際化的發(fā)展路線所帶來的問題就是品牌不夠接地氣,接下來王曉秋對于不接地氣的問題如何解決回答道:“榮威品牌之前的定位是上面夠不著,下面探不著。相比其他中國品牌,榮威在用戶需求和關心上做的不夠好,所以之后我們決定作出調整!
“因為之前我們選擇跟隨合資企業(yè)發(fā)展路線,所以更多的產品可能是與外方一起合作,很多東西也沒搞清楚我的客戶是誰,產品只是基于外方的產品來做一些適當的、適應性的調整!币虼嗽谕鯐郧锟磥恚雨P注用戶需求,基于用戶需求推出產品成為榮威品牌理念升級的核心方向。
“上汽榮威品牌近些年來最根本的變化是更加關心客戶了,每一款產品要講清楚賣給誰,客戶需要是什么,而不是僅僅根據我現成的技術去打造一款產品。”王曉秋還說:“我們從零開始就要搞清楚這款車賣給誰?每一個地區(qū)的客戶他要求不同在哪里?到底哪些方面應該花更多的精力、花更多的關心,讓客戶來喜歡我這個產品,這可能是上汽榮威品牌發(fā)展理念上的最大變化!
上汽榮威品牌發(fā)展理念的轉變不僅體現在增加用戶調研和深度了解用戶需求上,那么在此基礎上,上汽乘用車還決定不再使用原先外包形式的設計和工程團隊,之后花巨資建立了安亭的技術研發(fā)中心,王曉秋稱:“現在的榮威品牌從設計、開發(fā)、制造、到銷售已經變成一個完整的業(yè)務鏈,這些均會從客戶需求出發(fā)!笨梢,上汽榮威品牌這種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轉變十分徹底。
“造型設計是提升品質的第一要素”
在這次對話中,王曉秋還與我們談到他在任職期間強調最多的就是提高品質,在他看來,造型設計則是提升品質的第一要素,他講到:“品質是設計出來的,它不同于制造方面所體現的產品質量,通過好的設計則可以讓你感覺到產品所散發(fā)出來的品質感。”
正因為對品質的要求,上汽乘用車對產品設計尤為關注,并組建了多達300人的設計團隊。王曉秋還講到:“造型中心是我除了會議室之外去的最多的一個地方,怎樣把握趨勢和方向,客戶到底喜歡什么樣的設計,是我們探討最多的!蓖鯐郧镞強調:“品質是榮威品牌長久且必須堅持的東西!笨梢,王曉秋對造型設計有很高的要求。
“采取差異化競爭的產品策略”
上汽乘用車自從2015年推出榮威360開始在造型設計就有了較大提升,正如王曉秋所說的:“從榮威360開始,通過設計來提升品質感是第一次嘗試。”同時在他看來,這也讓上汽乘用車在合資和中國品牌間尋找到了差異化發(fā)展之路。王曉秋解釋道:“榮威品牌的差異化競爭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品質、技術和價格!
對于品質的差異,前面已經說到,它更多體現在造型設計上,那么在技術方面,王曉秋介紹:“通過上汽之前的技術積累,像SGE系列發(fā)動機和DCT雙離合變速箱已經達到了同級別中較高水平,在技術方面不比競爭對手差,同時榮威360的價格也是目標客戶能夠觸手可及的。”
對于差異化競爭的策略,王曉秋總結道:“我們要做同樣性能、價格最好、同樣的價格性能最優(yōu)的產品!碑斎贿@種差異化競爭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他講到:“在新的策略背景下,需要讓用戶重新認識榮威品牌產品,產品質量既要達到合資品牌水平,還要滿足價格競爭力,雖然不賺錢,但卻可以傳遞新的價值!
“乘法效應,產品為王”
雖然前面說了這么多改變,但在這十年發(fā)展歷程當中,上汽自從收購羅孚開始便持續(xù)堅持的核心技術積累從未改變。據王曉秋介紹,在企業(yè)發(fā)展期間,上汽乘用車投資大概200-300億元來用于核心技術的開發(fā),同時安亭和英國等地區(qū)的技術工程師團隊也達到了4000余人。
王曉秋對于在核心技術方面所投入的資金情況誠懇說道:“企業(yè)發(fā)展過程中,技術也在不斷的進步,企業(yè)在技術方面的投入是不可或缺的,但并不是說投入資金和人力大就會有成果,未來這些技術能否跟上且適用于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這才是上汽乘用車大力投入核心技術的根本和目的!
