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海外試駕] 每當說起美國文化或者精神象征的時候,大多數(shù)朋友都會想起策馬揚鞭的西部牛仔和勇敢的淘金者,如同這些勇敢者一樣,皮卡也能從某種角度反映出美國人的精神特質。20世紀初期,皮卡誕生于美國,這種“轎車卡車”的集合體一經推出就受到了熱烈追捧,在后來美國人征服自然的歷史進程中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如今,皮卡已經不僅僅是工具車了,它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更多重的角色,如同那個頭戴星條旗禮帽,精神矍鑠的山姆大叔形象一樣,皮卡也成為了美國文化符號重要的一部分。
今天奢侈品的營銷廣告中總會提到自身擁有多么悠久的歷史,雪佛蘭在皮卡領域中也有著輝煌的過往,超過百年的歷史讓他們對消費者需求拿捏的更準確。“站在”我們面前的第4代索羅德堪稱雪佛蘭品牌皮卡車型的頂梁柱。
經濟狀況下行時,車企大多會選擇緊縮策略,通過盡可能的減少車型、配置等手段間接提升利潤,不過最新一代索羅德的開發(fā)理念卻與之相反。雪佛蘭給消費者提供了8個不同版本車型,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選擇不同尺寸的車廂、貨廂。
提到皮卡,留給人的印象大多是“傻大黑粗”,不過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它們在延續(xù)過往優(yōu)勢的同時,也在不斷嘗試應用新技術,努力變得更加高效。因此,索羅德的這次換代除了外觀、內飾上的持續(xù)優(yōu)化,更深層的車身材料、低風阻設計同樣值得關注。
美國消費者對于皮卡車型的偏好與用車環(huán)境息息相關,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皮卡不僅是簡單的工具車,它們也在追求高效。另一方面,內飾配置、駕駛感受也在一代代車型的更迭中變得更優(yōu)秀。具體表現(xiàn)如何,不自己開下怎么知道?
● 少炫酷多做事的內飾
內飾設計不會給人驚艷的感覺,甚至沒看多久就可能覺得無聊,不過,這種風格很MAN。猛男秀肌肉就夠了,所以設計師也毫不含糊,用大量平直的線條展現(xiàn)出很強的立體感,這就是整個內飾給人帶來的唯一味道,男人味。
方向盤和儀表盤的設計都比較老氣,但起碼做到了好用,方向盤手感不錯,也支持四向調節(jié),上面的功能按鍵排列清晰尺寸夠大,然后像我們這臺高配車型還能再來個方向盤加熱,簡單直接最討人喜歡。儀表盤也做到了布局清晰,坐上來開車,眼里有前方就夠了。
我們這臺高配索羅德的儀表盤中央有個4.2英寸的彩色顯示屏,已經算是整個儀表盤里面最時尚的元素了,中低配車型甚至還是個3.5英寸的單色小屏幕。這個屏幕顯示內容相當豐富,還有胎壓顯示和四驅信息等,實用性不錯。
8英寸中控觸摸屏看上去是個規(guī)矩的配置,但在一臺皮卡上面,就別想什么炫酷的大屏了,就算有也和這個內飾風格不搭。而且這個屏幕足夠好用,上面的功能齊全,像CarPlay和Android Auto都有了,絕對跟上了潮流。
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大工具”,中控臺上密密麻麻的按鍵設計很對味,其中有不少可以說是皮卡專屬,例如和拖掛車相關的配置。其它方面,這臺高配車型也做到了不錯的實用性和舒適性,像座椅通風和加熱,還有自動空調等都配全了。
總的來說,即便來到了最新一代車型,索羅德的內飾給人感覺仍然很原始,或許這才是皮卡最直來直往的性格體現(xiàn)。另外,這臺皮卡上面有許多大家不常見的功能,例如它的駕駛模式居然有拖掛車模式這個選項,還有各種關于拖掛車的功能設置。在大家生活都越來越富足的今天,皮卡,它真正的使用方式就該是拖家?guī)Э诔鋈ネ妗?/p>
