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聞] 我知道大家已經(jīng)習慣了常規(guī)的車展報道內容,除了新車新車還是新車,但事實上每屆車展結束后,有一些東西只會在各位編輯內部進行分(吐)享(槽),里面有著各種車展上的八卦、逗事和一些只能在“暗地”里分享的車評。這其中我覺得有些好玩的事也可以拿出了跟大家聊聊,比如在這一屆北京車展上,就有很多信息點值得吐槽,如果你認真看下去會發(fā)現(xiàn),這些槽點里面其實也藏著很多知識點。BTW:本文言辭犀利,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您去車展自己體驗。
新能源汽車從前兩年開始,一直是每屆國內車展的主要看點,但從全局俯視,真正有亮點的車型并不多,在新車介紹上我們重復著大致相同話術,點評著那些并不夠驚喜的車型變化,而僅有的一些亮點車型已經(jīng)被輪番轟炸式報道。而如果我還在去重復一遍,顯然從內心里是覺得對不起各位看官的,那么這期內容里不如就和您聊聊這屆車展上的那些冷知識和槽點,希望博君一笑。
『前集文章閱讀:酷炫實用兩手抓 從新車看車內科技方向』
● 可能是本屆最用心設計的展臺:奧迪
展臺設計,作為吸引觀眾目光的核心,能否讓人在進入展館的一刻就被吸引住尤為關鍵。在本屆北京車展上,很多汽車品牌仍然套用著老套的展臺主視覺設計,毫無新意,就像概念車一樣,能給到我們驚喜的越來越少。而所有展區(qū)轉遍之后,我個人覺得奧迪在展臺設計上是最用心的,不但表達了自己品牌鮮明的主題,也更愿意讓人進入展臺去看看他們的新車。
不過略有遺憾的是,奧迪這一次的車展核心還是其燃油車新品——奧迪Q5L和奧迪RS 4 Avant,而我之前所期待的奧迪e-tron quattro和奧迪Q8并未來到本次車展上。在新能源車型方面也僅有去年發(fā)布的奧迪A3 e-tron和Q7 e-tron車型,側面反映出奧迪這次在北京車展上關于新能源車型方面非常保守,但這不等于奧迪沒有拿的出手的產品,因為在這次車展一周前,德國人剛剛在德國總部和媒體分享了自己的e-tron車型計劃。相關閱讀:解讀奧迪e-tron
而作為直接同級別競爭對手寶馬,這一次在北京車展上就帶來了寶馬iX3以及寶馬i Vision Dynamics兩款新能源概念車,能夠體會到寶馬非常急迫的想要向市場表達自己在電氣化方面的決心,同時也非常自信目前已有的車型推進計劃。在寶馬展臺上,iX3的關注度并不比也在此次車展上發(fā)布的新款國產寶馬X3差,也因為有更多新車型的亮相和發(fā)布,寶馬展臺也相比奧迪更加熱鬧一些。
在上個月,寶馬首次公布了iX3純電動車型的相關信息,其將首先基于當前燃油版寶馬X3模型進行測試,并計劃量產版將于2020年對外發(fā)布。截止此次北京車展,寶馬iX3還沒有任何參數(shù)公布。而另外一款概念車寶馬i Vision Dynamics則會在未來以純電動轎車的身份強化寶馬i系列產品。
和奧迪相同,奔馳這一次參加北京車展的重心也仍然在燃油車型上,全新的奔馳G級以及全新奔馳A級三廂版是這次奔馳的重心,幾乎承包了展臺所有關注度。而在新能源車型方面,僅帶來了曾在去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亮相過的奔馳EQ A概念車,我本來期待看到的奔馳GLC F-Cell氫燃料車型以及奔馳Generation EQ純電動車型都沒能來到現(xiàn)場,非常遺憾。
● 可能是車型數(shù)量與人頭比最不平衡的展臺:蔚來
萬萬沒想到,蔚來展臺的火爆程度遠超我之前的預期。在他們的展臺外場,六輛蔚來ES8吸引了大批參觀者,場面幾乎碾壓了同期進入造車行業(yè)的其他新興車企展臺,你很難想象僅靠一款車型就能吸引如此多的關注,蔚來的市場營銷能力真的令人佩服。
