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聞] 不論你認不認可,汽車行業(yè)發(fā)展的風向標已經徹底指向電動化道路,這其中涉及化石能源儲備銳減、大氣環(huán)境污染加劇、各國政策限定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一提起這個話題,我知道很多朋友又想討論燒電到底會不會比燒汽油更清潔、電力供給到底能不能滿足電動車的普及速度……各位先收收心,這些是科學家和車企們需要研究的課題。咱們不妨來看看,世界范圍內的豪華品牌車企們都在電動車領域進行著怎樣的布局,未來的你會認可它們嗎?
目前國內電動車行業(yè)的野蠻生長使國內消費者對電動汽車形成一種先入為主的不信任情緒,因此我們選取海外豪華品牌作為切入點,探討汽車行業(yè)排頭兵們未來計劃推出的全新電動汽車都有哪些,例如捷豹I-PACE、保時捷Mission E、奔馳Generation EQ、奧迪e-tron等等。首先是新近在2016洛杉磯車展公布的概念車捷豹I-PACE。
● 捷豹I-PACE
捷豹I-PACE電動SUV是捷豹品牌的首臺純電動車型,它的出現(xiàn)目標十分明確——干掉特斯拉MODEL X,成為豪華品牌純電動SUV領域的先行者。在今天介紹的這幾款純電動車型中,捷豹I-PACE確實是離中國消費者最為接近的一款車,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從現(xiàn)在起至2017年11月30日,你只需掏一萬五千元人民幣,就可以在天貓捷豹路虎官方旗艦店預定一臺捷豹I-PACE,不過真正提車則要等到2018年下半年。
◆ 捷豹I-PACE的身世
作為捷豹電氣化戰(zhàn)略的重要產品,捷豹I-PACE是在2015年下半年捷豹路虎推出的eDM(electric Drive Module)電動模塊化平臺架構基礎上打造而成的。eDM平臺可匹配多種發(fā)動機和變速箱組合,用以打造輕度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以及純電動車型。同時這樣一款全新的電氣化平臺還可根據不同車系車型的需求,針對寬度、軸距、動力等進行定制化配置。
『捷豹C-X75』
捷豹I-PACE融合了五座跑車與高性能SUV的特點于一身,它的跑車血統(tǒng)來自于2010年誕生的捷豹C-X75概念跑車。這款混動四驅超跑雖然由于種種原因沒能量產,不過曾在《007:幽靈黨》這部電影中作為大反派的座駕而大放異彩,F(xiàn)在好了,C-X75成為了捷豹I-PACE的靈感繆斯,換了一種身段重生。
◆ 捷豹I-PACE的動力
捷豹I-PACE純電動概念車的動力布局與特斯拉類似,將鋰離子電池組布置在底盤中部,由前后軸的兩臺電機驅動,實現(xiàn)全時四驅駕駛。根據捷豹官方提供的數據,捷豹I-PACE的最大輸出功率為400馬力,峰值扭矩700!っ,前后電動機采用了相同的動力輸出(單個電機最大輸出功率/扭矩分別為200馬力和350!っ祝。相比其他豪華品牌電動汽車前后電機動力配置不均等的設計,捷豹I-PACE選擇的方案令其在四驅模式下能夠在動力分配上更具靈活性。
在性能表現(xiàn)方面,捷豹I-PACE的0-100km/h加速時間僅需4秒,90kWh容量的鋰離子電池組可支持車輛行駛354km(美國EPA循環(huán)測試),通過50kW直流充電設備進行快速充電,約2小時充滿。
◆ 捷豹I-PACE的亮點與不足
亮點一:跑車化設計的外觀
捷豹I-PACE現(xiàn)階段仍處于概念車階段,不過其外觀設計有著量產版的誠懇與可實現(xiàn)性,并沒有過于夸張。因此,有預定沖動的消費者可以放心認為I-PACE未來量產版“所見即所得”,不會有大幅改動。
亮點二:車身材質
既然是捷豹出品,類似鋁、碳纖維等輕量化材料的大篇幅使用就不足為奇了,不僅能夠進一步降低捷豹電動汽車的車身重量,還能提高車身機構的強度。
