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AMR外觀內飾都是花里胡哨的,但事關速度的方面卻沒有太大改變,我不知道如此保守的提升是否因為現(xiàn)在的數值快到了這款發(fā)動機的極限。從第一眼見它到現(xiàn)在,這臺車一直沒有將我點燃,不過馬上,我將非常感謝中控臺中央的這顆雕有阿斯頓·馬丁標志的透明按鍵,它具有魔力。
從按下啟動按鍵的那一刻,會發(fā)現(xiàn)這臺車還是美好的,12個氣缸陸續(xù)點火的聲音非常悅耳,發(fā)動機平順細膩地運轉基本能抹平心中的所有躁動與波瀾,這輛AMR保留了DB11的GT模式,并且排氣在GT模式下沒有任何改變。對不起,馬!不變的反而是我最愛的,這個模式可以讓我無害地駛過鬧市,也能讓我用平和的心態(tài)注意到路邊的小草小花,各位讀者需要明白,如此駕駛并不是在糟踐發(fā)動機強大的動力,反而是對V12,這種運轉平順性最好的結構的尊重。
GT→S→S+,變速箱會在駕駛模式的轉變中不經意地降了一擋又一擋,排氣聲也從保守逐步地走向放浪。大拇指微微一動便能對車輛狀態(tài)做出改變,在副駕駛眼里也是極盡從容,這真的很馬。∠旅媸橇艚oS+的時間,不過我想告訴你的是,只是職業(yè)素養(yǎng)讓我不能過于貪婪地享受GT模式,否則我真的會用最舒服的狀態(tài)跑到石油枯竭的那一天。
即便是帶有AMR的DB11也不像Vantage那樣有Race模式,最高就是S+,所以不要指望這臺車有過于驚艷的表現(xiàn),它有靈敏的動力響應,降擋伴隨著補油回火,那動靜像是戰(zhàn)前宣誓,但真干起仗來卻絕不拼命,依舊是絲般平滑,無懈可擊地平順;手動模式下的換擋響應似乎還要比Vantage慢一絲,但這并不會影響你對它的喜愛。S+這個模式能充分讓你感受到V12的魄力,但并不出格,全力加速時升擋轉速都不往后延,想要暴躁?不存在的!
不得不承認,阿斯頓·馬丁做GT跑車真的很有一手,縱然我在開上它前對外觀內飾有諸多不滿,但愉悅的駕駛體驗讓我忘掉了所有不快,我還一度擔心重新調校的排氣會破壞V12的意境,但后來發(fā)現(xiàn)顯然是自己多慮。V12富有層次感的聲浪沒有被破壞,依舊像是百人合唱。
對我而言,這輛DB11 AMR有GT和S+兩個模式就足夠了,前者給你了愜意,后者予你不放縱的激情,GT跑車有這兩個屬性便足夠完美,至于夾在其中的S模式我倒是覺得必要性一點也不大,雖然它的表現(xiàn)正好處于兩者之間,但平庸的車才需要折中。
懸架方面,DB11 AMR也做了一番改進,廠家調整穩(wěn)定性和抓地力控制軟件,并換了全新后副車架襯套,更換前后避震器并重新標定以及全新前防傾桿。
減振器的阻尼同樣有三擋可選,但你在公路上行駛可以全程放在最柔軟的一擋,這一擋對你足夠友好,這個友好不光指的舒服,快速過彎時同樣能給你信心,你感覺不出它比最硬時在支撐上有什么不足,所以何必閑的沒事兒往硬了調,讓那些沒用的彈跳傳到車內呢!
遺憾的是,這次短暫的試駕僅涉及公路,并沒有包含賽道部分,不過我相信并不會有太多車主有把自己的馬丁開上賽道的閑情逸致。之前我的同事在國內賽道開過普通的DB11 V12,放上來為大家解饞一下。
◆ 內心保守,外表騷浪,這是個什么樣的組合?
經過了100公里的體驗,我從駕駛席換到了旁邊的位置,腦海里一直在想一個問題:DB11到底需要不需要AMR?雖然GT跑車要兼顧運動和舒適,但動力于它也是多多益善,不需要什么上限。我永遠期待著駕駛更快的DB系列,從動力上講,DB11 AMR的到來值得期待。
DB11 AMR的預售價為330萬元,從效果來看,多出來的31萬元更多的是能讓人一眼看出它與普通DB11 V12的不同,相比于動力的提升。這才是更大的意義吧。我相信一定有人和我一樣,對外觀內飾的這些改變并不看重,馬丁就是馬丁,做個低(調)奢(華)的美男子就好。(文/圖 汽車之家 于晗)
● 下面還有一輛非主流的阿斯頓·馬丁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