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設計解碼] 保時捷Cayenne的誕生是富有爭議的,但它卻用出色的銷售成績回敬了那些質(zhì)疑的聲音。經(jīng)歷了十幾年的市場打拼,如今它已經(jīng)發(fā)展到第三代產(chǎn)品,成為了保時捷家族不可或缺的一員。就在最近,保時捷在成都舉辦了全新一代Cayenne發(fā)布活動,借此機會我們與保時捷Cayenne負責人Stefan Fegg(費柯,下文簡稱費柯)聊了聊在第三代車型研發(fā)背后的那些事情。
● 一個大膽的想法
1998年對于保時捷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保時捷宣布要打造一款SUV,而聽到這個消息的人大多覺得不可思議,畢竟保時捷是一個生產(chǎn)跑車的品牌,而SUV完全是另一個世界的產(chǎn)物。再加上費利·保時捷先生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番話:“獨立自主是保時捷的態(tài)度,不是去做別人期望的車,而是做我們覺得對味的車。保時捷必須小而獨立,否則只會造出沒有靈魂、缺乏鮮明特質(zhì)的車!彼员r捷要做SUV的消息就更被人覺得不可思議。
讓保時捷產(chǎn)生造SUV的想法并非高層們某天突然拍腦袋想出來的主意,上世紀90年代,保時捷的銷量并不樂觀,保時捷需要一些新車型來提升銷量,增加利潤,而Cayenne便是其中之一。
當2002年第一代Cayenne誕生,它的外形設計受到了質(zhì)疑。因為從某些角度看,它更像是在一輛SUV底盤上面套了一個911的殼子,的確低矮的911很漂亮,但大加高加厚之后,來自市場的評論就褒貶不一了。不過幸運的是,Cayenne的消費者更關心動力和操控性,剛好這些它都完全滿足,最終憑借出色的性能以及保時捷品牌的影響力,它獲得了成功,質(zhì)疑也不攻自破,人們開始期待著保時捷能夠帶來更多版本的Cayenne。
第二代Cayenne的上市是眾望所歸,保時捷也更新了設計語言,它的外觀內(nèi)飾設計更容易被人接受,加上一如既往的超高性能,它已經(jīng)變成了保時捷的利潤來源,也是保時捷的銷量中流砥柱。從2017年保時捷的財報來看,中國連續(xù)三年成為保時捷最大單一市場,這里面SUV家族的Cayenne和Macan功不可沒。另外根據(jù)此前的信息,2017年前三個季度Cayenne的交付數(shù)量超過4.9萬輛。對于一款豪華SUV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數(shù)字。
● 如何保留基因的同時又讓人又感到變化
“新一代Cayenne需要保留家族基因,同時引入時尚的設計!边@是費柯先生早前接受海外媒體對話時對新一代Cayenne的點評。如何保持家族基因?這是我與費柯先生進行對話時問的第一個問題!爱斈憧吹叫萝嚨牡谝谎,你就能夠認出這是一輛Cayenne,而不是聯(lián)想到月球車等其他東西!辟M柯先生向我這樣解釋新Cayenne的總體設計思路。
而正像他說的那樣,當我在希臘第一次看到新Cayenne的時候,雖然我手里拿著官方的新車簡介,雖然心里知道新車肯定變了,雖然去之前還看了早前同事在全球發(fā)布時寫的新車實拍,但我依然不能一一指出它變在哪里。
而對于改變的部分,有些是為了功能性,比如為了更好的散熱效果,新車進氣格柵尺寸變大了,成為了貫通式設計,當你站在一輛Cayenne面前,并且這輛車格柵中間的豎條輻采用熏黑處理后,你才能非常明顯的看到新老兩代車型的差異。
車身側面依然非常簡潔,簡潔的線條更能夠經(jīng)歷時間的檢驗,而復雜線條是年輕設計師更偏好的風格,當時間推移,更容易被時代所淘汰,所以新Cayenne沒有在這里做花哨的處理,只有那條硬朗的折線現(xiàn)如今位置更高了。另外因為新車型比老款低了10mm,寬度增加了23mm,所以現(xiàn)如今從車尾看過去,新車更加扁平,運動感更強。
車尾的設計相對來說更容易一眼看出新老的差別,新車型尾燈更扁平,同時采用了貫穿式設計,這也是當下非常流行的風格。車尾標志用一塊玻璃面板將其覆蓋,立體懸浮式的設計視覺效果要更優(yōu)秀,于是整個車尾都變得更有層次感。
● 液晶屏的出現(xiàn),讓操控更方便了