亮點三:舒適豪華的大空間
I-PACE有著類似于Coupe的車頂造型,但由于無須容納內燃發(fā)動機、采用五座布局使得這款車的內部乘坐空間非常寬敞。此外,I-PACE座椅高度也要比傳統(tǒng)SUV更加低矮一些,著重突出了這款車的跑車血統(tǒng)。
亮點四:星空般的全景式玻璃天窗
I-PACE配備了一款全尺寸全景式玻璃天窗,并且在天窗內布置了一層菱形LED發(fā)光材料,使得車內白天能夠享受到充足的自然光照明、夜晚能夠欣賞如星空般璀璨的天幕。
不足一:設計過于“量產版”
英國人對于汽車產品豪華感的營造向來頗有心得、長袖善舞,然而在I-PACE這款象征著未來設計理念的純電動SUV上,英國人保守的一面又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了。雖然在車身設計及內飾布局上,I-PACE處處有著引人注意的亮點細節(jié),不過你想找“wtf,這也行!”的驚艷感,I-PACE恐怕是要令你失望了。已經量產上市的特斯拉MODEL X還有個拉風的鷗翼門呢,而捷豹I-PACE,從里到外特別踏實。
不足二:目前僅有五座
為了營造舒適的乘坐感受,五座布局對于I-PACE來說是恰到好處。不過,目前國內多數中型及以上級別的SUV都在考慮七座布局方案,如果捷豹I-PACE真心想拿下中國市場的話,七座車型該有還得有。
不足三:缺少一丟丟未來感
既然捷豹I-PACE的目標對手是特斯拉MODEL X,那么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就不能掉以輕心。目前所有在特斯拉工廠生產的車型(包括MODEL 3)均配備具有全自動駕駛功能的硬件,升級后的Tesla 8.0觸摸屏軟件也已更新上線。所以作為一款一年后才問世的新能源車,捷豹I-PACE僅靠設計和工藝來營造未來感是不夠的,還需要在科技硬件/軟件配備上下下功夫。
從現(xiàn)階段的各項信息來看,捷豹I-PACE確實是一款十分討人喜歡的純電動產品,擔心電動車性能不及傳統(tǒng)燃油車的消費者們也可以把心放回肚子里了。給予捷豹I-PACE還有一年的時間,它將完成怎樣的進化我們還不得而知,不過一款純電動產品出現(xiàn)的意義不僅僅是品牌的自我突破,同時還意味著未來捷豹旗下車型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少了點未來感的捷豹I-PACE能否稱得上是品牌風向標,我們在此畫個問號。
◆ 捷豹未來的計劃
車型產品方面:在2016洛杉磯車展捷豹I-PACE亮相的同時,捷豹路虎集團還透露了一些其他小目標,例如到2020年,捷豹路虎兩大品牌旗下半數車型將搭載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或純電動動力系統(tǒng)。此外,捷豹路虎去年年底還曾表示將進軍國際汽聯(lián)電動方程式錦標賽(FIA Formula E),這些信號均表明捷豹路虎在電動新能源領域進一步擴張的企圖。
電池生產方面:捷豹路虎集團正計劃與福特和寶馬開展關于純電動汽車的相關合作,三大汽車制造商或將在未來建立大型共享電池工廠來進一步滿足他們對純電動汽車電池的需求。目前,福特的電池供應商為LG、寶馬為三星,捷豹的打算不詳,因此三大汽車制造商合作共建電池廠,確實是個可行又劃算的解決方案。
● 奧迪e-tron
『純電動超跑奧迪e-tron』
奧迪在新能源領域的研發(fā)要比捷豹起步早得多,也全面得多。從2009年推出的純電動超跑奧迪e-tron到之后的奧迪R8 e-tron(一年內銷量不足100臺,最終停產)、奧迪A3 e-tron概念車,奧迪進行了多種嘗試,但似乎都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一直到去年,奧迪e-tron quattro概念車在2015法蘭克福車展首發(fā),人們才開始期待未來奧迪的純電動車會是什么樣。