雖然都是同一款車型,但其中也有新推出的蔚來ES8六座版,除此之外現(xiàn)場的展車也全部開放了蔚來ES8人工智能系統(tǒng)“NOMI”,進入車內的觀眾幾乎都會與這套被很多人比喻成比特斯拉還要智能的交互系統(tǒng)做互動,但現(xiàn)場看系統(tǒng)完善度還有提升空間。
這里先說個小花絮,我們在車展首日排隊將近20分鐘才進入到一輛蔚來ES8展車內,可這臺車的“NOMI”人工智能系統(tǒng)居然死機了!工作人員趕快找來工程師調試,在詢問死機理由時,工程師解釋可能是因為車窗沒關嚴造成的。這側面反映出系統(tǒng)對于抗干擾能力仍有提升空間,但當前蔚來ES8還未正式交付,還有完善的機會。
等待20分鐘,調試死機的“NOMI”10分鐘,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我們終于喚醒了這套系統(tǒng)。在嘗試了主副駕駛位置以及后排進行語音識別測試后,于是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一些新的問題。
首先你必須每次都要發(fā)出“你好NOMI”的指令才能喚醒它,而目前這套系統(tǒng)似乎并沒有一套連貫的語音識別邏輯,如果連續(xù)輸入指令的話都要重新喚醒,可以說讓人很煩躁。其次,后排乘客喚醒這套系統(tǒng)的識別率存在一些問題,當然也可能跟現(xiàn)場的外界噪音過大有關系,我們連續(xù)3次嘗試了讓后排乘客喚醒它,但僅成功了一次。
而關于NOMI系統(tǒng)創(chuàng)新層面,由于現(xiàn)場體驗時間并不長,所以無法給出嚴謹?shù)亩ㄕ摚涔俜剿Q的“智能情感引擎”并不算讓人滿意,除非你認為那個誰喚醒就對著誰樂的“小腦袋”屬于情感交互的一部分,但這個“小腦袋”的確很受女性的歡迎,所以如果你要帶女朋友去車展,可以抽空過去玩玩。另外,在本次車展上很多新興車企并未對外開放自家的所謂的“智能系統(tǒng)”(可能是不敢?),所以還是要為蔚來敢于向觀眾開放這套系統(tǒng)的自信表示認同,用戶的反饋也對于未來車輛交付時起到完善作用。
● 可能是最小而精干的展臺:Polestar
左有國人驕傲的紅旗展臺,右有可能是本屆展出面積最大的豐田展臺,兩者中間夾著一個極容易忽略掉展臺,因為或許你連它的LOGO都不認識,錯以為又是某個中國新興車企,但它其實就是沃爾沃旗下全新性能車子品牌——Polestar。
在本次北京車展上,Polestar發(fā)布了自己的第一款量產車——Polestar 1?雌饋淼谝豢罹陀谩1”來命名的方式略不走心,但其實這個品牌、這款車型都被沃爾沃給予厚望。它深厚的品牌故事值得您了解。
Polestar從沃爾沃的性能車供應商變成其性能車子品牌,出身可以追溯回1996年。時至今日,和奔馳的AMG、寶馬的M、奧迪的RS一樣,沃爾沃從此也有了自己的性能品牌。但顯然在傳統(tǒng)性能車的隊列里,Polestar在該市場已經(jīng)極為成熟的時候開始進入,自身并不具備突出的優(yōu)勢。回看從2015年沃爾沃全資收購了Polestar之后,推出了基于沃爾沃S60/V60兩款車型的Polesta版本,但市場反饋似乎并沒有想象中的劇烈。
沃爾沃深知在電氣化來臨后,從新能源技術端入手將是改變Polestar現(xiàn)狀的機會,在本次車展上Polestar官方公布了首款量產車型Polestar 1的售價(145萬),且每年限量出售500輛。而Polesta作為搶先一步進入新能源跑車領域的品牌,將會在新戰(zhàn)場中獲得一次先機,他們也一定希望借此快速拉近與其他豪華品牌性能車的距離。
在Polesta的展臺上,每個路過的觀眾都會給出一些贊賞的評價。這款車傳承了沃爾沃家族的雷神大燈,也標新立異的改變了中網(wǎng)造型,整車的設計在沃爾沃精髓的基礎上又多了幾分精干。我個人很喜歡這臺車,但同時也對它心存擔心,在一直講究售賣情懷的性能車市場,沃爾沃到底能拿出什么樣的驚喜給我們,才能讓Polesta真正成為一顆閃亮的“北極星”呢?
