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設計殿堂] 如果要說沃爾沃的靈魂,很多人心底最先浮上來的字眼一定是“安全”,看,這是個多么理性的評價,在北歐的冰天雪地里誕生的沃爾沃確實符合這種理性的氣質(zhì)。不過,這個答案只對了一半,這個品牌其實在骨子里也裝滿了感性----那除卻北歐絕無僅有的“斯堪的納維亞”文化,正是沃爾沃的另一半靈魂。
● 北歐風情:斯堪的納維亞設計
如果說擁有一大堆超級跑車的亞平寧半島是熱情、不羈的,那么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給人的應該是冷靜、沉著的印象。有人說這是廢話,面對高緯度漫長的冬季和低溫,生活在北歐的人怎么可能拿得出那份地中海式的熱情?尤其在沒有大西洋暖流眷顧的半島東部——這里是瑞典的位置,也是沃爾沃的根據(jù)地。
日耳曼人的血統(tǒng)讓斯堪的納維亞人保持著像德國人一樣的嚴謹性格,他們的設計遵從“功能主義”,以實用性至上,追求簡單自然,并不追隨時尚和潮流。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注定了斯堪的納維亞人不會永遠徘徊在“德式風格”上。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從20世紀開始逐漸走上了“現(xiàn)代”的道路,將功能性與當?shù)氐娜宋慕Y(jié)合,并不斷創(chuàng)新,在50年代迎來了質(zhì)變式的飛躍,樸素的形態(tài),天然的色彩及質(zhì)感讓這片半島的設計風格走紅世界,“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就是那個時候開始聞名遐邇的。
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的哲學是“l(fā)ight/simplicity/relaxed/functionality/pure”,輕便、簡潔、放松、功能性以及純凈,這同樣是沃爾沃設計的出發(fā)點,他們的設計以實用性為根本,無論在造型、材料還是色彩上都追求簡潔和自然。北歐的設計師們對于豪華有著獨特的理解和表達,比起使用亮閃閃的鍍鉻和大量的金屬材料,他們更擅長用“簡樸”來打造“奢華”。
和諧與平衡“harmony and well-balanced”也是這些設計師們的基本哲學,他們會在車身的比例和布局上引入黃金分割(1:0.618)比例,這也是自然界中最和諧的比例。
● 沃爾沃設計的曾經(jīng)
沃爾沃的設計其實從開始到現(xiàn)在一直傳承了一些元素,格柵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格柵的統(tǒng)一和延續(xù)也是很多廠商用來提高自身產(chǎn)品辨識度的方法。
上個世紀90年代之前,沃爾沃的車型還都是以方正的形象示人,像坦克一般的氣勢倒是符合它的“安全”形象,但是在產(chǎn)品設計上已經(jīng)開始顯得有些跟不上時代,那時候沃爾沃的“設計”更多傾向與工程方面,工程師們考慮的是如何把汽車造的更結(jié)實更牢固。同一時代的瑞典薩博也秉承了同樣的特質(zhì)。那時候的北歐汽車,就是“堅固”的代言人。
到了90年代,汽車的造型設計顯得越來越重要,于是沃爾沃也開始將“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納入自己的產(chǎn)品設計哲學中,開始為人們打造更加圓潤、流線的沃爾沃。
這一時期的S40就是比較典型的代表,大多直線和棱角都被更圓潤的線條代替,跟上那個時代的汽車造型潮流,而一些日后專屬于沃爾沃的元素——比如肩部線條,在這輛車上已經(jīng)初現(xiàn)端倪。
● 設計里程碑,90年代末的變革
1992年亮相的沃爾沃ECC(Environmental Concept Car)概念車展示了先進的油電混合動力技術,但這款車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它是21世紀沃爾沃全新風格的預演。鮮明的肩部設計、前凸的格柵都成為沃爾沃在21世紀的第一個五年里投放新車的共同特征。
『90年代末發(fā)布、21世紀初上市的沃爾沃S80便是ECC設計風格最早的繼承者』
沃爾沃的這些變革要感謝彼得•霍布里(Peter Horbury),1991年加入沃爾沃的他以設計總監(jiān)的身份主持了ECC的設計,為日后沃爾沃造型的煥然一新奠定了基礎。之后的11年里,彼得•霍布里帶來了一款又一款承載著ECC概念車元素的產(chǎn)品。2006年上市的C30是沃爾沃彼得•霍布里時代的最后一個項目。
2002年彼得•霍布里加入了福特,負責豪華品牌的設計,那時候的沃爾沃和福特雖然是“一家人”,但霍布里的重心很快就轉(zhuǎn)到福特北美品牌那邊,挑起福特北美以及林肯品牌的設計大旗,與沃爾沃暫時沒了瓜葛。
2003年亮相的VCC概念車對于沃爾沃而言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款概念車,它的全稱為Versatility Concept Car,意為多功能概念車。這是沃爾沃設計哲學的一個集中體現(xiàn),旅行車的車型選擇突出了“功能性、實用性”的斯堪的納維亞法則,車尾肩部的設計被進一步夸張,而車尾門的設計則是向沃爾沃70年代的P1800ES車型致敬,車內(nèi)的內(nèi)飾設計則體現(xiàn)了“簡潔與純凈”的理念,這款概念車內(nèi)飾中使用的懸浮式中控面板隨后便出現(xiàn)在量產(chǎn)的2004款S40車型上,并作為沃爾沃的經(jīng)典設計元素一直沿襲至今。
