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級運動版搭載M274系列2.0T發(fā)動機,C 200運動版為低功版發(fā)動機,C 300 運動型為高功版發(fā)動機。與發(fā)動機匹配的依舊是7速手自一體變速箱變速箱。
C級運動版3款車型的官方百公里綜合油耗數據也挺有意思的,C 200 運動版是6.3L,非常省油。同樣的動力總成,加上四驅系統(tǒng)之后百公里綜合油耗上升了1L,為7.3L。而搭載高功版發(fā)動機的C 300 運動版只有6.9L。四驅系統(tǒng)的對動力總成的負擔還是挺大的。
說明會上奔馳官方介紹說,這套四驅系統(tǒng)只在兩驅車型的基礎上增加了70公斤,一般的四驅車型都要增重120公斤左右,輕量化優(yōu)勢很明顯。但這也是要付出代價的,車輛按固定比例分配前后軸的動力,不能按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由于試駕的時候正好遇到大堵車,原計劃的山路試駕被迫取消,公路試駕路段距離被大幅縮短,未能詳細體驗各種模式之間的差異。這將會在今后的測試文章中作為重點體驗項目。
試駕部分已場地試駕為主,第一關是濕滑路面。配備四驅系統(tǒng)的C 200 運動版 4MATIC車型在濕滑路面上快速起步毫無難度,幾乎一點打滑的跡象都沒有,說明四驅系統(tǒng)能夠恰到好處地把動力分配到四個車輪!
C級運動版車型都配備了直接轉向系統(tǒng),轉向傳動比隨轉向角變化。按著狹窄的路線行駛,在彎道里轉向系統(tǒng)對于轉向角度的“感悟”很準,似乎能夠感知彎道有多少度,讓試駕體驗更加順心和輕松。
有了之前的經驗,對于車身穩(wěn)定系統(tǒng)的暴力干預早已留了一手,降低入彎前的速度。但很可惜,在這個大轉彎之前還有一個緊挨著的小轉彎,而且是方向相反的,導致進入U型彎的時候車輛的轉向角度很大。這一舉動直接激發(fā)車身穩(wěn)定系統(tǒng),油門的控制權被徹底奪過去了。記得出發(fā)之前我已經選擇SPORT+模式,出于安全理由不能關閉車身穩(wěn)定系統(tǒng),但結果還是被直接粗暴地干預,實在有點失望。如果路線寬一點的話,回一點方向減少轉向角度,或許可以減少車身穩(wěn)定系統(tǒng)的干預,但現實中并沒這樣的如果,志在參與,體驗一下就好,成績就別太在意了。
慢速繞過兩三個樁筒之后路線也就走完了,整個過程大概也就30秒左右,能給大家分享的經驗不是很多。由于公路時間的路程很短,我基本上都在爭取機會體驗,所以沒有拍到公路情景的圖片,以下用文字簡單聊聊。選擇不同駕駛模式,油門響應、變速箱換擋時間、轉向系統(tǒng)、空調系統(tǒng)、自動啟停系統(tǒng)都會有相應的調整,差別還是能感受得到的。但即使在最強的SPORT+模式,車輛還是堅持以舒適性為主,加速不會很暴力,懸架支撐也還是偏軟一些,重心轉移不夠干脆。但轉向系統(tǒng)的手感很好,很懂事,直接提升駕駛體驗的好感度。
總結:
看著實車,C級運動版的外形挺漂亮的,標準軸距的運動版車型車身顯得更加緊湊,即使停著不動也充滿動感。雖然試駕路線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但車輛的脾性大概還能摸得著。直線加速或者高速巡航的話,C 300 運動版有著不錯的動力儲備,行駛質感也挺好的,很舒適。但如果要聊運動性,那我會覺得電子系統(tǒng)管得有點過了頭,有點讓人不爽。如果再想想接近46萬的車價,那就更沒沖動了。相比之下,搭載四驅系統(tǒng)的C 200 4MATIC動力表現一般,四驅系統(tǒng)的作用更多是提升對不同路況的適應性,除此之外我能想到的好處真不多。(文/圖/攝 汽車之家 黃榮嘉)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