● 可能是意志最堅強的展臺:觀致
如果不看到這家展臺,我似乎已經(jīng)快把這個品牌忘掉了。前一陣網(wǎng)上有一個段子,說在高速路上看到了一輛拉滿了觀致汽車的物流車,評論者調侃到:這輛物流車開到哪,哪個城市就將是觀致覆蓋度最高的地區(qū)了。
曾經(jīng)主打正向研發(fā)的觀致汽車可以說至今一路坎坷,而等待資金注入的過程中,觀致也希望押寶新能源汽車來為自己爭取“二次革命”的機會。在今年3月寶能集團的入駐像及時雨一樣給觀致帶來了新的生機,有人形容是寶能把觀致從懸崖邊救了回來,其實也并不算過分。
目前寶能集團在汽車變速箱、汽車電池制造、汽車玻璃等汽車配件、汽車保險、汽車租賃以及汽車配套服務等領域全面布局,行業(yè)內對寶能投資觀致也充滿議論。據(jù)悉,在今年3月寶能集團入駐觀致汽車后的首個營銷年會上,觀致提出了激進的年度銷售計劃:2018年將完成8萬輛零售目標,這意味著在2017年的基礎上,2018年觀致將實現(xiàn)增長5倍的銷售目標。
在這屆車展上也有一些展臺比較冷清,或者說這些品牌目前在發(fā)展層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比如華泰和力帆,這些中國品牌同樣是在傳統(tǒng)燃油車型層面幾乎很難再有質變的進步,所以也希望借著轉型新能源的機會來重新摸索市場。比如力帆目前其實更傾向于打造運營端的規(guī)模,旗下的盼達共享汽車平臺目前在國內很多地區(qū)也有不錯的占有率,曲線救國的思路在現(xiàn)在來看也實屬上策。
● 總結:嚴肅看展,認真吐槽,博君一笑
車展是車迷的福日,媒體人的“苦日”,編輯們除了要在展館內暴走,還要應對各種意外的突發(fā)情況,當然在各種突發(fā)中也能遇到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故事,留著在飯后茶余時跟其他的編輯分享。今年北京車展的媒體日已經(jīng)結束了,一線的媒體人基本已經(jīng)退回二線,和我一樣的媒體人終于要和已經(jīng)陌生了的床見面了,但回想起這幾天里那些零碎的故事和也許不會再見的禮儀小姐姐們,保不齊做夢時還能樂出聲。(再次重申,本文觀點及信息來自個人以及現(xiàn)場部分觀眾,不代表汽車之家)
好了,這屆北京車展的嚴肅吐槽到此結束,初次嘗試尺度把握不足,還請各位看官見諒,如果您對這類題材的文章感興趣,希望能在評論里說出您的建議,按照每年全球車展的頻率,未來的車展還將會有此類吐槽文章。當然熟能生巧,我挖“料”的能力也會不斷加深,希望我們能在下次車展的“吐槽大會”上繼續(xù)見面。(文/圖 汽車之家 姚嘉)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