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沃爾沃從90年代末開始,開始使用全新工藝的皮革材料,這種“無鉻工藝”加工的皮革材料更加環(huán)保和健康。對于中國消費者而言,這是多么難得的理念。
● 沃爾沃的Steve Mattin時代
2004年,沃爾沃迎來了曾在奔馳工作了17個年頭的史蒂夫•馬。⊿teve Mattin),在董事會擁有一席之地的馬丁不負眾望,在2005年到2009年以副總裁、設計總監(jiān)的身份拿出了S60、V60以及XC60等車型,其中XC60是2009年以來沃爾沃銷量最好的車型。
『從市場表現(xiàn)來看,XC60對于是一款比較成功的作品』
在馬丁的時代,沃爾沃對豪華也有了更新的演繹,他們在設計S60概念車時,沃爾沃與瑞典的頂級水晶品牌Orrefors合作,打造了水晶式的懸浮中控面板,這一創(chuàng)意同樣來自于北歐的家具設計,當別人都在用真皮、金屬和高檔的實木來裝點汽車時,沃爾沃用透明的材質(zhì)來繼續(xù)奉行用“簡樸”打造“奢華”的理念。
● 霍布里回歸/今天的沃爾沃
2009年,彼得•霍布里(Peter Horbury)接過史蒂夫•馬。⊿teve Mattin)的職位,以沃爾沃設計副總裁的身份回歸,并在2011年的上海車展上,帶著回歸后的首個項目--Universe概念車出現(xiàn)在公眾視線中。沃爾沃的“霍布里時代續(xù)集”正式上演。不過,Peter Horbury不久后就轉(zhuǎn)入了吉利旗下掌管設計,已經(jīng)六十多歲的他也許還能為吉利帶來奇跡。
概念車Universe是為了2年前的2011上海國際汽車工業(yè)博覽會專門設計的,因此許多中國特征被運用到了造型設計中。沃爾沃希望通過大燈和進氣隔柵的設計,給人一種強烈的立體感,就像是宇宙或者某種永不終止的永恒。在Universe這款車里,沃爾沃嘗試了多種設計方案。在車輛展出之后,沃爾沃得到了很多來自觀眾和媒體的反饋,這將有助于他們更好的理解和應用“中國元素”。
『2011年亮相的Universe概念車』
Universe的內(nèi)飾靈感來自于如何裝扮一位紳士——這款車就如同一個穿著燕尾服的男士。沃爾沃設計師在方向盤、排擋桿等位置使用了陶瓷材料,在其他一些地方則再次使用了水晶材料。整個內(nèi)飾應用了上乘的面料、極佳的皮料和其他自然材料。
『設計師在方向盤、排擋桿等位置使用了陶瓷材料』
全新的V40應該算是霍布里在沃爾沃最后主持的項目,這款車將Steve Mattin留下的前臉風格紛紛擦去,全新的格柵、日間行車燈以及燈組風格將沃爾沃前臉設計的布局重新洗牌,這種思想也體現(xiàn)在即將小改款的XC60、S60等車型上。
『日間行車燈不在安排在大燈和格柵之間,而是獨立在保險杠上』
『改款的XC60和S60也全部在格柵、日間行車燈布置上向V40看齊,
車頭前臉上,“馬丁”的影子已經(jīng)完全被抹去』
由于采用了行人碰撞氣囊,提高了車頭發(fā)動機艙蓋對行人的保護性能,使發(fā)動機艙蓋不需要像以前那樣設計出足夠高的變形空間,因此V40的車頭降低了30毫米,使這輛兩廂車看起來有更強的俯沖感。
V40后門的折線與尾門分別向P1800及P1800ES車型致敬,而尾燈則像XC60等車型一樣,效法上世紀60年代就已征服了世界的潘頓椅(Panton chair)。
新的科技也為設計增光添彩,液晶儀表的運用讓V40時尚感倍增,還提供了多種模式,充分滿足車主對于“功能”的需求。
負責沃爾沃材料及色彩的設計師Anders Sachs與我們分享了沃爾沃在色彩和材質(zhì)設計上的一些心得,他們會從各種各樣的物品上尋找靈感,比如沃爾沃V40的內(nèi)飾顏色,“BLONDE”亞麻色的內(nèi)飾色彩靈感來自于北歐的日光,S60的拉絲面板創(chuàng)意則來自一只鐵鍋,更有意思的是,設計師從運動品牌Bjorn Borg的服裝中找到了設計靈感(網(wǎng)球大師比約·博格Bjorn Borg的同名品牌),為V40設計了新的中控面板,不過這個面板目前還沒有機會出現(xiàn)在上市銷售的V40車型上。
小結(jié):
當我們再一次提到“沃爾沃”時,希望“斯堪的納維亞”能成為大家想到的標簽之一,從上個世紀的方正刻板到今天的前衛(wèi)和動感,沃爾沃經(jīng)歷了許多需要下定決心才能推動的改變,總結(jié)這幾十年的變化,我想沒有什么詞比“今非昔比”更合適了。我現(xiàn)在更期待沃爾沃下一個時代的來臨,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樣好奇,告別了霍布里,未來沃爾沃的設計又會向怎樣的方向進化呢?(文/汽車之家 范鑫)
相關閱讀:
感受很甜美 試駕沃爾沃V40 2.0T+6AT
//www.jewelry-store-wholesaler.com/drive/201303/479155.html
點擊進入上海車展專題>>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