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設計解碼] 由于工作的關系,這些年我在世界各地拜訪了不少汽車設計領域的大咖設計師,他們有的或豪情奔放,有的或靦腆內(nèi)斂,許多時候從他們的作品中,就能發(fā)現(xiàn)一些性格特征的表現(xiàn)。不過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現(xiàn)象就是,在問到他們欣賞的汽車品牌造型時,不論是來自歐洲、美洲還是亞洲的設計師,或多或少都會提到一個品牌:馬自達。似乎在每一個設計師的眼中,馬自達的產(chǎn)品在設計層面都是一個好看的典范。
因此對于馬自達的設計手法,我一直都心中存有一絲疑慮。因為不論是從產(chǎn)品線規(guī)模、銷量等各個方面,馬自達在世界上任何一個主流市場上都不能稱之為一個非常成功的品牌,那么為何它會給設計師們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呢?這一期的旁觀者,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看看馬自達的中流砥柱車型:阿特茲。
旁觀者是誰?
近兩年,車企的新車宣傳攻勢中,設計都成為了重要一環(huán),大家都喜歡用一系列故事闡述設計靈感。“這里像什么,那里來自獨特的中國元素”的故事我們屢見不鮮。其實上,這大多數(shù)只是滿足媒體傳播的需求。真正的開發(fā)過程中,設計師考量的因素比這深入的多。
因此,我們找到了專業(yè)的第三方設計公司——意柯那(ICONA),通過專業(yè)設計師的視角,解讀那些頗具話題點的新車。今后這個叫做“旁觀者”的系列選題中,您將見到這些第三方設計師對市面上值得一聊的車型進行分析,這些行內(nèi)人的看法、切入點與觀點犀利且客觀、真實。
往期回顧:
如果你擔心車企自家的設計師會王婆賣瓜,偏袒自己的作品,那么不妨聽聽來自第三方中立的評價,為此我們特地聯(lián)系了意柯那上海設計中心的中外設計師們。
你可不要小看這家第三方設計公司,與賓尼法利納一樣它承接了很多我們所熟知的車型設計工作,但出于商業(yè)上的保密條款,我們不在此做詳細介紹。
- 十五年前的今天:推出即爆款
不管與日系三強中的天籟、凱美瑞或雅閣的哪一款相比,馬自達阿特茲在如今的中國市場都不能算作是熱銷車,再加上歐洲車企的圍剿,在中型車市場上阿特茲的受歡迎程度,幾乎無法排進前十。然而十五年前的情況,可并非如此。
一年后,馬自達6在長春開始國產(chǎn),進一步拉低了價格,給當時剛剛開始的中國私家車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憑借著動感的外觀、不輸同級別車型的動力與配置,讓中國消費者認識了馬自達,并且也讓這個初進中國市場的日本品牌站穩(wěn)了腳跟。
在第一代馬自達6的生命周期中,共在中國市場賣出了超過77萬臺,以那時中國消費者的購車需求和能力,這個數(shù)字足以說明那時的馬自達6在中國是成功的。甚至足以與那時的本田雅閣、日產(chǎn)藍鳥相提并論。
第二代馬自達6直到2009年才開始在一汽馬自達國產(chǎn),并且此時第一代馬自達6依舊在生產(chǎn)。為了不讓名字混淆,第二代車型在國內(nèi)以馬自達睿翼的名字上市銷售,新老車型開始了一段并線銷售的時光。
或許是由于第一代車型依舊在產(chǎn)、第二代車型更名的緣故,從數(shù)據(jù)上看國產(chǎn)的馬自達睿翼市場表現(xiàn)并不如馬自達6的表現(xiàn)那么好,再加上中型車市場的競爭對手們越來越多,豪華品牌車型的價格也逐漸下探,睿翼也就沒能復制第一代車型的成功。直到2017年,國產(chǎn)的馬自達6和馬自達睿翼才停產(chǎn),告別歷史舞臺。
但是直到2014年,國產(chǎn)版本的它才姍姍來遲。并且由于當時前兩代車型(馬自達6和馬自達睿翼)都還在量產(chǎn)階段,因此一汽馬自達將它在日本市場的名字翻譯成中文,稱作馬自達阿特茲。
- 如何打造既動感又優(yōu)雅的中型車?
