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觀內飾變化不大 液晶儀表缺乏實用性
外觀上奔奔EV和奔奔相比差別不大,只在部分位置增加了藍色裝飾件和新能源標識。盡管變化不大,但有了這些點綴,確實遠遠地就能一眼看出這是一臺新能源車型。
奔奔EV的尺寸在同級別的微型純電動車中處于領先位置,而從實際的乘坐空間來看,優(yōu)秀的軸距帶來了寬裕的腿部空間,前后各坐180cm左右的人也沒有問題,但后排的頭部空間就相對局促很多,高個子的人用躺一點的坐姿會更舒適一些。
奔奔EV在中控臺和門板上全部覆蓋硬塑料,這也是同級別車型的普遍水平,并沒有給我們驚喜。但其內飾的做工比較扎實,各個位置的接縫都比較均勻。此外,新車沒有刺鼻的味道,還是要給個好評。
在配置功能方面,雖然6.1英寸液晶儀表實用性不佳,但倒車影像、手機遠程控制、電機和空調功率分配等功能還比較有誠意,也能切實地為電動車車主提供一定便利性。
● 購買分析
對于純電動車來說,看指導價毫無意義,因為各種補貼后的價格往往不到指導價的一半。長安奔奔EV與相似價位的北汽新能源EC系列、奇瑞eQ等競爭對手相比,功率更大且續(xù)航里程也略有優(yōu)勢,可以說是非常強有力的競爭者。但脫開新能源車的圈子,如果5.98萬-7.68萬的價格讓我們在傳統(tǒng)動力汽車中挑選,能買到什么?飛度、威馳、POLO或是頂配的寶駿310,無疑,這些暢銷車型都有著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使用場景?梢钥吹,今天的人們選擇新能源車或許是因為愛好環(huán)保,或許是倡導節(jié)能,又或許是被搖號逼得走投無路,至少,他們都需要一個與產品本身無關的理由。而在同樣的價位下,要真正打倒傳統(tǒng)能源汽車,新能源陣營尚需時日。
● 總結
乘著新能源的東風,奔奔完成了一次“舊瓶裝新酒”,從產品力上講,奔奔EV相比較同級別的微型電動車競爭對手,在行駛質感上有一定優(yōu)勢,雖然也有一些諸如后排頭部空間不足、液晶儀表太小等問題,但瑕不掩瑜。75馬力、210公里的綜合續(xù)航以及45分鐘快充技術,使奔奔EV處于同級領先地位的同時也為車主帶來了更好的實用性。同時,我們也看到,即便補貼后的價格,新能源汽車也難以和相似價位傳統(tǒng)動力車型中的佼佼者正面較量,也就注定了它還是少數(shù)人的選擇。那么結論來了,假如你有私人的停車位,對空間需求不大,又希望節(jié)省一些行駛費用或苦于搖不上號的話,奔奔EV是目前微型電動車市場中一個可以開出去的尚可選擇。(圖/文/攝 汽車之家 鄭旭)
● 相關閱讀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