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爾夫旅行版特點介紹
作為高爾夫的衍生車型,高爾夫旅行版并沒有與其普通版同行。大眾設(shè)計師在1993年才基于第三代高爾夫研發(fā)出第一款高爾夫旅行版車型,從而為更多喜愛旅行車的歐洲消費者提供多樣選擇。隨后,在1999年,新款高爾夫旅行車也相繼問世,它是在第四代高爾夫上改良而成。
關(guān)于此次進口到國內(nèi)的高爾夫旅行車,有朋友說是基于第五代高爾夫開發(fā),僅是前臉和內(nèi)飾與第六代高爾夫保持一致。但個人認為,其實第六代高爾夫與其上一代車型相比,也僅是外形和內(nèi)飾煥然一新,而它們均出自大眾PQ35平臺,懸架形式也完全相同。因此,在我看來,此次入華銷售的高爾夫旅行版有著第六代高爾夫的設(shè)計元素,在輩分上也是平等的。
現(xiàn)款高爾夫旅行版采用了與第六代高爾夫相同的前臉設(shè)計,如果將兩款車并排擺放,從正面很難分辨它們各自的身份。不過,側(cè)面看,多出來的D柱、突出的尾部則展露出高爾夫旅行版的不同。
相比普通高爾夫的掀背造型,其旅行車突出的尾部或讓初見它的人感到不適,這其實是大多旅行車的通病,也是不符合多數(shù)國人審美要求的關(guān)鍵點——“大屁股”。另外,相比于高爾夫6的尾燈,其旅行車尾燈樣式也略顯平庸,失去了幾分動感,多了些許沉穩(wěn);蛟S,廠方認為,駕駛高爾夫旅行版的車主,更多是考慮帶著家人去游玩,因此,在年齡上,也會稍長于駕駛普通版高爾夫的車主。所以設(shè)計師將其尾部設(shè)計的稍顯沉穩(wěn)一些。
與第六代高爾夫普通版相比,由于尾部的增加,使得高爾夫旅行版的車身長出335mm至4534mm,但2578mm的軸距沒變,意味著后排空間相比普通版高爾夫并未提升。另外,其行李架加入后,也使其高度增長到1504mm,而寬度方面,相比于普通版車型有5mm的縮減,但在空間上的損失其實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
進入高爾夫旅行版內(nèi),你會發(fā)現(xiàn)它與普通版高爾夫幾乎沒有差別,但如果仔細觀察能看出,車門內(nèi)飾板依舊是五代高爾夫的模樣。
『上圖為之前我們對于這款車全景天窗進行的測量』
配置方面,高爾夫旅行版配備了諸多國產(chǎn)高爾夫所沒有的裝備,如全景天窗、前排加熱座椅、自動泊車輔助、方向盤換擋撥片等。相比之下,個人感覺最吸引我的是該車的全景天窗。與一些車型采用“全景車頂”不同,高爾夫旅行版的的天窗既為全景,又可打開,在增加車內(nèi)采光度的同時,也能達到換氣目的。另外,與天窗配合的遮陽簾,也為電動控制,非常方便實用。
『上圖為之前對于這款車后備箱空間上的真實測量』
另外,在空間方面,作為一款旅行車,高爾夫旅行版多出來的“屁股”并不是雞肋,其行李箱空間非常靈活,擴展性較強,將后排座椅完全放倒后,能從745升擴展至1550升。而其后備箱地板下面還有夾層設(shè)計,可以將物品有序的儲存。
總結(jié):
憑借第六代高爾夫在國內(nèi)的熱銷,大眾順勢將其衍生車型引入國內(nèi),這無疑在擴充自身在華產(chǎn)品陣營的同時,也為熱衷于大眾品牌、情迷高爾夫系列產(chǎn)品,以及喜歡享受生活的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
不過,面對國內(nèi)尚未明朗的旅行車市場,高爾夫旅行版先期注定僅是小眾人群的座駕,其入華后還會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對于高爾夫跨界版來說,雖然這種風(fēng)格在國內(nèi)很是討喜,但它28.33萬元的售價,其實已經(jīng)不需要“跨界”,完全可以購買一輛“跨過去”的SUV車型了。究竟“神車”衍生品能否入市后續(xù)寫神話?我們將繼續(xù)關(guān)注。(圖/文/攝/汽車之家 齊天翔)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