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料評價:不同區(qū)域用料差別大
在內飾的用料方面,起亞耍了個“小心眼”,對于短暫接觸它的人來說,可能會被它唬住,坐入車內首先看到的是真皮座椅,真皮方向盤,真皮扶手箱,甚至中控區(qū)域四周都是真皮縫制的輪廓,這些打開車門目光首先投放的地方的表現或許會讓你眼前一亮,用料上乘這個概念也會率先進入你的意識里。
然而隨著接觸時間的增加你會發(fā)現,除此之外,其他區(qū)域的用料似乎并不盡如人意,較為堅硬的塑料件被廣泛使用,可能它們在材料紋理上有粗有細,同樣的顏色摻雜在一起很難被分辨,不過當你發(fā)現它們時則會感到有些失望。
● 做工評價:中規(guī)中矩
不論內外,K5在做工方面表現的中規(guī)中矩,既沒有明顯的瑕疵也沒發(fā)現絕對的亮點,符合這一級別車型的主流表現。
● 空間評價:較為寬敞/絕對夠用
對于軸距將近2800mm級別的車型來說,空間上一定不會委屈到你,我們這位185cm的體驗者將前排調至合適位置后坐入后排,腿部仍有一拳多的余量,不過受到尾部造型的影響,頭部空間會略遜于腿部,但這也絕對夠用了。
另外全黑內飾的使用從視覺感受上會讓你感到車內空間略顯壓抑,即便你坐在其中沒受任何委屈也同樣如此。不過還好K5采用了雙天窗的設計,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空間上的壓抑感。
既然提到了天窗那就在多說兩句,K5的雙天窗為全自動開啟,就連車內的天窗遮陽板也是無需手動的。不過開啟天窗時前后天窗遮陽板會同時向中間開啟,要想單獨開啟某一個遮陽板是不能實現的。另外由于車頂面積有限,兩個天窗只有前排可以完全打開,后排乘客只能透過天窗看看景色了。
說完了靜態(tài),我們來說說動態(tài),雖然幾天的巡演并沒有安排試駕,不過作為一個乘坐者對于動態(tài)表現也有一些感受。
● 噪音評價:風噪、發(fā)動機噪音小/胎噪較大
總的來說K5對于噪音的控制還算不錯,由于車身設計類似于轎跑車,因此風噪的控制很出色。同時發(fā)動機噪音也比較小,即使是急加速時也不會出現很明顯的噪音。
但由于K5使用了尺寸標號為225/45 18寸輪胎,所以主要的車內噪音來源于胎噪,低速時噪音還不明顯,不過隨著車速的增加噪音會有較為明顯的加大,同時對于不同路面的噪音反饋也會更為敏感一些。
● 懸掛:非常硬朗/操控不錯 舒適性欠佳
既然定位于運動,K5的整體調校也會切合這一定位,幾天的試乘感覺懸掛用“很硬”來形容一點不為過,這一調校會讓車輛在過彎時有著良好的支撐,遭遇路況不佳的顛簸路面會感覺車輛極具韌性,頻繁短促的共振也會讓你感覺非常過癮。
但是如果說前兩天的長途試乘更多的是對車輛保有新鮮感的話,那么之后的旅途中盡管座椅還算舒適,這種過硬的懸掛仍然會讓我們乘坐者多少有些煩躁。
● 動力評價:未能試駕體驗 作為乘坐者感覺還算不錯
至于動力,新車搭載了一臺2.4L發(fā)動機(據悉上市后還將有2.0L車型可選),搭配6擋手自一體變速箱,從乘坐方面的感受來看,動力還算不錯,換擋也比較平順,不過至于詳細的駕駛感受,本次活動沒有安排試駕環(huán)節(jié),只能煩請各位閱讀此前的試駕文章了。
● 疑惑:后懸掛比前懸掛低?
在本次巡游過程中我們車隊的一臺K5引起了我特別的注意,那就是這臺車從遠處很明顯可以看出后懸掛要比前懸掛低?開始我以為是因為車內乘員很滿并且后備廂有行李造成的,但將車內人員和行李“掏空”之后,還是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后懸掛比前懸低。
由于沒有專業(yè)的測試設備,我只用手粗略計算了,在不滿載的情況下,前輪至輪眉處可輕松放進四指而后輪只能放進三指。經過與隨行人員交流后,得知這是并非最終量產車僅僅是試裝車,其他情況還不是很清楚。對于這輛試裝車出現的后懸掛比前旋低的情況,我們會在上市后繼續(xù)關注這個問題。
● 全文小結
對于這一級別的中型車來說,“商務”的訴求是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被掩蓋的賣點,純粹的運動車型似乎在目前的市場中非常罕見,即便運動占據了主導也會被冠以“商務+運動”的帽子。如果是這樣,我認為形容起亞K5則用“運動+商務”更為合適。雖然后排有著寬敞的空間,空調出風口,座椅加熱等配置在后排應有盡有,不過做在前排駕駛車輛仍然是新車的訴求。
按照慣例,結束今天的文章之前我應該對這款新車做一個評價,不過因為最重要的價格還沒有公布,我也不好給出結論。此前有消息稱,K5售價會在17-23萬元區(qū)間,如果真是如此,它將和市面上同級別主流車型售價區(qū)間相吻合,對于這一市場的潛在客戶來說,又多了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這些假設也都是憑空想象,一切疑問等到3月10日后自然揭出分曉。(文/汽車之家 郭驍)
相關文章:
點擊進入《不容小覷 車展靜態(tài)評測東風悅達起亞K5》
點擊進入《重返中型車主力軍之位 試駕起亞新遠艦》
點擊進入《做一天的車主! 試東風悅達起亞K5頂配版》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