● 優(yōu)秀的乘坐空間和載貨能力
在這之前,我一直沒開過這么大尺寸的皮卡,但是想到它在這片土地的駕駛者基本都是動輒二百斤的美國大叔,對于車內的乘坐空間我心里已經有數(shù)了。
雖然看上去這臺索羅德車高馬大,但其實上下車沒有想象中的費勁,和它相處的第一步還是比較輕松的。前排空間自然沒得說,座椅也比我們經常能接觸到的車型要寬大厚實很多,完全的舒適取向,沒有任何包裹感可言,你知道的,這并不是我對索羅德的抱怨。
后排乘坐空間堪比行政級別轎車,且地板純平,活動自如。座椅仍舊寬大,只是座墊看上去有些薄,而實際乘坐感受是很好的,坐墊填充物有足夠的支撐性,不是軟塌塌的那種。另外得益于后排將近1米7的寬度,并排坐三個人一點兒問題也沒有;后排中間座位還是有些頂腰,而且頭枕位置偏低,即便如此,和我接觸過的絕大多數(shù)車型相比,這里第五個座位已經算是很舒適的了。
我們試駕的車型是雙排駕駛座艙+標準貨廂版的索羅德,進深超過2米,寬度也有1米8,具體尺寸見上圖。我們這臺測試車還有電動尾門功能,展現(xiàn)出了粗獷山姆大叔的溫柔一面。
● 儲物空間粗中有細
索羅德的儲物空間表現(xiàn)我覺得可以用優(yōu)秀來形容,粗中有細,既有數(shù)量和容積作為基礎,也有一些走心的設計來讓trucker們用得更加順手。
前排儲物空間數(shù)量眾多,而且每個容積都巨大,平常我們展示空間使用最多的500mL瓶裝水在索羅德里顯得非常渺小,尤其是中央扶手箱,1加侖的桶裝水都算是弟弟。
后排儲物空間表現(xiàn)同樣出色,并且通過座椅下方的儲物格能看出索羅德具備一些工具車的屬性,扳手、鉗子等工具就往里扔吧,車有點兒小問題自己就干了。除了常規(guī)儲物空間之外,還有各種“機關”和“密道”,已婚男人的福音。
● 好像在開一艘游艇
說實在的,這臺索羅德并不是我開過的排量最大的車,我之前還開過6.0T的賓利歐陸(此處應有滑稽臉),可是經過兩天的試駕之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能夠成為經典的車型,絕不是靠零部件堆砌起來的機器,是它背后承載的精神與文化讓它成為了一臺“有血有肉”的車。
洛杉磯通往巴斯托的十五號公路,一眼望不到頭,紅色的汽車尾燈排成一條長龍,伴隨著收音機里傳出的美式搖滾,我駕駛著索羅德疾馳在車流當中,看著副駕駛熟睡的同事,我也放松了下來。這臺車高大威猛,與它在一起時,會有強烈的安全感,雖然身處黑夜的高速公路上,但卻有一種坐在自家院子里,曬太陽,喝啤酒的安逸之感。
這臺EcoTec3 V8的5.3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有著充足的動力儲備,每一次踩下油門踏板的時候,請仔細聽一聽吸氣的聲音,那種感覺就像在水里憋了一分鐘之后,把頭露出來呼吸時一樣爽快。這臺發(fā)動機還配備有缸內直噴、連續(xù)可變氣門正時和閉缸技術(通用的DFM動態(tài)燃料管理系統(tǒng))。
這臺發(fā)動機的最大扭矩要在4100rpm時才能夠輸出,但是它的低扭并不弱,起步時,柔和的油門響應和順暢的動力輸出會讓你覺得很安穩(wěn),即使一腳深油門下去,提速也非常線性,不會感覺有人朝你屁股踹了一腳,這是大排量自然吸氣發(fā)動機很多迷人之處的其中一點。
2019款索羅德的5.3L車型上配備了8AT變速箱,這臺變速箱的調校成熟,換擋平順性和邏輯性都比較出色,因為發(fā)動機的動力儲備很充足,低扭表現(xiàn)也好,所以在日常行駛時,變速箱可以保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擋位,時速120km/h(75mph)巡航時,轉速只有2000rpm左右。而且掛擋的方式也非!懊绹,掛擋時產生的“咔啦咔啦”聲音,很有操作機械的快感!