◆ 奧迪e-tron的身世
『奧迪e-tron quattro概念車』
奧迪e-tron quattro概念車是誰?是傳言中的奧迪Q6,體型介于奧迪Q5和Q7之間的一款純電動SUV,基于大眾第二代MLB平臺打造,預計于2018年在布魯塞爾工廠正式投產。最新的消息證明,這款車量產版的名稱將直接延續(xù)概念車的命名,稱為奧迪e-tron。德國人在起名字方面確實沒什么創(chuàng)意,兜兜轉轉又回到了最開始的地方,只不過是將超跑換成了大熱的SUV車型。未來奧迪e-tron將成為奧迪進軍純電動汽車領域的戰(zhàn)略性產品,奧迪希望以該系列車型與寶馬i品牌以及奔馳EQ品牌(兩大品牌詳情見下文)展開競爭。
◆ 奧迪e-tron的動力
說到動力,奧迪e-tron quattro概念車的動力部分由三臺電動機組成,分別安裝在前后軸上,總輸出功率高達503馬力(370kW),其0-100km/h加速時間為4.6秒。這款概念車支持四輪驅動及電動扭矩矢量分配控制,車輛在必要時可將功率分配給后輪,從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動力與穩(wěn)定性。
此外,該車配備95kWh鋰離子電池組,設置在前后軸中間,從而使車身重量達到平衡,續(xù)航里程則有望超過500公里,并設有快充模式,能夠在25分鐘之內充滿80%電量。e-tron quattro概念車還配備自動駕駛功能,車輛可以在交通擁堵和自動泊車條件下實現(xiàn)自動駕駛。
◆ 對奧迪e-tron的一些期待
作為一款純粹的概念車,奧迪e-tron quattro概念車離量產還有一段距離,目前公布的相關信息也較為有限,我們對它暫時只能進行適當的想象。首先,概念車的外形設計會保留多少?編輯個人希望激光大燈、隱藏式門把手、貫穿式尾燈這些個性化設計能保留下來。奧迪作為“套娃屆的扛把子”長久以來的外觀過于老套了,既然奧迪e-tron是一款全新純電動車,在設計方面有所突破也是理所應當的,否則實在難以服眾。
其次,奧迪未來的科技有多少能融入到這款新能源車型中?奧迪的交通基礎設施互聯(lián)系統(tǒng)(V2I——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 )、“MMI觸碰響應”功能、48V電氣系統(tǒng)等將陸續(xù)適配于奧迪旗下的車型中,搭載奧迪最新自動駕駛技術的奧迪RS 7 Piloted Driving概念車也已于今年年底中國首秀,能夠自動控制車輛轉向、油門、剎車甚至四驅系統(tǒng),而在明年新一代A8正式上市后,奧迪自動駕駛輔助系統(tǒng)會離我們更近一步。對于奧迪e-tron,我們希望它會加入更多在中國可實現(xiàn)的自動駕駛技術,在充電網絡建設上提供更加便捷的解決方案,并且具備平易近人的售價,這些對于奧迪來說不會是什么難題。
◆ 奧迪未來的計劃
車型產品方面:在2020年之前奧迪還計劃推出兩款純電動轎車,其中一款緊湊型車將采用大眾MEB平臺打造,或以奧迪A2為藍本;而另一款車很有可能基于下一代A7進行設計。此外另有消息稱,奧迪將繼續(xù)推出一款純電動豪華大型轎車,并定名為奧迪A9。不過鑒于大眾集團因排放門事件縮減研發(fā)開支,其純電動豪華大型車很有可能是將新一代A8直接換裝純電動動力模塊打造而來。
電池生產方面:眾所周知,大眾在今年對外公布了未來集團內部12個汽車品牌的全新戰(zhàn)略——“TOGETHER–Strategy 2025”(中文直譯為攜手共進-2025戰(zhàn)略),計劃包括到2025年大眾旗下將推出30款全新電動汽車,這意味著大眾將需要150千兆瓦小時(GWh)以滿足自身產品需求。知情人士指出,“這相當于10座電池工廠,每座工廠需投資20億歐元,總計需200億歐元。中國可能成為首選地之一,因中國政府的大力推動,汽車電氣化發(fā)展在華已經成為一種流行趨勢!
