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動機屬于常規(guī)動力水平
MG5先期上市的只有1.5VTi-Tech自然吸氣發(fā)動機車型,這款發(fā)動機具有連續(xù)可變氣門正時技術,最大功率109馬力/6000轉,最大扭矩135牛米/4500轉。動力參數表現(xiàn)中規(guī)中矩,基本與大多數同排量發(fā)動機相同,而后期才會上市的1.5L渦輪增壓發(fā)動機讓我們有了些許期待。
兩種變速箱形式,5MT和4AT,其中手動變速箱是得到大家好評率最更高的,無論從擋桿的手感以及進出擋位的清晰度都相當不錯。至于4AT變速箱就不用多說了,現(xiàn)在已經越來越接近非主流的配置了,和MG5自身精致、運動的定位不太搭配。
● 動力表現(xiàn)一般,底盤調教很出色
第一眼看見MG5的時候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被它那張憤怒的小臉吸引住,眉頭緊鎖的樣子甚至都讓你感覺有些緊張了,所以駕駛的欲望自然會被調動起來。但實際上1.5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的表現(xiàn)你早就應該能預料到,不驚不喜,從起步、加速、甚至全油門狀態(tài)都絕對不是你上車前所想象的那樣,那種激情瞬間被抹殺掉一半,特別是4AT車型這點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這也讓我對1.5T發(fā)動機更加的期待了。
很不幸的是,在整個試駕過程中我大部分時間都是開著一輛4AT的MG5,雖然我很希望它能是個6AT或者雙離合之類的,但是畢竟這個價位的車型,你只能忍受著4AT抑揚頓挫的換擋感覺。雖然MG的工程師們已經努力把變速箱調教的最好,和發(fā)動機匹配的盡量完美,但先天的物理結構只能如此。我開始羨慕旁邊那些開手動擋的朋友們了,他們能自由的切換想要的擋位,并且在需要的時候能挖掘出絕大部分發(fā)動機的動力,這一點4AT變速箱永遠無法做到。
既然沒了激情,那就讓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感受一下吧,畢竟這么一款看起來還算精致的小車也不能總是粗暴的對待,所以讓我們忘記變速箱和發(fā)動機,來把注意力集中到底盤上。首先讓我比較欣喜的是底盤的整體感非常好,在顛簸的路段上包括車內和底盤都沒有任何多余的雜音。避震器初段調教的很柔軟,對細微的震動過濾的非常徹底,但是懸掛對這種舒適性的寬容度有限,中后段明顯是有意調教要偏硬,明顯是為了迎合整體的運動感,并且能感覺到彈簧的硬度也不低,顛簸路面上車身彈跳的感覺很明顯?傊褪呛唵蔚氖孢m能夠滿足,其余大部分都是用來滿足對操控樂趣的需求。
之前的靜態(tài)靜態(tài)體驗里面我同事鄭宇對MG5的方向盤頗有微詞,這次實際感受了一下的確是不盡如人意,如果能再粗壯一些手感會更好。至于路感反饋什么的幾乎沒有,只能靠你的屁股來感覺路面狀況。方向盤略微有些粘手,不過力度適中,對大多數女性來說都不成問題。
雖然沒有場地讓我們來體驗極限駕駛,不過在有限的條件下來感受一下車輛彎道的性能,底盤懸掛絕對沒問題,中段開始就已經有了足夠的硬度來支撐車身,并且車身尺寸并不算大,還是個兩廂車,尾部的跟隨性很好,高速通過一些急彎的時候也不會讓你過于緊張,自娛自樂一下還是挺有意思的,飆車就不用想了,它滿足不了你。
總結:
其實我們所說的英倫風格我始終不知道是個怎樣的定義,或許是我對汽車文化的了解還太少,總之并不像提到德國車或者美國車的時候腦海里能勾勒出一個大致的線條,所以MG車型就是我對英倫設計的理解了。而從過去的MG6、MG3,一直到現(xiàn)在的MG5,這些設計風格還都算不錯,起碼符合了大部分群眾的口味。而針對我們今天所體驗的這款MG5來說,可以給他打個80分,外觀內飾設計和用料都足夠的厚道,符合自身精致、運動的定位。iVoka系統(tǒng)絕對是個最大的亮點,全中文的語音交互系統(tǒng)同級別還沒有對手。
動力上1.5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發(fā)揮著應有的水平,但是4速變速箱確實有失身份,如果未來購買還是推薦手動擋車型,手動變速箱的操作感受的確不錯。底盤調教的小有些樂趣,損失了一小部分舒適性,不過無傷大雅,本來就是一款用來玩樂的車,動力目前無法要求太多,只能自尋樂趣了。
現(xiàn)在國內的緊湊型車市場已經成為了絕對的主流,而今年第一季度包括新速騰、新福克斯等絕對重頭的產品也讓這個級別競爭變得非?膳拢琈G5在這個級別當中的生存壓力不小。之前我們了解到的其預售價格是8-12萬元,如果確實如此那么從價格區(qū)間上倒是避開了那些強大的對手們,而精致的設計做工以及iVoka系統(tǒng)則是吸引用戶的最大籌碼。雖然無法成為絕對的主流產品,不過在細分市場上應該有不錯的表現(xiàn),不過這一切只是我們的猜測,未來的表現(xiàn)還無法定論,我們也期待能更快的拿到測試車來進一步為大家展示它更多的能力。(文/圖/攝影 汽車之家 梁。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