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馬自達6的國產(chǎn)迎來開門紅,在當時一片沉悶的中型車中,馬自達6是為數(shù)不多的運動型轎車,這種特立獨行的性格也是它成功的關鍵。良好的市場反應也讓馬自達堅定不移的走運動路線,新一代的馬自達6睿翼更是將Zoom-zoom理念再進化。
現(xiàn)在的市場狀況與幾年前大不相同了,中型車從品牌到數(shù)量都翻了倍,商務的、運動的、個性的,廠商瞄上了各個細分市場,馬自達的運動理念不再獨樹一幟。睿翼要如何才能突出重圍呢?
他們的表態(tài)是堅持自我。眾所周知,國內的消費者對車內空間異常敏感,通常情況下空間的大小直接和銷量掛鉤。從這方面來看,睿翼并不占優(yōu)勢。其實馬自達完全可以像豐田、本田一樣把北美版車型引入國內,那樣空間會大得多(北美版馬自達6軸距2798mm,長寬高4920*1839*1471mm)。不過馬自達的人并不相信這邪門的“空間定律”,仍然堅持以運動來打動用戶。
運動的表現(xiàn)除了顯而易見的源自概念車的外觀設計,還有行駛方面的一些變化。
首先要說的是新的2.5升L5-VE發(fā)動機,和之前的2.3升L3-VE發(fā)動機相比,它可不僅僅是擴大了缸徑和沖程這么簡單。首先是壓縮比降低到9.7:1,這樣可以更好的適應93號汽油。這顯然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和L3-VE相比,新發(fā)動機功率只增加了4kW,總共只有169馬力,還好扭矩有了很大進步,達到226N·m。達到2.5升排量的4缸發(fā)動機也很少見,長行程的活塞可以讓發(fā)動機在更高的最終傳動比下工作,這樣巡航狀態(tài)下轉速也可以降低一些,對經(jīng)濟性有幫助。
行駛中,發(fā)動機最突出的特點是運轉平穩(wěn),幾乎沒有任何不和諧的震動或是噪音。動力輸出的表現(xiàn)尚可,在比較低的轉速下也有不錯的加速能力,但想到它有2.5升的排量,這種程度并不能讓人完全滿意。
5速自動變速箱的換擋程序設計得比較合理,能很透徹的洞悉駕駛員的一舉一動,升降擋的時機拿捏到位,換擋過程也很平順。方向盤后面還有兩個漂亮的換擋撥片,采用左右對稱的方式,兩邊都能升擋或降擋。這種對稱的布局固然很方便,不過不太符合一般的使用習慣,還是左減右加這種最簡單的方式用起來最順手。不過睿翼的自動變速箱的手動模式確實是我見過最徹底的,將擋桿放在M的位置,只要不給它升擋的命令,發(fā)動機轉速會一直到紅線斷油也不自動升擋。
但說實在的,幾乎所有自動變速箱的手動模式都多少有些小問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反應速度慢。睿翼的變速箱也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做出反應,但相對來說好得多,總體上看手動模式還是值得一試的。
睿翼最核心的優(yōu)勢應該還是在駕駛方面,具體點就是底盤和轉向的表現(xiàn)。和過去的馬自達6一樣,睿翼在這方面仍然可以戰(zhàn)勝大多數(shù)對手,盡管現(xiàn)在的對手比當年更多更強大。如果以駕駛表現(xiàn)將中型車劃分為兩個陣營,睿翼剛好和它的幾個同胞兄弟截然不同,而是和那些歐洲對手站在一邊。在保證舒適性的前提下,睿翼最大限度的提供運動的感覺。這點和系出同門的致勝有所不同,雖然致勝的懸掛最緊實,運動感最強,但對舒適有影響,睿翼則均衡得多。
其實對睿翼更多的好感還是來自它極為順手的轉向機構。力度剛剛好,又很細膩,而且反饋的信息要比過去豐富得多。其實好的轉向系統(tǒng)是帶來良好駕駛感受的關鍵,這是駕駛員與車輛溝通最直接的部分。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