由于國內(nèi)市場進入的速度較慢,因此當國內(nèi)的阿特茲上市三年后,中期改款的馬自達6就在海外市場發(fā)布了。雖然經(jīng)過了中期換代,但實際上新阿特茲相比老款車型在外觀上的變化并不大,幾乎所有鈑金件的輪廓都沒有發(fā)生改變。這也是許多車企在造型較為成功的車型上所慣用的改款方式,畢竟鈑金件的改動涉及到生產(chǎn)模具的變更,動輒就要增加7、8個月的研發(fā)驗證周期。
那么在第三方設計師看來,這樣的變化有什么好處呢?作為整個車頭最容易抓住眼球的部分,鍍鉻件造型的改變讓車頭從視覺上來說重心更低,也變得更兇猛、更富有攻擊性,雖然變化很小可是視覺上帶來的區(qū)別卻非常明顯,無疑是一個成功的改變,花小錢辦大事。
LED照明技術的成熟,甚至是激光照明技術的運用,新車在設計時能讓設計師在傳統(tǒng)大燈和霧燈區(qū)域有了更大的發(fā)揮空間,因此我們越來越多的看到大燈的尺寸越來越小、越來越狹長,像半瞇著眼睛的動物一般,給人富有攻擊性的感受。
設計其實就是一門玩弄視覺效果的藝術,我們覺得歐洲人長得好看,其實很多時候就是因為他們的五官更立體:眼眶深邃,鼻梁堅挺,高低間就從視覺上讓人有著更強的感受,不會平淡無奇。汽車設計也是一樣,車頭部分有了突出和凹陷的位面差,就會讓整車顯得更立體,這樣也從視覺上變得更好看了。
當然了,作為馬自達的家族化設計語言的鍍鉻飾條大概長什么樣大家都知道,即便是擋住了也能猜個七七八八,可總歸是沒有其他國家裸露在外的好看。我相信鍍鉻飾條無法整個露出,會是不少心阿特茲車主的遺憾之一。
可以說這三根曲線正式魂動設計語言的精髓所在,在概念車Shinari和Takeri上都能找到,在全新一代昂克賽拉身上,也能找到類似的曲線,只不過由于車身尺寸的原因,曲線數(shù)量由阿特茲上的三根減少至兩根。
在這一點上新阿特茲的做法就很顯高級,設計師依舊保持了后車門和后輪眉的原有大小,在車門上將輪眉完整的勾勒出來。雖然這樣可能會對車門的沖壓造成一定的難度,但是實車不僅好看還顯得高級,這樣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牌照框區(qū)域凹陷處的輪廓也變化的較為明顯,但仔細看會發(fā)現(xiàn)線條的變化其實是從之前的銳利變得不那么銳利了,這樣的變化對于制造時沖壓工序的難度其實是降低的,因此對于研發(fā)和試制周期還是會有把握。
從外觀上來看,雖然新阿特茲相比改款前沒有太多非常明顯的變化,可是所有改變的地方,都在向著運動、豪華所靠攏。再加上這一代車型當初面世時就秉承了馬自達魂動設計理念的優(yōu)雅和動感,因此新阿特茲的外觀相比老款可以說對消費者會更有吸引力。
- 內(nèi)飾更新更高檔、更精致
看完了外觀,咱們再來看看內(nèi)飾,其實算上這次的中期換代,這一代阿特茲已經(jīng)更換至第三個版本的內(nèi)飾了,而且這三個版本并非只是修修補補的小打小鬧,而是能讓人明顯看出區(qū)別的更迭,這在汽車設計領域是不多見的。
其次,不同種材質(zhì)的使用也會讓內(nèi)飾顯得更高級,觸手可及之處基本都被軟質(zhì)的材質(zhì)所覆蓋,再加上處于突出位置的類似Alcantara皮,增加了內(nèi)飾的運動氣息。
出風口的這種設計不僅更顯精致,也多了些有趣的小心思在其中,除了給內(nèi)飾增添一些高級感外,也讓整體氛圍不會那么的沉悶。
雖然有些品牌現(xiàn)在在內(nèi)飾設計上會人為的向駕駛者做一些傾斜,以表達以駕駛者為中心的意識,但顯然馬自達的設計師們并沒有這樣認為。其實對稱和傾斜只是兩種不同的理念,無需分出誰對誰錯,只要消費者能夠接受,那就是好的設計。
新阿特茲靠近車門的空調(diào)出風口會向外突出,而車門飾板的最頂端也是向外突出的,這樣就會營造出一種像俄羅斯方塊般疊加在一起的緊湊感,而正是這種交錯疊加的車門和儀表臺結(jié)合方式,才會給人營造一種環(huán)抱式的包裹感。
新阿特茲的內(nèi)飾設計并沒有像外觀那樣營造足夠的運動感,而是更多的在高檔和精致方面下手,再加上偶爾的一點運動元素,整個內(nèi)飾并不會像很多運動型車那樣給人帶來太大的壓力,相反是一種舒服的感覺,而這其實正是主流中型車所需要的。
總結(jié):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強調(diào)中型車的造型應該富有動感,也有越來越多的主流品牌像日產(chǎn)和本田那樣,通過比較凌厲的線條使得中型車變得兇狠?墒侵行蛙嚞F(xiàn)在需要的是真實的運動么?連寶馬3系都變得越來越舒服了,中型車市場只是需要一臺外觀看起來動感的車,但實際上不論是內(nèi)飾還是開起來,相信這個級別的消費者并不想要那么的運動,相反舒適會更符合他們的所需。
馬自達阿特茲的外觀通過曲線和造型的手法來凸顯運動,但是在動感中又流露出一絲優(yōu)雅,內(nèi)飾方面則主要在高檔和精致上下功夫,但在這之中又含有一點點的運動元素?梢哉f新阿特茲的外觀內(nèi)飾,其實滿足了這個市場很多消費者的真實需求,至少在設計層面上,它是成功的。相信這也是為何有這么多中外設計師會對這個品牌的設計充滿興趣。(文/圖 汽車之家 苗帥)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