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架方面,兩款車都會更加偏重于舒適性方面的表現(xiàn),雖然取向相同,但總也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各自品牌對于產(chǎn)品也都會有不同的理解。
懸架對于路面?zhèn)鱽淼募毸轭嶔ぃ?25Li過濾的要感覺更徹底一些,而在E 200 L里還是可以感覺到一些細碎顛簸被傳遞到了車內。如果是單獨駕駛它們之間任何一輛車出來,其實這種感受都不明顯,重點就在于體驗其中一輛之后,馬上換到另一輛上,此時這些細微的表現(xiàn)便會被比較明顯的感知到了。
如果根據(jù)它們兩個這些細微上的差別,我覺得E 200 L在運動方面的感覺反而要更強烈一點,駕駛模式同樣都是在舒適狀態(tài)下,E 200 L的懸架支撐也會感覺更有力,再加上路面反饋相比525Li要更積極一些,所以感覺上這次奔馳要表現(xiàn)得更運動,而寶馬則走上了追求舒適的道路。
除了懸架,E 200 L的轉向也要比525Li更沉一些,另外由于E級使用的是懷擋,所以它還配備了換擋撥片。種種的跡象讓這兩款車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發(fā)生了改變。從多少年前開始,奔馳一直以舒適見長,而寶馬在我的印象中也一直是一個更加追求運動的品牌,但是這次它們兩個的細節(jié)定位要改變我一直以來的印象了。
剎車距離上,和加速成績一樣,差距非常小,而且兩款車的剎車踏板表現(xiàn)都很線性。懸架對于車身上的支撐E 200 L要表現(xiàn)的更好,525Li此時也表現(xiàn)出對于舒適性的傾向,在比較極限的測試狀態(tài)下,車頭前傾比E 200 L稍大一點。不過,在車內這種感受并不明顯,整體表現(xiàn)都屬于是很穩(wěn)健的類型。
噪音方面,兩車對于風噪的控制都很好,胎噪也都不是很明顯,主要差別還是來自于發(fā)動機,E 200 L的發(fā)動機噪音比較大,尤其是在加速的過程中,隨著發(fā)動機轉速的提升,噪音提升的比較明顯。另一個重點也在于E 200 L的發(fā)動機轉速保持的比較高,我們測試的幾個車速狀態(tài),它的發(fā)動機轉速都要比525Li高。
● 總結:
作為各自入門級別的車型,相信未來它們也都將會成為銷量上的重要角色,所以這次對比我覺得要具有更高的意義,當然,從車型特點看,在之前我們對比寶馬540Li和奔馳E 320 L的時候,標題就叫做《角色互換》,其實這也表現(xiàn)出它們兩款車在人們心里的定位和實際表現(xiàn)發(fā)生了改變。而這次,入門款車型的對比,依舊還是這種感受,當然,更大的不同在于它們之間的對比對于消費者的購買更有意義,畢竟能夠買這兩款車頂配的人群還是占極少數(shù)。
對比總要分出個勝負,從AH-100得分來看,奔馳E 200 L險勝寶馬525Li,雖然寶馬525Li在加速、剎車等客觀數(shù)據(jù)上有著小幅優(yōu)勢,但拉開的差距并不大,而奔馳E 200 L則憑借著空間、配置等表現(xiàn)最終在分數(shù)上小勝對手。當然得分并不能說明一切問題,選車其實還摻雜了很多主觀因素,因為車子在不同方面的表現(xiàn),在每個人心中的權重也不盡相同,比如我會投加速更快的寶馬525Li一票,那您呢?(文/圖/攝 汽車之家 苑璐、洪冰清)
● 更多閱讀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