原地掉頭時轉向雖然不費勁兒,但是這臺索羅德的轉彎半徑實在是比較大,普通的雙車道上一把輪根本不可能完成掉頭動作。至于轉向時的指向性,這么說吧,就像籃球比賽中,中鋒球員很難帶球過人,但后衛(wèi)球員也干不了中鋒的話兒!面對索羅德再談操控是不是有點扯了!
索羅德的底盤非常具有厚重感,在常規(guī)公路上行駛時,它的底盤很舒適,就像在大海中游弋的藍鯨,順暢且沉穩(wěn)。但是到了爛路上,車輛的顛簸明顯,車身也會產生明顯的晃動。
我們試駕全新索羅德的時候正值周末,這個距離洛杉磯不到200英里的小鎮(zhèn)吸引了眾多“豁沙”愛好者的光顧,他們有的開著UTV,有的駕駛自己的改裝越野車,在廣闊的戈壁灘上玩兒得不亦樂乎,入鄉(xiāng)隨俗,我們也來放肆一下。
● 實地輕度越野體驗
這么大的車身尺寸,如果不按照野地里面的“賽道”路線行走的話就會經常橫著“跳”過車轍,蹦蹦又跳跳,忽忽悠悠的感覺就像是輪船在海上遭遇了大風浪,坐車的人不舒服,可開車的人卻很爽!
如果你想拿索羅德去做一些撒野的事情,那還是需要一些改裝升級的,比如換上AT胎、升高車身、裝上強力的的避振器和彈簧等,當然也可以用它拖上房車、UTV,在周五的夜晚去向遠方,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在2WD HI模式下,車輛是純后驅驅動形式,以此提高燃油經濟性;在4WD AUTO模式下,4WD AUTO控件可根據(jù)實際路況來判斷車輪是否打滑,通過車輛動態(tài)狀態(tài)自動調整扭矩分配;4WD HI模式下,分動箱與前傳動系統(tǒng)接合,并且動力傳遞至前后軸,與AUTO模式相比,4WD HI模式下,車輛的脫困能力更強。
● 加速與制動測試
得益于四驅系統(tǒng)的幫助,起步時的車身姿態(tài)比較穩(wěn)健,起步一瞬間會有明顯的推背感,之后便是線性的加速過程,最終0-100km/h的加速時間為8.2秒。
雖然索羅德的車身尺寸很大,但是在全力制動時,制動力輸出平穩(wěn)順暢,整體的車身姿態(tài)也很穩(wěn)定,所以即使是急剎車時也不會讓駕駛員嚇一跳,最終的100km-0km/h的剎車距離為40.56米。
● 小結
如你所見,索羅德是一臺標準的美式Truck,5,3L V8發(fā)動機是它魅力的核心,平順的8AT變速箱為它增光添彩,多用途和玩樂屬性是它的特長,它就像一位忠誠的老朋友,能與你一同工作,一同享樂,且始終陪在你身旁。
● 總結
這幾天在洛杉磯地區(qū)看到了不少的特斯拉,我也在疑問,在用車環(huán)境這么開放的地區(qū),為什么放著大排量汽油車不開,而是開電動車呢?后來跟當?shù)厝肆牧肆,他們認為,特斯拉是一家科技公司,買特斯拉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代表著新的生活方式,看來,“大趨勢”確實已經勢不可擋了。
開了兩天索羅德之后,我去買了一件trucker jacket,幻想著有一天我也能擁有一臺這樣的全能戰(zhàn)士。在這個星球上,北美大陸可能是這些大排量“怪獸”最后的樂土了,它們馳騁在高速路上、穿梭于雨林間、拖拽著房車的畫面真美好。我不想厚古薄今,選擇不同的車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是每個人的自由,但這種大排量自然吸氣發(fā)動機美妙的感覺值得被記憶。不說了,我要趕在還車前再去開一開這臺車,下次再見面就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了。(文/圖/攝 洛杉磯車展前方報道團隊)
● 相關閱讀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