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三明治結構說再見?跟大空間說“你好”
--車身結構大變樣,空間更寬敞
這一代B級誕生于全新的MFA模塊化前驅平臺(modular front architecture),這一平臺在車身和底盤結構上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老款奔馳A/奔馳B級采用的單鉸接點弧形車橋+瓦特連桿的獨特后懸架結構已經被如今常見的四連桿懸架所取代,而將發(fā)動機置于副車架和車身底板之間的“三明治”結構也已經不復存在。發(fā)動機艙也回到了常規(guī)前驅車型的布局,為此專門開發(fā)的斜臥式發(fā)動機也將退出舞臺。
『奔馳B的新發(fā)動機』
之前的三明治結構特點鮮明,一方面這種布局能夠更好的擴展乘員艙的空間,使中控臺能夠盡量往前布置,擴大車內的乘坐空間;另一方面斜臥式發(fā)動機在發(fā)生碰撞時,沿斜面下沉,防止侵入乘員艙,更加安全。不過,由于斜臥發(fā)動機有一部分位于車廂地板下,因而奔馳B級的地板位置相對較高,其座椅位置也自然“水漲船高”,車身高度也不得不做足以適應歐洲人的身材,這無疑抬高了B級的重心,并不利于車輛的操控性能。但“塞翁失馬焉知非!保咦说奶攸c,加上奔馳短發(fā)動機艙、下沉車頭的設計,同時讓B級擁有了非常開闊的視野,這一特點贏得了很多中老年用戶和那些喜歡開闊駕駛視野的消費者的青睞。
『據說新B級的后排空間有能力和S級媲美?』
對于誕生于新平臺的奔馳B級車而言,將發(fā)動機艙的空間歸還給發(fā)動機以后,車廂地板的高度得以降低,整車高度降低了近50毫米,座椅高度降低了86毫米,方便乘客和駕駛者乘降車輛。車內的頭部空間得到了提升,從坐墊上端到車頂?shù)木嚯x達到了1.047米,按照我們之前評測的經驗,這樣的高度能夠讓身高1.9米的乘客同樣擁有寬適的頭部空間。按照眾多客戶的要求,奔馳把新B級的座椅設計的更加豎直。據資料稱,B級的后排腿部空間能夠媲美奔馳E級甚至S級轎車,等到有機會實測的時候一定要驗證一番。
老款B級可翻轉的椅墊使得行李廂的實用性提升不少,在新的奔馳B級車型上,配置了常見的可40:60折疊靠背的后排座椅,對于那些對空間靈活性有更高要求的消費者而言,奔馳提供了可選裝的EASY-VARIO-PLUS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包括可以滑動的后排座椅以及一個可以將靠背向前折疊的前排副駕座椅。EASY-VARIO-PLUS的后排座椅前后滑動范圍可以達到140毫米,前后滑動可以使后備廂容積在488升到666升之間變換,不過,嚴格來說這也算不上是設計的亮點,后排座椅滑軌完全不是什么新鮮的設計。
『奔馳原配后排座椅支持40:60靠背折疊,可另外選裝EASY-VARIO-PLUS系統(tǒng)』
前面已經說過,新B級的發(fā)動機艙已經不再使用“三明治”結構,但是工程師們并沒有打算就直接讓“三明治”退休,據資料稱,他們?yōu)樾乱淮谋捡YB級設計了一個模塊化的“能源空間”,這實際上是一個位于車殼底部和乘員艙地板之間的夾層,在車底預留了可以打開夾層的接口,能夠將替代能源--充電電池、燃料電池、天燃氣儲罐等等放置在這一夾層中,省去了重新設計底盤、設計安裝位置和結構的繁瑣。這種模塊化的思路使未來奔馳B級的新能源車型能夠直接使用現(xiàn)有的底盤,也大大節(jié)約了設計和制造的成本。
『老款奔馳B級NGT雙燃料車 如果在新B級上,氣瓶的布置會變得更加簡單』
小結:
看到這里,你會發(fā)現(xiàn),新奔馳B級概念車的設計亮點并不擺在你一眼就看得到的地方,0.26的風阻系數(shù)、有望成為新標桿的內裝、寬適的大空間以及全新的車身結構和底盤設計都暗藏在這輛看起來依舊很“B級”的奔馳車里,所以,我才給出了“最低調的革新”這么一個評價,這些設計上的亮點都值得你去親自體驗一番全新的奔馳B級。當然,現(xiàn)在對它下結論還太早,接下來,我們將和大家一道討論新B級的技術亮點--兼容橫置和縱置平臺的全新發(fā)動機、雙離合變速箱、包括轉向及懸架在內的新底盤系統(tǒng)以及首次出現(xiàn)在B級上的PRE-SAFE預防性安全系統(tǒng)和一系列新增的安全配置,去體會一番奔馳眼中的“換代車”應當是什么樣子。(文/圖 汽車之家 范鑫)
相關閱讀:
● 汽車技術很難懂?汽車設計太遙遠?誰說的?這些內容也可以很有趣!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