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內儲物空間GS4獲勝
對于我來說,儲物空間是否順手好用是選車很關鍵的一點,兩款車型的儲物空間整體表現(xiàn)中規(guī)中矩,GS4在門板和前排儲物稍占優(yōu)勢。但兩款車型在車門拉手處都無法放置手機,對于我的使用習慣來說稍顯不便。
● 后備廂空間表現(xiàn)不錯
后備廂對比 | ||
車型 | 傳祺GS4 2015款 200T G-DCT豪華型 | 東南DX7 2015款 1.5T 自動尊貴型 |
行李廂容積(L) | 450-1410 | 456-1180 |
電動后備廂 | - | ● |
后備廂表現(xiàn)不錯,我們常規(guī)測試的20英寸、24英寸和28英寸旅行箱都能輕松放入。兩款車型第二排座椅都支持4/6比例放倒,需要將坐墊向上翻折。值得一提的是GS4和DX7將第二排座椅放倒后,地板幾乎完全平整,對于拉大件物品十分有幫助。另外GS4的后備廂門開啟按鈕過小,而且位置偏低,便捷度不高。相比之下DX7的電動后備廂門就要方便的多了,開啟速度也很快。
● DX7動力參數(shù)占優(yōu)
動力系統(tǒng)對比 | ||
車型 | 傳祺GS4 2015款 200T G-DCT豪華型 | 東南DX7 2015款 1.5T 自動尊貴型 |
發(fā)動機 | 1.3T 渦輪增壓 | 1.5T 渦輪增壓 |
變速箱 | 7擋雙離合 | 5擋手自一體 |
最大馬力(Ps) | 137 | 156 |
最大功率(KW) | 101 | 115 |
最大功率轉速(rpm) | 5500 | 5600 |
最大扭矩(N·m) | 202 | 215 |
最大扭矩轉速(rpm) | 1500-4200 | 2000-4500 |
缸體材料 | 鐵 | 鐵 |
從動力參數(shù)來看,DX7的1.5T發(fā)動機要優(yōu)于GS4的1.3T發(fā)動機,由于DX7的發(fā)動機與自動變速箱匹配存在一定的問題,我們還沒有對其進行性能測試。而且本次對比以靜態(tài)為主,不涉及動態(tài)對比,請網友見諒。
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后多連桿獨立懸架在舒適性方面有不錯的體驗,這也可以看出廠家在懸架結構方面也下了本。
● 總結
傳祺GS4自上市以來,關注度就非常的高,7月份更是以1.2萬輛的銷量進軍“萬輛俱樂部”。它有著出眾的外觀內飾設計和較為齊全的配置,再加上相對合適的售價,如此受歡迎也理所應當。在我看來GS4最具競爭力的地方還是它的制造工藝,內飾做工堪比合資品牌,廣汽傳祺的進步確實很大。面對中國品牌緊湊級SUV的對手們,它的做工都數(shù)一數(shù)二。優(yōu)秀的做工能夠使消費者得到更好的使用體驗,也更加放心。目前GS4有大概5000元左右的優(yōu)惠,終端售價的性價比更高。另外消費者還可以選擇全系頂配車型——尊貴版,優(yōu)惠完的終端售價在14.2萬元左右,增加了燈光配置和自動空調,用戶體驗更好。
DX7作為東南汽車旗下首款SUV,被寄予了厚望。這臺出自賓法設計之手的緊湊級SUV不論外觀還是內飾設計都屬上乘之作。當我第一次看到實車的時候,就被它充滿力量感的外觀和豐富的有些變態(tài)配置所吸引。的確以DX7的配置水平來看,在中國品牌緊湊級SUV中也很難找到對手。幾乎我們所有日常能夠使用到的配置它都配備了,如360度全景影像、自動泊車、并線輔助、電動后備廂門等等,增添了駕乘便利性。但做工上的問題依然不可回避,內飾接縫不均勻、按鍵手感生澀、后排座椅松垮等非常影響用戶體驗。東南汽車在保證車輛配置齊全的情況下如果可以提高裝配工藝,那么競爭力將會更強。
對于這兩款車型如何選購,我認為如果您追求各種高科技和舒適性配置,講究實用為先的話,那么我推薦您選擇東南DX7,畢竟在同級別中找到一款外觀內飾設計漂亮又有自身特點,各項配置如此齊全的車型并不是那么簡單。另外DX7 1.5T自動擋車型還在最后的調試階段,將于9月底陸續(xù)到店,想要購買的消費者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如果對手動擋不抗拒的話可以選擇12.99萬元的1.5T 手動尊貴型,相比自動擋車型最主要的差距是缺少了一些行車安全配置,但其它舒適和高科技配置依然保留。如果您追求品質,對于配置要求沒有那么高的話,那么我推薦您選擇GS4,整體優(yōu)良的做工能夠讓您日常使用更加放心,并且GS4的配置也足夠日常使用,只是缺少后排出風口對于后排乘客的舒適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另外由于GS4的優(yōu)惠幅度在5000元左右,全系頂配車型也可以考慮,增加的燈光配置和自動空調對于便利性來講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總體來看這兩款車型的配置和外觀表現(xiàn)不錯,但DX7與對手相比粗糙的做工成為了它最大障礙,廠家還是需要繼續(xù)改進這個問題。而且東南并非達不到好的工藝水平,只是在這方面下的功夫比較少。中國品牌慢慢的告別了以山寨為主以自主為輔的形象,在車輛設計方面進步明顯。我們也應該更加期待未來中國品牌的誠意之作。(文/圖 汽車之家 曹昊旻 協(xié)助 李祥)
● 相關鏈接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