綜上所述,除了奧迪e-tron是一款全新研發(fā)的電動車外,奧迪旗下的電動車計劃仍處于撲朔迷離的狀態(tài),不過有大眾MEB純電動模塊化平臺、大眾電池工廠和奧迪技術研發(fā)能力作保障,奧迪想開發(fā)一款新電動車還不是分分鐘的事兒。這位德國制造商最應該考慮的問題是給自己的電動車系列起個好名字,不然未來奧迪的純電動車主就會出現(xiàn)如下尷尬局面了:
——“聽說你買了輛奧迪電動車?”
——“是啊,特別棒。以后就不用加油了!”
——“什么型號?我上網查查去!
——“奧迪e-tron。”
——“奧迪一桶???”
——“……”
● 保時捷Mission E
提及奧迪,不能不提其同門大師兄保時捷。作為比奧迪高一個段位的豪華品牌,保時捷在電動車領域同樣有著自己的打算。目前保時捷Cayenne、Panamera等車型已經推出插電式混動版本Cayenne S E-Hybrid、Panamera S E-Hybrid,保時捷計劃今后逐步為旗下全部車型打造插電式混動版本或純電動版本。保時捷首款電動車——保時捷Mission E概念車于2015年法蘭克福車展正式發(fā)布,它的目標與捷豹相近,不能讓特斯拉在電動車領域一家獨大。
◆ 保時捷Mission E的身世
『Boxster E電動車』
2011年左右,保時捷開發(fā)純電動車的消息開始逐漸浮出水面,最初亮相的是一款Boxster E prototype電動車,保時捷一共試裝了三臺。由于Boxster E電動車的開發(fā)方式與目前我國諸多基于現(xiàn)有車型“換心”而來的電動車相差無幾,因此它并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保時捷首臺電動車。
直到2015年,四門純電動跑車Mission E概念車在法蘭克福亮相,明確宣布了保時捷未來的電氣化發(fā)展道路,我們才真的確信,保時捷造電動車是真心的。這款“最美電動車”的量產計劃目前已獲批,保時捷將怒砸7億歐確保其在2019年左右上市銷售。由于新車采用保時捷全新電動車平臺進行打造,所以這筆投資當中的一部分將用于建造一座全新組裝工廠和噴漆間。此外,保時捷還將創(chuàng)造1400個就業(yè)崗位,包括了動力總成研發(fā)、數碼產品研發(fā)、數字化生產人員、IT專家等。
◆ 保時捷Mission E的動力
Mission E基于保時捷專門開發(fā)的電動車平臺打造,整車車身采用了大量碳纖維、鋼材以及增強型聚酯纖維,前后軸搭載的兩臺電動機負責動力輸出,綜合最大功率有可能會超過600馬力。同時,這臺車的新型鋰離子技術電池同樣是安裝在前后軸之間車身地板下方,這樣的布局可以起到穩(wěn)定車身的作用。
◆ 保時捷Mission E的亮點與不足
亮點一:對開門設計
表面上看,Mission E的整車設計繼承了保時捷家族的造型基因,在前大燈和尾燈處稍微花了點小心思。不過,當你試圖進入車內時會發(fā)現(xiàn)Mission E的心機所在,無B柱式對開門設計才是這款車最大的亮點,整體視覺效果頗為科幻,量產后如果能像MODEL X的鷗翼門一樣完整保留下來,那真是極好的。
亮點二:性能包您滿意
先來幾組數據,0-100km/h加速時間小于3.5秒,0-200km/h加速時間不超過12秒,紐博格林北環(huán)成績在8分鐘以內——純電動的Mission E終究還是一款保時捷,所以熱愛保時捷的玩家們仍然可以考慮把這款純電動車收入囊中,體驗極速的快感(可惜不能炸街了)。
亮點三:快速充電系統(tǒng)
保時捷目前開發(fā)的全新電動車平臺能夠加載足夠多的電池,來維持基于該平臺打造的車型擁有超過531km的續(xù)航里程,同時保時捷的快速充電系統(tǒng)將使Mission E在15分鐘內從零電量充電至80%,可續(xù)航400km左右。
