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原創(chuàng)試駕] 10年前,誰能想到汽車會在中國得到如此飛速的發(fā)展?同樣,10年之后也許電動汽車也會像今天的汽油車一樣漸漸融入我們的生活。其實近幾年新能源汽車在中國以及全球范圍內(nèi)都已經(jīng)是熱門話題,特別是提到電動車與混合動力車型時,我們往往想到的都是日本車,而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款經(jīng)典的德國車——大眾高爾夫,如今它也有了電動版。
官方稱其為E-Golf,中文名為高爾夫電動車,目前它是以第六代高爾夫為藍本制造的,還未正式量產(chǎn),我們試駕的是廠家的試裝車。而據(jù)廠商透露,未來上市的高爾夫電動版并不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樣子,它將基于第七代高爾夫開發(fā)制造,不過兩車的核心技術是一樣的。
● 外觀:只在細節(jié)上有改動
如果不是看到印有“blue-e-motion”的車身拉花,我們很難一眼認出這是一臺電動版高爾夫,它的外觀與在售的第六代高爾夫基本一樣,只是在幾個細節(jié)上有所改動。
高爾夫電動版的前風擋玻璃加熱除霜功能將不再依靠空調(diào)和暖風,而是利用玻璃上密布的波紋狀加熱絲,而天窗上的太陽能板則負責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給加熱絲供電。在中控臺的空調(diào)控制面板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陌生的圖標,它就是加熱絲的開關按鈕。
電動機無需太多冷空氣,因此高爾夫電動版的前格柵被密封,這樣還可以優(yōu)化車輛的空氣動力學特性。資料顯示,電動版高爾夫的風阻系數(shù)達到0.295,比普通版第六代高爾夫的0.31更加出色。
前大燈總成與進口大眾高爾夫1.4T豪華敞篷版一樣,“J形”LED日間行車燈不止是提高安全性,在視覺效果上也很出彩。
十輻輪轂的樣式與高爾夫藍驅(qū)版的一款輪轂有些相似,輪胎配備多少讓人有些意外:馬牌ContiPremiumContact 2e,尺寸205/55 R16,注重操控性能,而非強調(diào)經(jīng)濟性。也可能是因為試裝車的原因,廠商沒在輪胎上太下工夫,或許未來量產(chǎn)車會用上節(jié)能輪胎。
來到車尾,L形LED尾燈同樣取自進口版高爾夫。作為純電動車型,車尾沒有排氣管也是它的一大特征。高爾夫電動版采用了與第六代高爾夫一樣的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的懸架結構,它的底盤被護板包裹得嚴嚴實實,以保護底盤之上的鋰電池。
高爾夫電動版后備廂地板下的空間被電池組占用,其后備廂空間只剩下237L,備胎也無處安放,取而代之的是一瓶補胎液。還好,后備廂地板十分平整,后排座椅也可以4:6分折放倒,實用性并沒有打太多折扣。
● 內(nèi)飾:造型未變,細節(jié)改變
內(nèi)飾的整體造型也與第六代高爾夫保持一致,乍一看根本看不出這是一輛電動車,仔細體驗一下就知道,其實許多地方的樣子沒變,功能卻完全不同于普通車型。
儀表盤的右側依舊為車速表,左側已然不是轉速表,而是電動機功率輸出表,上面顯示的數(shù)值為電動機的功率輸出比例,下方的兩個小表則由水溫表和油量表變?yōu)榱死m(xù)航里程表和電量表。