王曉秋講到:“投入這么多,沒有核心技術是不行的,光有核心技術積累,沒有產品投放市場也是不行的,那么在核心技術基礎上,推出具備競爭力的產品,我們稱它為‘乘法效應,產品為王’!笨傮w來講,上汽乘用車核心技術的積累是為日后更多的產品做鋪墊,而經過近10年的沉淀,上汽榮威品牌也到了產品爆發(fā)性投放的時間節(jié)點。
● 談上汽榮威品牌的未來
“基于新一代架構平臺推出的產品不輸合資品牌”
在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企業(yè)理念,以及差異化競爭的策略背景之下,能感受到王曉秋在與我們交談時表達出了對上汽乘用車未來發(fā)展的憧憬,而在“乘法效應,產品為王”企業(yè)口號指引下,榮威品牌將從2016年起在產品投放上有大的動作。
據王曉秋介紹:“希望從2016年以后,基于新一代架構平臺推出的新車型能夠讓用戶感受到榮威產品力的進步,并且不輸于合資品牌!笨梢,王曉秋對于榮威接下來投放的新產品充滿信心。
“進入新產品密集投放期,全新SUV與全新550等車型2016年發(fā)布”
在產品方面,王曉秋透露,在2016年會有三款車型陸續(xù)推出,其中在2016年3月份榮威950插電式混合動力版將推上市,根據之前消息,該車配備了由1.4T發(fā)動機與電動機組成的混動系統(tǒng),綜合最大功率為687馬力,綜合百公里綜合油耗為1.7L,總續(xù)航里程為600公里。
在2016年4月份,榮威品牌會發(fā)布一款全新的SUV車型,王曉秋介紹:“榮威全新SUV將有傳統(tǒng)動力、插電式混動以及純電動版本,其中純電動版本將有300公里的續(xù)航里程!苯酉聛碓2016年底,全新一代榮威550將會與大家見面,但關于這款新車詳細的信息,王曉秋沒有透露。
在2017年,榮威品牌還會陸續(xù)投放多款新車,包括全新小型SUV(包含純電動版)等等。王曉秋介紹:“前幾年更多是技術積累,到了現在是新一代產品的密集投放期,所以這段時間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新產品密集投放對產能、銷售環(huán)節(jié)要求更高”
新產品密集投放對于上汽乘用車企業(yè)的“后備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王曉秋看來:“新產品投放對我們銷售、制造、產能以及經銷商來說都是非常大的挑戰(zhàn)!
其中在產能方面,王曉秋介紹,上汽乘用車會在2016年針對工廠進行改造,并建造新的涂裝車間,同時進一步提高產能,以滿足2017年更多新產品投放需求。此外在供應商的網絡和體系方面也會進行優(yōu)化。
“擁有新能源技術儲備,未來將繼續(xù)開發(fā)新技術”
除了傳統(tǒng)動力汽車之外,上汽乘用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有了一定成果,并陸續(xù)推出了E50純電動車和e550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走在了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的前列。王曉秋介紹:“目前上汽乘用車已經掌握除電池制造之外的電驅、電控以及電池管理系統(tǒng)等新能源汽車軟件技術,研發(fā)車型方向涉及到了純電動、插電式混動以及氫燃料電池車全領域,其中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已經有了成果!闭缤鯐郧锼榻B的,上汽榮威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打好了基礎。
對于為何不去制造和研發(fā)電池的原因,王曉秋解釋道:“目前電池技術發(fā)展變化非常快,花掉幾十億去建電池工廠,還不如現階段選擇性價比高的第三方產品,待電池技術成熟之后,再作考慮!痹谕鯐郧锟磥,電池技術不是現階段做新能源汽車必須掌握的,反而電池管理系統(tǒng)才是關鍵技術。
未來,上汽乘用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發(fā)展并不會停滯不前,據王曉秋介紹:“目前我們在對EDU驅動單元系統(tǒng)(EDU是指插電式混合動力的驅動單元,其可實現純電動、串聯(lián)、并聯(lián)包括混聯(lián)平滑的切換)進一步改進,第二代產品預計在2018年推出,屆時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將有更強的性能和性價比!
