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 | 滿分 | 得分 |
---|---|---|
發(fā)動機 | 8.0 | 4.1 |
加速 | 2.5 | 1.2 |
中途加速 | 2.5 | 0.8 |
平順性 | 1.5 | 1.1 |
油門響應 | 1.5 | 1.0 |
變速箱 | 8.0 | 6.5 |
變速箱自動 | 8.0 | 6.5 |
變速箱手動 | 8.0 | -- |
環(huán)保 | 8.0 | 5.4 |
油耗 | 7.0 | 5.0 |
環(huán)保技術 | 1.0 | 0.4 |
總分 | 24.0 | 16.0 |
●動力系統(tǒng)
此前我的同事彭儲文測試的那臺英朗(參數|詢價)搭載四缸1.5L自吸發(fā)動機,最大功率113Ps(83kW)/6000rpm,最大扭矩141N·m/4000rpm。今天我測試的這臺英朗,相信大家也以已經知道了,是2021款車型中的另一種動力,搭載由三缸1.3T發(fā)動機和48V電機所組成的輕混動系統(tǒng),其中1.3T發(fā)動機最大功率163Ps(120kW)/5500rpm,最大扭矩230N·m/1800-4400rpm,賬面數據很不錯;而輕混動系統(tǒng)的另一大主要部分,則由iBSG起發(fā)電一體機、磷酸鐵鋰電池、電源管理模塊和混合動力控制單元等組成。
●動力感受
還是先來說說增加的48V輕混動系統(tǒng)吧。既然是輕混動系統(tǒng),iBSG電機(48V電機)并不會“喧賓奪主”,它只會在車輛啟動、怠速、初段加速、滑行和剎車五種狀態(tài)下參與工作,外加1.3T發(fā)動機的動力儲備還不錯,所以大多數時間里,48V輕混動系統(tǒng)的存在感并不是很強。
雖然1.3T發(fā)動機從1800rpm開始就能輸出峰值扭矩,但從實際感受來說,當發(fā)動機轉速來到2300rpm時,才會迎來動力上的一個小爆發(fā),在此之前,動力輸出都很溫柔;變速箱的表現無功無過,每一次換擋的動作談不上迅速,但平順性有保證。
再說回48V系統(tǒng)。發(fā)動機的啟/停功能會在車速降低到20km/h以下后,判斷是否要在停車時介入,此時發(fā)動機不再噴油,轉速交由iBSG電機來維持,兩者之間的銜接非常默契,“工作交接”的動作并不會讓人察覺。當系統(tǒng)判斷即將停車,也會提前關閉發(fā)動機,同時保留轉向助力。只是發(fā)動機再次啟動時的振動比較大,松剎車后的那股勁兒也很足,有些容易竄!
●加速測試
加速測試中,我們采用常用的彈射起步方法,發(fā)動機的起步轉速可達到2500rpm,松開剎車后,1.3T發(fā)動機的動力會使前輪稍有打滑,隨后的加速過程波瀾不驚,不過跑進10s的成績還是超過了我們的預期。變速箱的換擋平順性在之后的g值圖表中也有所體現。
●油耗測試
油耗測試中,將手動空調的溫度設定在最低溫度,風量2擋,全程開啟發(fā)動機啟/停功能。經過了城市環(huán)路的高速路況,以及擁堵的市區(qū)道路,最終以30km/h的平均車速行駛過103.8km后,加注汽油7.64L,算下來百公里油耗約7.4L。
相比此前我們測試的1.5L車型,這次1.3T輕混動車型的油耗表現要好一些,不過前面也提到發(fā)動機啟/停系統(tǒng)的工作會導致較大的車身振動,所以在遇到堵車時,還是建議將發(fā)動機啟/停系統(tǒng)關閉,能夠為車內乘員帶來更好的乘坐感受。
動力 | 滿分 | 得分 |
---|---|---|
發(fā)動機 | 8.0 | 4.1 |
加速 | 2.5 | 1.2 |
中途加速 | 2.5 | 0.8 |
平順性 | 1.5 | 1.1 |
油門響應 | 1.5 | 1.0 |
變速箱 | 8.0 | 6.5 |
變速箱自動 | 8.0 | 6.5 |
變速箱手動 | 8.0 | -- |
環(huán)保 | 8.0 | 5.4 |
油耗 | 7.0 | 5.0 |
環(huán)保技術 | 1.0 | 0.4 |
總分 | 24.0 | 16.0 |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