中控臺上的彩色顯示屏可以顯示車輛信息,你可以從這里找到車輛的能耗、續(xù)航里程、電量等,多媒體系統(tǒng)帶有導航(但系統(tǒng)還是德文的),藍牙電話等功能。
這臺試裝車并沒有配備太多高科技配置,除了剛才提到的導航,可以看到前排座椅加熱、雙溫區(qū)自動空調(diào)、ESP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定速巡航等,還有大眾即將推出的定位互動服務,這是個新鮮玩意,據(jù)目前所掌握的情況它應該是與安吉星功能類似的系統(tǒng)。
● 空間:乘坐空間沒變,儲物空間略微縮水
高爾夫電動版的車內(nèi)乘坐空間與國產(chǎn)的汽油版沒有什么差別,由于中央扶手箱里塞入了一個電子控制系統(tǒng),里面的儲物空間所剩無幾,其它地方的儲物空間都保留了下來,可以說整體實用性依舊不錯。
身高176cm的體驗者在前排有一拳以上的頭部空間,后排的頭、腿空間均為一拳,與國產(chǎn)高爾夫表現(xiàn)基本一致。后排座椅沒有中央扶手,當然也沒有通向后備廂的門,表現(xiàn)與配備織物座椅的國產(chǎn)高爾夫一致。儲物空間方面,由于高爾夫原本的儲物能力不錯,少了個中央扶手箱似乎對整體實用性沒有產(chǎn)生太大影響。
● 動力系統(tǒng)及駕駛感受
高爾夫電動版的動力來自一臺最大功率為116馬力(85千瓦),連續(xù)輸出功率68馬力(50千瓦)的電機,它擁有270!っ椎淖畲笈ぞ兀俜浇o出的0-100km/h加速時間為11.8秒,最高時速135km/h。(加速數(shù)據(jù)不作為我們認定的加速成績,車輛的實際加速表現(xiàn)需汽車之家實測后方能知曉)
容量26.5千瓦時的鋰離子蓄電池為電動機提供電能,使高爾夫電動版的最大續(xù)航里程達到150km。電池系統(tǒng)由180個鋰離子電池單元組成的30個電池模塊構成,總重315公斤,體積比較龐大,被安裝于后備廂底部、后排座椅下方以及前后排座椅之間,擁有獨立的空氣冷卻系統(tǒng)以確保電池保持恒定的工作溫度。廠方稱,電池的設計壽命為10年,10年內(nèi)電池將至少有80%的電量。
使用隨車附帶的電纜,高爾夫電動版可以在220V家用電源上充電,需7-8小時方可充滿,如果有380V的高壓電源,4小時即可充滿。有趣的是,它擁有兩個充電接口,一個隱藏于車頭的LOGO內(nèi),另一個位于傳統(tǒng)汽油車型的加油口內(nèi)。兩個充電接口完全一樣,車主可以根據(jù)停車位置選擇其中一個接口,但不能同時使用。除了直接插電外,車輛的動能回收系統(tǒng)也會為鋰電池充電,從而提高車輛的續(xù)航里程。
變速箱擋把下方是一臺電動車特有的傳動裝置,它沒有傳統(tǒng)意義上的擋位,只負責改變電動機的傳動方向。大眾給這臺電動車設計了個性化的駕駛模式以及制動能量回收模式,駕駛員可以根據(jù)需求分級調(diào)節(jié)電動機的功率輸出上限和制動能量回收強度,從而達到節(jié)能的目的,具體的調(diào)節(jié)方式下面細說。
準確地說,高爾夫電動版并沒有油門踏板,我們應該稱之為“加速踏板”。踩下剎車踏板并轉動鑰匙,像開汽油車一樣發(fā)動車輛,電路閉合,電動機悄無聲息地啟動,同時在儀表盤中間的顯示屏上以“READY”字樣作為提示。松開剎車踏板,車輛不會移動,只有當加速踏板被踩下時它才會開始行進。
輕踩加速踏板起步,超過1.5噸的車身顯得非常輕盈。動力召之即來,腳下的每一個踩踏動作都會讓電動機功率輸出表上的指針迅速跳動,你完全不需要考慮什么擋位和轉速,只要知道踩踏板就夠了。而且,動力的持續(xù)性也會讓你滿意,只要踏板控制得當,每一次加速過程都平順而持久,我想每個人會喜歡這種感覺。