不足一二三四五:普通消費者“高攀不起”
與前兩款車型相比,保時捷Mission E即使量產也與我們普通老百姓沒有太大的瓜葛。不過,它所承載的電動車造車經驗、電池技術、充電技術等有望在大眾集團內部共享,抑或成為主流車企的學習對象。
◆ 保時捷未來的計劃
電池方面:與奧迪類似,保時捷電動車未來的電池供應也有可能依托于大眾2025戰(zhàn)略期間建設的電池工廠。而歐洲的消費者又會更幸運一些,奔馳、寶馬、福特、奧迪、保時捷日前簽署合作備忘錄,計劃自2017年起在歐洲構建高功率充電網絡,首批建立約400個快速充電樁,到2020年建成數千個類似于傳統(tǒng)加油站式的充電網點供用戶使用。
計劃在建的高功率充電網絡允許的最大充電功率高達350kW(目前特斯拉超級充電站的充電功率為120KW),充電速度顯著快于當前最高效的充電系統(tǒng)。與當前純電動車相比,凡能滿足該充電樁最大功率的任何品牌的純電動車型,僅需很短時間便可完成充電。同時,該充電網絡將適用于所有采用CCS技術的車輛,以推動純電動車在歐洲的普及。
車型產品方面:保時捷除了計劃為每款車型打造插電式混動版本或者純電動版本,全新純電動SUV也已處于開發(fā)測試階段,該車或借鑒奧迪e-tron quattro概念車的技術。
此外,我們在談論純電動車時往往逃不開自動駕駛技術,不過保時捷CEO Oliver Blume在接受德國媒體對話時曾表示,跑車上所搭載的電子輔助技術一直是汽車行業(yè)內最先進的,出于同樣的理由,自動駕駛技術在跑車上扮演的角色應當是使駕駛體驗提升至更高的水平,而不是取代駕駛樂趣,因此無人駕駛汽車不是保時捷的未來發(fā)展方向,保時捷不會考慮與大型科技公司合作。
● 奔馳Generation EQ
要說在電動車領域最有野心的,還得是奔馳。隨著首款純電動SUV奔馳Generation EQ在2016巴黎車展亮相,奔馳的純電動品牌EQ也浮出水面。全新梅賽德斯-奔馳EQ品牌注冊的商標包括EQA、EQC、EQE、EQG、EQS以及EQ Inside、EQ Boost、Generation EQ等。這些全新商標與奔馳現(xiàn)有產品序列的命名方式相吻合,好懂又好記,幾乎涵蓋了奔馳旗下現(xiàn)有的所有級別。相比奔馳此前試水純電動車領域的幾款車型(奔馳B級Electric Drive、smart electric drive、SLS AMG Electric Drive等),未來的新電動車讓人充滿了期待。
◆ 奔馳Generation EQ的身世
與它的名字一樣,奔馳Generation EQ是一款實實在在的全新電動車,在首次公開亮相前沒有人猜到它的樣貌,而在亮相后,也確實讓業(yè)內人士大為驚嘆。在這款電動車上,奔馳進行了感性大于理性的設計方式,電動車不需要前進氣格柵來冷卻發(fā)動機,好的,我們來畫一個;后視鏡影響風阻系數,OK,那我們換掉……總之要盡可能發(fā)揮出設計師的靈感。最后呈現(xiàn)在眼前的,就是這款完全來自于未來的新車型,我們2020年見。
◆ 奔馳Generation EQ的動力
奔馳Generation EQ搭載一臺最大輸出功率為408馬力的電動機,峰值扭矩可達700!っ祝0-100km/h加速時間不超過5秒。根據官方公布的信息,這款電動車的續(xù)航里程可達310英里(約合499公里),目前支持功率為50-150千瓦的充電設施。而在未來,新車還將支持功率為300千瓦的充電設備,利用該設備充電5分鐘,新車即可行駛約100km,是不是有種“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的既視感?
