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起來到底怎么樣?
早在今年1月初的時候,我就對秦PLUS DM-i進行了短暫的試駕,當時它良好的行駛質(zhì)感給我留下不錯的印象。對于秦PLUS DM-i這套動力系統(tǒng),可以簡單再了解一下:首先是刀片電池,安全性不用多說;其次是驍云系列發(fā)動機;最后則是EHS電混系統(tǒng),它是實現(xiàn)“以電為主”的關鍵所在。
比亞迪DM-i混動系統(tǒng)的核心是以電為主,也就是四大控制模式日常使用以電驅動為主,發(fā)動機大部分時候主要起充電的作用,適時輔助驅動。所以日常駕駛的時候,秦PLUS DM-i的體驗非常接近于EV車型。
秦PLUS DM-i有三種模式可選,不過一般情況下,我不會切換到SPORT模式,盡管這個模式下開起來確實很爽快,可心里總惦記著能耗。所以,大多數(shù)時候我用的是NORMAL或者ECO模式,想盡可能地跑多一點里程,相信選擇秦PLUS DM-i的車主都有這種心理。
SOC可以在中控屏設置,百分比范圍為25%-70%。它的平衡點即為電池目標保持電量,如果目的地充電方便,那么不妨把SOC設置調(diào)低,這樣就能充分電能驅動,減少燃油消耗。如果充電不方便,那么可以調(diào)高平衡點以便電量保持。至于EV或者HEV模式的切換,一般情況下,在擁堵嚴重城市的道路,就選擇用EV模式,如果跑高速,就切換到HEV模式。
如果平時長期處于低電量狀態(tài)行駛,那么發(fā)動機介入的情況自然會更多一些。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在中控屏看它的能量流,留意發(fā)動機介入的時機。當然,這只是滿足一下好奇心。相信大家更在意發(fā)動機介入后,車輛的平順性和NVH表現(xiàn),確實有一些影響,但行駛質(zhì)感依然有保證。
在上一期文章的評論里,很多朋友都在問秦PLUS DM-i的底盤表現(xiàn)。這么說吧,如果您把它想象得很舒適,那么恐怕會失望。秦PLUS DM-i給人的感覺更注重整體感,讓車輛在過彎時有足夠的支撐,可過足的韌性也讓它犧牲掉了部分舒適性,平時過減速帶或者坑洼路面,彈跳感較為明顯。
■ 秦PLUS DM-i買哪款好?
最后我們來聊一下秦PLUS DM-i買哪款更好,它共有四款車型,兩款55KM,兩款120KM。所以,在選購秦PLUS DM-i的時候,我覺得大家要先想清楚哪個續(xù)航版本更適合自己。
在55KM兩個續(xù)航版本里,我們更推薦指導價為11.98萬元的旗艦型,雖然它的售價比最低配的尊貴版貴了1.4萬元,可增加的配置和功能非常,包括電動天窗、外后視鏡支持電動折疊、主駕座椅6向電動調(diào)節(jié)、10.1英寸自適應旋轉懸浮Pad、智能語音交互系統(tǒng)、手機無線充電以及車載K歌娛樂系統(tǒng)等。
120KM續(xù)航有兩個版本,同樣是尊貴版和旗艦版。雖然名字一樣,但配置有差別。上圖羅列的全液晶儀表盤、后排中央扶手(含杯架)、電動天窗、17英寸鋁合金輪圈、后座出風口、溫度分區(qū)控制以及10.1英寸自適應旋轉懸浮Pad,都是120KM 尊貴型比55KM 尊貴型多的配置功能,再加上續(xù)航的優(yōu)勢,我認為多花2.4萬元還是很劃算的,而12.98萬的售價在心理上也是可以接受。
全文總結:
經(jīng)過近一個月的體驗,讓我對秦PLUS DM-i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印象最深刻當屬DM-i混動系統(tǒng),可油可電,實在太能打了。以第二期為例,我們加一箱油就跑了近1000公里,完全不存在里程焦慮。更重要的是,在低電量狀態(tài)下,它的行駛質(zhì)感沒有受太大的影響,我們依然能享受電動車安靜平順的駕駛體驗。另外,不得不說的是,當開著秦PLUS DM-i這種車的時候,節(jié)能的意愿就格外強烈,總是想方設法把油耗降低。相信未來在秦PLUS DM-i的車主口碑里,一定會涌現(xiàn)出一批節(jié)能大神。
除了出色的能耗表現(xiàn),秦PLUS DM-i在內(nèi)飾用料、配置以及空間方面同樣表現(xiàn)出不錯的水準,至少我們在用10萬元級別的標準去評價時,它確實沒有明顯的槽點。如果非要提要求,那么我希望它的懸架調(diào)校能夠柔軟舒服一些。整體來說,這是一款解決了時下許多用戶“痛點”的車。到底香不香,還是得您親自去驗證一番。(文/圖 汽車之家 陳海傭)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