還不夠刺激?我們嘗試在低速時把加速踏板踩到底,電動機功率輸出表的指針直接打到100%,后背還真的被座椅推了一下,時速表迅速攀升,直至110km/h依舊有一定的加速感,這樣的動力表現(xiàn)已經(jīng)完全可以勝任城市代步工作了。不過,加速結束后瞄一眼儀表盤,我嚇了一跳:剛才還顯示續(xù)航100多公里,這會兒直接降到70公里了,還是老老實實開吧,不然會被撂在路上的。
擋把前方的駕駛模式選項會改變電動機的最大輸出功率,共有三種模式可調(diào),普通模式下電動機可輸出100%的功率,經(jīng)濟模式和行程模式下,電動機的最大功率依次降低,車內(nèi)各用電設備的功率也將隨之降低。上面說到的69馬力的連續(xù)功率便是電動機在行程模式下的最大輸出功率。而在實際駕駛中,如果不急加速,這三種模式給人感覺差異并不大。
將擋把撥至B擋,將制動能量回收強度調(diào)至最大。這時,只要你抬起加速踏板,車輛會自動線性制動,電動機功率輸出表的指針也會旋轉至綠色區(qū)域,這表明系統(tǒng)正在為電池充電。如果覺得B擋制動力度太大,你也可以在D擋下用方向盤上的換擋撥片來調(diào)節(jié)車輛的自動制動力度,共有4擋可調(diào),D為關閉自動制動,D3為最強制動,效果與B擋一樣。其實,如果不開啟此功能,自己踩剎車踏板制動的話,得到的制動能量回收效果是一樣的,因此這個設計主要還是為了增加一點駕駛樂趣。
電動機具有噪音低的特性,電動車會因為過于安靜而不被路人察覺,為了避免因此而引起的交通事故,大眾專門在高爾夫電動版的發(fā)動機艙內(nèi)安裝了兩個喇叭。行駛中,它們會發(fā)出“突突突”的聲音,以使周圍的行人覺察到車輛的存在。
這臺試裝車是基于第六代高爾夫制造的,因此操控性與其比較相似。不過,還是能感覺出大眾對轉向和懸架系統(tǒng)進行過重新的調(diào)校,相比于國產(chǎn)高爾夫1.4T版本,主要體現(xiàn)在兩點:1.轉向更沉,方向盤轉動幅度較大時回正力度也很大,具有很好的操控感,用起來會更費勁一點;2.懸架更硬,更有韌性,很大一部分路面信息會通過底盤反饋給駕駛員,車輛不會有多余的彈跳,開起來更有信心,但舒適性也適當降低。當然,懸架變硬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用減小車輛跳動的方法來保護車底的鋰電池,畢竟它們離地面已經(jīng)很近了。
● 總結
大眾為高爾夫電動版融入了許多增添駕駛樂趣的元素,再加上動力出色的電動機,它的駕駛表現(xiàn)可以用“令人興奮”來形容。與此同時,它在實用性上較普通版高爾夫并沒有遜色多少,希望未來量產(chǎn)的基于第七代高爾夫制造的電動版車型也能如此。
價格高和充電不方便是目前電動車普遍存在的問題,大部分城市人都住在居民樓里,沒有自己的車庫,不太可能把車停在窗戶下面用家里伸出來的插線板充電。值得慶幸的是,這兩個問題都已經(jīng)有了解決的希望:許多地方政府已出臺措施,對私人購買電動車有大力的補貼,以北京為例,最高補貼額度12萬元,且不用參與搖號即可購車上牌。充電問題,北京市正在努力建設充電設施,計劃到2015年滿足所有類型電動車的充換電需求。
電動車的確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我想,以上兩項促進電動車購買的舉措如果能夠進一步加強,待充電站、充電樁建設成熟,我會考慮購買純電動汽車。不過在此之前,我還是更傾向于已經(jīng)比較成熟的混合動力車型。(文/圖/攝影 汽車之家 時睦華)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