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原創(chuàng)試駕] 我對東風悅達起亞品牌確實是有一種偏愛的感情,除了我是車主的因素外,這兩年他的發(fā)展速度也是讓我時刻關注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拿今年來說,除了已經上市的K5外,7月中旬我們今天試駕文章的主角也將正式上市。
在試駕之前的產品溝通會上,廠家宣傳人員反復強調他們這款車非常炫、很年輕、很動感,配置越級而立……,STOP!別說了,產品好不好只有實際接觸之后才能確定,那么請各位讀者跟隨我,咱們一同來品評一下這個看上去像是小一號K5的家伙。
由于試駕車型并非最終量產版的車型,因此在一些細節(jié)方面還與量產車有較大的差別,本文評論的觀點也是基于所試乘試駕的車型進行的。
東風悅達起亞K2這款車是在今年上海車展上全球首發(fā)的一款車,很遺憾上海車展我沒去,但當我看到同事發(fā)布的K2外觀實拍的時候我也嚇了一跳,這不就是縮小版的K5嗎?難道彼得希瑞爾也想學習MINI的設計師成為地球上最輕松的汽車設計師嗎?把設計好車身線條然后各種的拉拽,自己感覺不錯就算是設計出了一款新車?當然我這么說純屬玩笑,相信很多人會認為K2與K5有著驚人的相似是因為前臉設計。
● 炫而富有沖擊力的外觀設計
廠家把這款車定位為年輕消費者人群,因此從外觀顏色上就可以看出確實是這樣的,我們了解到,K2一共有八種顏色,我個人比較推薦的就是兩個顏色,一個是新雅藍;一個是香檳金。
大師就是大師,當初說的話被驗證了,從凱尊、福瑞迪、K5再到今天的K2,“虎嘯式”的前臉讓人印象深刻,相信這樣繼續(xù)下去,總有一天我們會像提到寶馬就馬上想到雙腎前臉設計一樣記住起亞的這個設計。
在K5的體驗中我就提到過虎嘯式前臉的設計包括中間收斂的進氣格柵、修長的大燈以及與大號的前霧燈,在K2上這套設計被完整的保留下來,并有針對性的改進。
比如霧燈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當我們對圓形或者方型的霧燈產生視覺疲勞的時候,K2則將前霧燈改成 “L”型,而這樣的造型與“虎嘯式”的前臉造成正好形成了視覺上的呼應,霧燈相當于兩顆虎牙,使得本來就已經擁有很強視覺沖擊感的設計更具有美感和沖擊力。
K2與市場主流小型車車身參數對比 | ||||
K2 | 新嘉年華 (三廂) |
老POLO三廂 | 瑞納 | |
長mm | 4370 | 4297 | 4176 | 4340 |
寬mm | 1700 | 1722 | 1650 | 1700 |
高mm | 1460 | 1467 | 1465 | 1460 |
軸距mm | 2570 | 2495 | 2465 | 2570 |
K2是一款小型車,他和東風悅達起亞的RIO銳歐是同級別的產品,但是在車身尺寸上已經全面超越前輩,最明顯的就是軸距增加了70mm,并且車身長度增加80毫米,車身寬度增加5毫米,高度為了配合車身的運動感的設計而降低20毫米。這樣的車身尺寸和同級別對手相比優(yōu)勢不太明顯,但2570mm的軸距則有一定的優(yōu)勢。對于一款小型車來說車內空間的好壞有時候甚至直接影響消費者是否購買他,而對于車內空間能否給我們出人意料的結果呢?下面我將有專門的篇幅給您解釋。
從早前的福瑞迪我們就能看出,起亞推出的新車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高腰線設計,從車頭一直向車尾部上挑的腰線也讓整個車很大氣。
最近推出的幾款車來看,起亞似乎很鐘愛拋光鋁合金輪轂的設計,K2也裝配了這樣設計的輪轂。除了16寸鋁合金輪轂外,還有14寸的鋁合金和鋼轂被裝在不同配置的車型上?催^真車之后我總覺得廠家在走兩個極端,一個是精細一個是山寨,精細就不用說了16寸的輪轂做工和樣式都是很精美的,而且與車身的搭配也是很相符的;至于14寸的輪轂你還是自己進行評價吧。
這里要批評一下廠家,K2的后備箱依舊只能通過鑰匙或者車內打開后備箱的方式打開這點給人感覺很不方便,例如在同級別車型中polo就可以從車外直接打開,起亞廠家可以學一下。
K2的后備箱蓋重量也和前輩們一樣很輕,這點設計很符合韓系車的特點,一只手就能輕松開關后備箱,這對于女性用戶來說很貼心,我們先不說后備箱的材質之類的事情,但從關閉后備箱力道很輕這點上來說就應該推薦給很多德系車學習一下,因為太多的德系車就連男人有時候雙手用力都不一定能關上的后備箱蓋。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