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車名故事] 1919年7月10日,華特·歐文·賓利(Walter Owen Bentley)先生創(chuàng)辦了以自己姓氏命名的汽車品牌——賓利。在品牌誕生101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聊聊賓利的《車名故事》。
1、早期以發(fā)動機排量命名
賓利品牌最初的車型以發(fā)動機排量命名,1919年,賓利3升EXP 1在倫敦西北部的克里克伍德誕生。當時,Autocar雜志稱這臺車“為熱衷于駕駛體驗的駕馭者而生,一部滿足長距離所需的純正賽車!彪S后,賓利3升EXP 2在1919年奧林匹亞車展上首次與公眾見面。
1921年,經(jīng)過改進的3升“Mule”EXP 2由賓利試車手弗蘭克·克萊蒙特駕駛,在布魯克蘭賽道首次亮相。同年,第一臺量產(chǎn)的賓利3升車型交付給名為諾埃爾·凡·拉爾特的車主。作為運動型敞篷車,3升車型為賓利贏得過無數(shù)榮譽。1924年和1927年,賓利3升車型兩次登頂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寶座,也因此登上了各大新聞的頭條。
賽場的卓越成就使得賓利3升車型受到了上流社會和貴族客戶的青睞,其中不乏喬治王子(后來的肯特公爵),威爾士親王(愛德華八世)和約克公爵,以及后來的國王喬治六世。與當時的豪華汽車制造商一樣,賓利提供發(fā)動機、底盤,同時也為客戶提供車身定制服務。
有部分客戶選擇了重型封閉式四座車身,但這種車體將削弱3升車型的性能。為此,賓利開發(fā)出6½升Big Six車型。上世紀20-30年代,在克里克伍德生產(chǎn)的其它型號還包括4½升車型、6½升Speed Six車型、8升車型等。
1931年,勞斯萊斯以12.5萬英鎊的價格收購了昔日的競爭對手賓利。1933年,賓利3½升車型(后來改款為4¼升車型)正式問世。這是賓利易主之后推出的首款車型,基于勞斯萊斯Peregrine項目打造,在勞斯萊斯Derby工廠生產(chǎn)。從那時起直到2003年,賓利與勞斯萊斯一直共享底盤及發(fā)動機技術。
2、Mark系列
到20世紀30年代末,賓利4¼升車型已逐漸失去了競爭力。采用更新穎設計的競爭對手紛至沓來。而1939年問世的Mark V正是賓利給予對手的回應,不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只有極少數(shù)輛的賓利Mark V被生產(chǎn)出來。
Mark V是賓利首款采用了帶螺旋彈簧獨立前懸架的車型,也是最后一款在Derby工廠生產(chǎn)的賓利。值得一提的是,同為英國汽車品牌的捷豹在1948年也推出了名為Mark V的車型,據(jù)了解取這個名字正是為了向賓利在1939年-1941年間推出的Mark V車型致敬。
二戰(zhàn)后,賓利隨勞斯萊斯的汽車業(yè)務一起遷至克魯工廠。賓利汽車的生產(chǎn)在1946年恢復正常,基于Mark V演變而來的Mark VI,成為了第一款從克魯工廠下線,采用勞斯萊斯標準化鋼制車身打造的賓利車型。
3、Continental歐陸
1952年,賓利打造出更具流線型設計的R Type系列,新車本質(zhì)上是一個擁有更大后備廂的MK VI。為了體現(xiàn)與勞斯萊斯的差異化,賓利還推出了線條更具張力的R-Type Continental雙門轎跑車。該車的含稅價格高達6928英鎊,接近1952年英國人年均收入的15倍,當年英國人平均年薪為468英鎊。
R-Type Continental擁有低矮、修長且輕盈的車身,溜背式車頂弧線,并通過加裝尾翼來提高穩(wěn)定性。在四名乘客駕乘其中時,可達到每小時 100 英里的驚人速度。當時的英國尚未建立高速公路,這就意味著駕駛者想體驗超豪華運動旅行座駕的出眾性能,就不得不前往歐洲大陸的開闊公路,這便是“歐陸”這一名稱的由來。
《Autocar》雜志對該車贊賞有加,稱其為“極具現(xiàn)代感的魔幻寵車,令遙遠的距離不是距離,讓駕駛的感受永葆新鮮!边@毫無疑問是對一臺超豪華運動旅行座駕的極高贊譽。至于其顛覆性的設計、獨特的動力線,也融入到賓利家族的設計脈絡之中,與今日賓利超豪華運動旅行座駕的經(jīng)典風格遙相輝映。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