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況——地面濕滑
當天上海的天氣有小幅降水,市中心路面比平時要濕滑一些,加上溫度低、風力大,總之這種天氣駕車危險系數比平時要大一些,所以發(fā)生事故的黑色SUV打滑與路面附著力小有很直接關系。
在這種天氣下,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因為你也不確定眼前的這塊柏油路附著力有多大,一腳剎車下去,多遠能停住,真的不好判斷,所以還是慢字當頭,車速慢,就是撞了也不會太狠。有的朋友說:這車肯定沒有ESP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沒錯,我的猜測跟您是一樣的,不過要記得一件事,不管有沒有ESP,主觀上要小心駕駛還是避免事故的前提,如果不顧一切的豁,再好的輔助功能也僅僅是“輔助”一下而已。
2、道路中央沒有隔離帶
一起車輛打滑的事故,最終導致了將對面的“無辜車輛”撞得面目全非還翻了車,試想一下,如果道路中央有隔離帶的話,那么這輛SUV的失控造成的影響可能就要小很多。
延伸問題:
由于這個路面中央沒有隔離帶,還有一個潛在的安全隱患就是,在夜間雙向行駛的車輛都會受到對方燈光的干擾,如果有哪位不開眼的在這條路上開遠光燈,那么對面的車輛一定很慘,所以首先還是提醒大家夜晚一定要合理使用燈光,在不需要給前車進行提示或不需要遠光燈照亮遠處的需求時,不要濫用遠光燈,那樣真是害人還有可能還己。
3、離奇失控or操作不當?
至于這輛黑色的SUV到底是因為什么失控,我們還不得而知,不過從現象來看,有這么幾種可能性。
● 油門過大
首先是車輛失控的位置是從環(huán)形匝道剛剛盤上來進入主橋的位置,那么這輛SUV在失控前還是處于上坡的狀態(tài),這時候駕駛員普遍都是加大油門前行,這也是正常的。
● 后驅車應注意
這輛SUV是一款長城哈弗H3系列車型,此車為分時四驅,正常行駛的時候95%是兩驅狀態(tài)(因為正常行駛時掛四驅是無法正常轉向的,中央分動箱為硬連接),所以我們推斷很有可能是它在失控之前的一瞬間是由于后輪的扭矩輸出過大,超越了地面的附著力,所以導致轉向過度,從而失控。
● 變道過猛
這輛黑色SUV在失控前一瞬間是在完成一個從右側超車的動作,有可能是打方向的幅度過大造成了車身重心失控,不過我覺得另一種可能性是超車的瞬間輪胎正好壓在了橋梁銜接的縫隙處(普遍橋縫都是一塊金屬板覆蓋,沾上水就變得很滑),從而失控。
4、黑色SUV有超速嫌疑
另外,熟悉這條路的朋友都知道,橋梁上的南浦大橋上的限速為60km/h,但由于橋面上沒有攝像頭,很多人嫌60km/h的車速慢,都紛紛超速行駛。雖然我不能肯定地說這輛SUV發(fā)生事故時到底超沒超速,但目測是很有超速嫌疑的。我在這里想強調的是,所有道路的限速設定的時候,都有它的道理,不要老在心里想有的大馬路那么寬怎么還設那么低的限速,多數事物還是存在即合理的,限速都是通過這種實際實驗的結果最終判定出來的,不必非要犧牲安全去節(jié)省那幾分鐘的時間而超速。
當然這輛黑色SUV具體為什么失控了,我們目前還不清楚,這里我們也不對此車的過失下結論,只是針對可能失誤的地方進行分析,讓更多的人避免在類似情況下出差錯。
● 群眾救援及時
拍攝車首先意識到要先報警處理事情,很及時,另外就是在警察趕來之前,很多輛車上的人都下來參與救援,齊心協(xié)力將車推開,把壓在車下的人救了出來,在這里我們一定要為參與救援的朋友們點個贊!在事發(fā)5分鐘警車也趕到了現場。
第一時間救人是肯定的,不過在救援的過程中不能盲目或生硬行事,要保持冷靜,觀察周圍情況,把發(fā)生二次傷害的幾率降至最低。
寫在最后的話:
不幸中的萬幸是,在此次事故中,白色轎車內的兩人只是受輕傷,黑色SUV駕駛員頭部受傷,但并無致命傷害,我們一起祝福這位不幸的駕駛員早日康復。而在通過這次事故,也提醒更多的朋友,在行駛中真的會有突如其來的情況,千萬不要有僥幸心理,最最最最基礎的事情,就是無論坐在車上哪個位置都必須系好安全帶!其次是要按照各個道路的限速行駛,因為限速都是根據道路的特征測試出來的安全值,不要僥幸,更不要逞強;最后,平時一定要多了解一些自己愛車的行駛特性,這樣才能更好地駕馭它。(文/汽車之家 汪淼)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