◆ 奔馳Generation EQ的特色
特點一:沒有進氣格柵
就已知的信息來看,奔馳Generation EQ帶來的驚訝要多于驚喜。不配備進氣格柵并不是奔馳獨創(chuàng),即將上市的特斯拉MODEL 3也采用了相同的處理方式。不過奔馳為了大家好接受一些,用LED燈帶勾勒出了傳統(tǒng)進氣格柵的效果,這種徹底突破經典的設計方式非常的不奔馳,編輯本人表示有些適得其反、難以接受。
特點二:科幻的內飾
奔馳Generation EQ內部采用了四座式布局,中控臺上集成儀表盤和多媒體功能大尺寸液晶屏已經足夠吸引眼球了,你仔細觀察還會發(fā)現(xiàn),車內幾乎沒有出現(xiàn)物理按鍵,再配合全車環(huán)繞式藍色氛圍燈,奔馳Generation EQ內飾的未來感比前兩款車型都足。
從用戶角度看,奔馳的純電動SUV比前兩款SUV量產可行性低了不少,最終很有可能出現(xiàn)“概念車西施,量產車鳳姐(王熙鳳的鳳)”的局面,不過對于奔馳這種突破自我的舉動我們還是要多多鼓勵的,誰不想要一款一眼看上去就與眾不同的未來座駕呢?內燃機汽車的發(fā)明者能不能再次“發(fā)明”電動汽車就在此一舉了。
◆ 奔馳未來的計劃
電池生產方面:2014年4月,戴姆勒集團將鋰離子電池公司Deutsche Accumotive收入囊中,成為其全資子公司;今年戴姆勒又計劃投資5億歐元新建一座電池工廠,與Deutsche Accumotive原有電池工廠毗鄰,位于德國薩克森州。新工廠預計于2018年下半年完工開始運作,用于生產梅賽德斯-奔馳和smart品牌旗下混動、插電式混動以及純電動車型所搭載的電池組。
除了海外的規(guī)劃之外,戴姆勒大中華區(qū)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唐仕凱(Hubertus Troska)前不久也曾表示,為在中國提供更多的產品拉升銷量,戴姆勒集團未來極有可能在中國新建電池工廠并生產奔馳旗下電動車。
車型產品方面:戴姆勒集團計劃在2025年前推出多達10款基于相同平臺打造的純電動汽車,并投資高達100億歐元(約733億人民幣)的資金來進行研發(fā),這其中同樣包含梅賽德斯-邁巴赫、smart品牌。看到奔馳這么大手筆,我說它在新能源領域最有野心你該信了吧。
● 寶馬i品牌
上文介紹的四大豪華品牌所采取的電氣化路線大體相似——以單一車型試水純電動領域、逐漸普及插電式混動車型,通過合作方式構建充電網絡及電池生產布局。而寶馬集團則正在探索一條獨到的電氣化發(fā)展道路。
『寶馬i8及寶馬i3』
◆ 寶馬i品牌的前世
與前四大品牌的試水、鋪路純電動車領域不同,寶馬集團的新能源戰(zhàn)略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作為最早將新能源產品引入中國市場的豪華品牌之一,寶馬集團在2010年便宣布了自己的純電動車戰(zhàn)略,到2011年,寶馬正式發(fā)布旨在打造城市交通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子品牌BMW i,并于2013年推出BMW i3和BMW i8兩款新能源產品。此后,寶馬7系及寶馬X5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相繼推出,可以說,寶馬新能源產品正在成為寶馬的新業(yè)務增長點。
◆ 寶馬i品牌的當下及未來
『Vision Next 100概念車』