“新能源汽車是無法改變的必然趨勢”
對于未來新能源業(yè)務的發(fā)展,王曉秋強調新能源汽車一定是未來的趨勢,他說:“新能源汽車市場不僅有國家和地方補貼扶持,國家相關法規(guī)也規(guī)定了車企到2020年油耗平均降低至5L/100km的目標,因此未來幾年汽車企業(yè)發(fā)展新能源汽車是必要做的。”
在王曉秋看來:“未來,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成本能否下降是新能源汽車快速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如果電池成本能夠下調,那么研發(fā)和制造成本更低的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將有望獲得更高的性價比!睂脮r更低成本的新能源汽車將有望替代傳統(tǒng)汽車,成為汽車市場的主流。
對于未來上汽榮威品牌新能源領域的發(fā)展規(guī)劃,王曉秋介紹:“未來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產品比例預計會達到20%-30%,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的比例還會更高!睆拇艘材芸闯,王曉秋認同未來新能源汽車發(fā)展趨勢,并且在未來的產品布局上做出了相應調整。
另外關于為何純電動車比例會比插電式混合動力低的原因,王曉秋解釋稱,隨著補貼政策退坡,純電動車在補貼越來越少,甚至可能沒有的情況下,因為電池高成本等因素,純電動車的價格競爭力還是比較差的,相比而言,插電式混合動力在成本控制以及使用便捷性上要比純電動車更好,所以就目前來看,上汽新能源產品還是會以插電式混合動力為主。
“上汽乘用車或十年內實現自動駕駛”
對話的結尾,我們在與王曉秋聊到關于近期汽車行業(yè)的熱點話題——汽車智能化發(fā)展的時候,他對未來這個新領域的趨勢以及上汽乘用車目前在智能汽車領域做出的成績進行了介紹。
王曉秋講到:“除了前面說到的新能源趨勢之外,汽車智能化也將是一個趨勢和一個方向,其中智能駕駛中最有代表性的技術就是自動駕駛了,上汽在智能駕駛方面第一階段是高速公路的自動駕駛,目前上汽在這方面的技術已經基本掌握了,第二階段就是將自動駕駛技術打通,進一步控制成本,實現全路段的自動駕駛!蓖鯐郧镱A計,上汽在十年內有望實現自動駕駛,在他看來實現這種技術已經沒有特別大的難度,而隨著技術的進步,用戶使用量的增大,成本也會大幅下降。
另外,王曉秋還認為,共享經濟的發(fā)展是一種趨勢,可以讓社會資源能更充分得到利用,對于社會發(fā)展也是進步,F在汽車企業(yè)也在圍繞共享經濟布局,智能駕駛技術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王曉秋說:“未來家庭或個人可能就不需要擁有汽車了,需要用車的時候發(fā)一個短信,車輛就會自動行駛到你的位置,并送達你想去的地方,這將是汽車產業(yè)非常大的變化!
“榮威品牌目標是五年內進入中國品牌第一陣營”
前不久,上汽集團公布了新的戰(zhàn)略目標,其中上汽乘用車(包括榮威和MG品牌)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100萬輛的銷量目標。對此王曉秋認為這是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他說:“實現這個目標是使命,也是一種責任,未來我們每年至少要保持33%甚至更高的增長才能實現,當然我們的團隊是有信心的!绷硗鈱τ谖磥順s威和MG品牌的銷量占比,王曉秋并沒有明確給出答案,只說榮威品牌占比會多一點。
那么對于榮威品牌未來發(fā)展的憧憬,王曉秋也與我們聊到了他對未來五年內的幾點希望,他說:“第一點希望是榮威品牌能夠達到中國品牌當中的第一或者第一陣營,并且趕上韓系品牌,尤其在品牌溢價方面不能低于韓系;第二點希望是通過上汽乘用車這幾年的勤奮和努力、通過我們對客戶的了解,希望可以給客戶帶來高感知價值的、或者是高客戶體驗的產品,通過這種有品質感的產品來提高品牌價值!
全文總結:
作為與上汽乘用車一起走過這十年路程的王曉秋而言,他見證了榮威品牌從收購羅孚走高舉高打的市場策略,到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的戰(zhàn)略轉型全過程,在此期間,堅持不懈的實現核心技術累積,以設計來體現產品品質的理念以及追求自主創(chuàng)新均是上汽目前“乘法效應,產品為王”口號的基礎。未來,王曉秋對于榮威品牌的發(fā)展充滿自信,榮威品牌新戰(zhàn)略方向的產品將會陸續(xù)投放,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繼續(xù)發(fā)力都將會給榮威帶來更好的發(fā)展前景,我們也期待未來能夠看到榮威能有更好的發(fā)展,為中國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貢獻力量。(文/汽車之家 興珉)
更多閱讀:
平凡故事 中國品牌幕后變遷榮威篇(上)
http://www.jewelry-store-wholesaler.com/tech/201601/883033.html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