相比于車外,內(nèi)部的變化就明顯的多,全新的座艙設計使用了大量的觸摸屏,這個我們在新的Panamera上已經(jīng)見過,液晶屏替代了上一代車型那多如牛毛的實體按鍵,將操作難度從“航天飛機降為民航客機”。此外儀表盤風格雖然依然保持為傳統(tǒng)的5連儀表,但實際上左右兩側都是液晶屏模擬而成,所以它現(xiàn)在能夠被賦予更多的功能性,比如導航界面可以在這里顯示。從實際的使用體驗來看,這不僅僅是更美觀的改變,而是切實降低了視線從前方道路轉移的時間,對于安全性是有很大幫助的。
而在內(nèi)飾材質(zhì)選擇方面,新Cayenne跟Panamera使用相同的材料,這更多是考慮到用車環(huán)境。即使定位于SUV,但Cayenne并不會頻繁出沒于野外,而內(nèi)飾經(jīng)受雨水、泥土等外界因素的考驗機會不會太多,不過底盤方面則針對非鋪裝路面進行了更多提升耐久性的處理,畢竟它是一輛SUV。
● 擾流板和剎車盤的故事
在一款新車的研發(fā)過程中,設計師與工程師有時會站在各自的角度來思考,設計師覺得這樣好看,而工程師覺得必須這樣實現(xiàn)。比如所有設計師都不喜歡門把手,但實際使用時又不可能把這個功能去掉,而最近幾年我們才會看到很多車型采用隱藏式的把手設計,算是一種設計和功能上的突破。類似這種例子在一輛車從概念到量產(chǎn),有時會發(fā)生很多次,往往要經(jīng)歷很多次的辯論,解決“誰說了算”這個難題。
而在保時捷,設計師和工程師在項目的開始會拿到一本手冊,在后期的研發(fā)過程中,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相對平等。以Turbo版本的車頂擾流板為例子,最開始的時候那里就只是一個傳統(tǒng)的機械結構,碩大的擾流板立在車頂。這之后工程師把車拿到風洞進行試驗,覺得它性能并不好,接著給出需要優(yōu)化的部分,設計師再根據(jù)這些需求進行樣式的改進,最終我們看到了一個隱藏在車頂之內(nèi)的擾流板。
也許外形沒有固定式的那樣夸張,但卻擁有更好的經(jīng)濟性、能提供更多的下壓力,在高速制動時能夠輔助剎車提供制動力。這是因為擾流板可以根據(jù)行車狀態(tài)進行調(diào)整,從160km/h到最高速,擾流板可以傾斜6度,以提升后橋下壓力,在Sport Plus模式下,擾流板則會切換到12.6度,以進一步提升操控性,而在全景天窗打開,且車速超過160km/h,擾流板會調(diào)節(jié)到19.9度,幫助平衡車頂?shù)目諝馕闪鳎斳囕v在170-270km/h車速范圍內(nèi)快速制動時,擾流板可以作為空氣制動器使用,擾流板角度伸展至28.2度,以縮短制動距離。
另外費柯先生還跟我分享了另外一個故事,當時他們希望在傳統(tǒng)材質(zhì)的剎車盤和陶瓷復合剎車盤(PCCB)之間尋找到一種新的材料,使其性能能夠介于兩者之間,價格也能夠比陶瓷復合剎車盤降低,從而提供更有性價比的選裝配件。最終他們找到了碳化鎢鍍層這種材料來制作的剎車盤,而意外驚喜是這種材料隨著車輛的使用,會變得越來越亮,反而能夠提供更美觀的效果。所以當我問起費柯先生,在新材料選擇時,是否也把美觀作為一個因素考慮進去,他肯定的告訴我并不是這樣,他們更在意性能,而美觀只是意外收獲。
● 下一代Cayenne的樣子
由于對話費柯先生的時間非常有限,所以在最后一個問題,我詢問了關于未來是否會有電動版Cayenne以及其設計方向。由于電動汽車和現(xiàn)有內(nèi)燃機汽車在工作方式上有很大不同,所以造型也會有所變化,會舍棄掉現(xiàn)有的一些不利于減小空氣阻力的設計,比如進氣格柵等,在保時捷的最新電動汽車Misson E上面,我們可以看到不同于現(xiàn)有保時捷的設計風格。不過對于這個問題,費柯先生還是很機敏的繞了過去,沒有明確說是否會有變化,希望我能夠耐心等待下一代車型,那時一切都會揭曉。
● 編輯總結:
從被質(zhì)疑到認可,保時捷Cayenne只用了一代車型,如今已經(jīng)發(fā)展到第三代車型。在全新車型上,我們看到它保持了Cayenne的家族基因,在此基礎上還增加了更多時尚元素。而在新Cayenne身上,我們也看到了很多新技術新材質(zhì)的應用,而這些新東西的初衷都是為了提升產(chǎn)品性能而來,在美與性能之間去爭取到平衡,與此同時,也有一些意外的收獲。(文、圖/汽車之家 祁子鑫)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