經過五年的發(fā)展,寶馬集團在今年三月份發(fā)布了全新的“第一戰(zhàn)略”,借寶馬百年誕辰紀念活動推出了一系列Vision Next 100概念車,并表示寶馬未來將在綠色交通、智能互聯(lián)和自動駕駛三大方面發(fā)力,同時,i品牌也逐漸將逐漸從單一電動車品牌轉向包含自動駕駛技術等未來交通發(fā)展方向的新品牌概念。寶馬主品牌BMW為核心,BMW M代表品牌的運動本色與傳承,BMW i代表面向未來的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這些宏觀層面的描述可能難以使你形成對寶馬新能源戰(zhàn)略規(guī)劃的具體認知,并且寶馬在電動車領域探索實踐已久,目前還沒有出現(xiàn)市面上能見度高的電動車產品,實在有些說不過去。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寶馬究竟在布局些什么。
寶馬i品牌的產品布局
『寶馬新X1 xDrive25Le』
在產品層面,寶馬計劃在2017年推出新X1 xDrive25Le插電式混動車型以及該車的換標車——之諾60H,續(xù)航里程更長的寶馬i3新車型也將在這一年與消費者見面。2018年,寶馬將推出i8 Roadster敞篷版以及基于新一代X3打造的純電動版車型。到2020年后,代表著寶馬最先進自動駕駛技術的純電動車iNEXT量產版將會亮相,并且,寶馬將在2020年實現(xiàn)旗下所有車型擁有新能源版本。
從車型的規(guī)劃上,我們暫時還看不出寶馬有什么獨門秘籍,僅僅是穩(wěn)扎穩(wěn)打鋪開以插電式混動為主的新能源車型,未來三到四年間,寶馬各級別車型的插電式混動版都將登陸經銷商店面。至于寶馬的未來之星——iNEXT概念車,由于目前曝光的信息十分有限,量產后會以怎樣的面貌呈現(xiàn)給消費者還難以判斷,姑且不做討論。
寶馬的電池從何而來
對于生產電動車,車企最棘手的問題之一是電池從何而來。松下、三星、LG等日韓企業(yè)是目前主要的動力電池生產供應商,也是多數車企首選的合作對象。不過,拿人家的手短,如果車企能解決關鍵性的電池生產問題,那么電動車的制造成本將有望大幅降低。這才是寶馬有先見之明的地方,其他幾大豪華品牌還在思考到底要不要建電池工廠、到底要不要在中國建電池工廠的問題時,寶馬集團位于沈陽鐵西工廠的高壓電池中心和研發(fā)中心二期項目已正式啟動建設。
寶馬即時充電™項目(Charge Now™)及出行共享計劃
電池有著落了,下一個問題是未來寶馬車主的充電樁用國家的還是用誰的?事實上,寶馬即時充電™項目(Charge Now)已于2015年引入中國;趯汃RiDrive系統(tǒng)導航地圖,用戶可以對Charge Now充電樁進行精確的定位和導航,實時看到充電樁的占用狀態(tài);使用智能手機客戶端用戶也可進行同樣的操作。寶馬計劃2017年全國公共充電樁數量達到2500個,而家庭充電樁在2018年底覆蓋全國所有的1-3線城市。
基于即時充電™項目,寶馬目前在歐洲開展的汽車共享服務已有4000多輛寶馬和MINI汽車投入運營。而在國內,寶馬的汽車共享服務同樣在普及當中,如果你生活在北京,打開手機下載一款EZZY App就能體驗寶馬i3和隨之而來的汽車共享服務。從上述寶馬對于未來的規(guī)劃當中,我們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些數字和條條框框,然而寶馬在中國的現(xiàn)有產品已經能夠實現(xiàn)消費者對于未來電氣化交通生活的需求。
● 全文總結:
今天談論的五大豪華品牌未來主要規(guī)劃的純電動產品多為SUV車型,這種“不謀而合”的選擇也符合當下消費者對車型選擇共識。如果將時間軸前移十年,SUV車型剛剛興起的二十一世紀前十年,除了少數有遠見的汽車制造商將研發(fā)目標轉向SUV車型、長軸距版轎車,多數企業(yè)仍致力于中國消費者當年喜聞樂見的緊湊型車、小型車的車型生產,而現(xiàn)在呢?這種現(xiàn)成的經驗教會了汽車企業(yè)尤其是豪華品牌車企總會將目標投向更遠的未來,我知道你不愿相信燃油汽車會有“say goodbye”的一天,也不愿相信有朝一日大街上行駛的汽車都不再需要駕駛者,電氣化時代說來就來,車企已經在路上了,你還不做好心理準備?(文/汽車之家 張曉丹)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