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opilot好用
電動車品牌愿意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智能、高科技的形象,而這其中輔助駕駛的水平是最能夠體現一個公司技術實力的項目。通過連續(xù)向下撥動兩次方向盤右邊的擋把,Model 3就可以進入到Autopilot模式。此時系統(tǒng)會根據地圖給出的限速信息來設定巡航速度,如果你覺得速度低也可以手動增加。
除了能夠自動將車輛保持在車道中心,并且能夠自動轉向來通過彎道外,還可以根據當前的車況來自動完成變道動作。另外通過地圖信息,如果長時間占用超車道,系統(tǒng)還會做出提示,請求變換車道。不過考慮到國內的駕駛習慣,這個功能就忽略了吧。
此外V10系統(tǒng)可以識別路邊的樁桶,加上之前能夠識別的轎車、卡車、面包車、摩托車和自行車,現在基本上你即使不轉頭看左右也能知道在你前后左右的都是何方神圣。此外這個功能最重要的部分我覺得是解決了左右側的視野盲區(qū),對于提升安全性還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關于Autopilot系統(tǒng),僅靠文字是無法讓人有切身體會,所以實踐才是Autopilot的惟一標準,建議感興趣的要親自去試試。
● 增加單踏板模式
國產車型有了單踏板模式,從此你可以只靠一個動力踏板來控制車速。對于這個模式,我也在這之前看過很多帖子和文章下的評論,電動車用戶對于單踏板的偏好似乎還真不低。個人來說我還是偏好更像燃油車的駕駛模式,少一點拖拽感,多一些滑行。
● 在不用Autopilot和單踏板下的駕駛感受
如果不打開Autopilot,駕駛模式也調節(jié)成更像燃油車的方式,那么此時這臺Model 3的表現如何?首先我得說它表現的比我預期的要好特別多,懸架很硬朗,這有助于讓車輛的動態(tài)響應速度能跟上駕駛員的預期,并且車身在經歷過比較激烈操控時也能保持穩(wěn)定而不會忽悠。至于舒適性,此次試駕路線都是城市公路,雖然懸架堅實但并不生硬,所以前后排乘客在經過破損路面時的舒適性還是有保證。
轉向也有三擋力度可選,最重的力度就如同十多年前的第一代寶馬1系,沉到沒朋友,練臂力倒是個好選擇,所以還是選最輕的模式就好,畢竟不是一個誰重誰就操控好的比賽。轉向很線性也很準,方向盤轉了車身就隨著動,看到哪就能轉到哪,沒有延遲。
有了靈敏的動態(tài),再配合上很強的動力,坐姿雖然不是坐在地板上那種,但也并不是高高在上,在這些條件的疊加下,Model 3的駕駛感就很不錯了,即使與同級別那些擅長于操控的燃油車競品來說,我覺得它也是有一戰(zhàn)的能力。
說道座椅,前排座椅臀部的包裹我覺得有點緊,坐著有點硌,后排座椅由于位置比較靠后,所以靠背的角度就偏豎直了些,如果是正襟危坐的話會難受,彌補的方式是來一個葛優(yōu)躺,屁股盡量坐在后排椅墊偏前的部位。
無論是前排還是后排乘客,當你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都會看到頭頂的巨大玻璃頂,這東西好看,玻璃上有鍍膜,目的么簡單的說就是防曬。不過試駕的時候頭頂并沒有加州明媚的陽光,略微有些陰天的情況我并不好說這層膜能阻擋多少陽光。
● 編輯總結:
從車的角度來說,我覺得買一輛Model 3并不會讓人覺得無聊,最后變?yōu)橐粋純粹的代步工具。它開起來挺不錯,能讓你有自己開的欲望。不過由于Autopilot很好用,所以我估計很多時候你會打開輔助系統(tǒng),然后讓電子系統(tǒng)接管駕駛,自己只要負責盯著就行。
從買電動車的角度來說,特斯拉的產品的確有不錯的續(xù)航表現,并且也有自己的充電設施,但對于買車的人來說,有一個固定的便捷的充電設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前提條件,這樣才能在用車的時候更方便,不會讓充電成為一種負擔。(文、圖/汽車之家 祁子鑫)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