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資訊] 大眾ID.3它終于來了,這是大眾基于MEB平臺推出的第一款正經八百的純電動車,率先發(fā)售歐洲市場,上市一年半累計售出10.8萬輛,是歐洲市場上目前賣的最好的純電動車。10月22日,大眾ID.3在中國市場正式上市,公布售價15.9888-17.3888萬元。
此前,大眾在中國市場已經推出了4款ID系列的純電動車,南北大眾各兩款姊妹車。迄今為止的銷量表現并不出色。那么,定位不同、售價更低的ID.3這一次會不會有不一樣的表現?ID.3的競品有哪些?關鍵指標PK下來勝算幾何?
車,算是一輛好車嗎?算
總體來看,作為一款5門5座的兩廂轎車,大眾ID.3突破了傳統(tǒng)燃油兩廂車的設計局限,不再單純是傳統(tǒng)的發(fā)動機艙+車廂”形式,這種依據電動車自身優(yōu)勢而設計出來的車型,是電動時代讓大家眼前一亮的產品。
大眾ID.3的車身長只有4261mm,可能并不吃香,同級中國品牌電動車型的車長一般都超過了4.7米,但是它軸距出色,電機后置,短前后懸布局讓出了更多縱向空間,所以車內空間比較寬敞是其優(yōu)勢。
此外,大眾ID.3的多項主被動安全配置都標配到位,比同級、同價位其他電動車更豐富,而且全車標配CarPlay、分區(qū)空調、車載凈化等等,當下時髦的,大眾基本都給到了,所以ID.3整體上是一個精致的、時尚的、好玩的小車?梢哉f,它開啟了“精致電動車”的時代。
『大眾ID.3 2021款 Pro 極智版』
但是,它的短板也很明顯。
與海外發(fā)售三個續(xù)航里程版本不同,大眾ID.3中國市場目前僅發(fā)售續(xù)航430公里的車型,指導售價15.9888-17.3888萬元(后面弄這么多8是看過風水么……)。這個售價定位,的確是當前中國汽車消費的主力區(qū)間。但是,如果精準到純電動汽車領域,就是另一回事了……
跟競品比優(yōu)勢大么?不大
當前消費者選擇電動車時關心什么?第一是續(xù)航里程,第二還是續(xù)航里程,第三,就是售價了。嚴格意義上講,大眾ID.3沒有直接競品,但是這一價位、這一續(xù)航下,消費者的可選項太多了。
我們梳理了當前市面上續(xù)航與大眾ID.3接近的同級車型,兼顧聲量和銷量,發(fā)現有11款車的續(xù)航與其接近。然后我們對比了它們的售價——
撇開外形、科技感、配置這些不談,僅從里程/售價比值粗略代表的性價比看,大眾ID.3并不出眾,僅優(yōu)于秦Pro新能源、幾何A和微藍6,與小鵬汽車P5最為接近。帝豪新能源、飛凡ER6、秦PLUS純電版都比它有更低的售價和更高的續(xù)航。所以,在續(xù)航關聯的性價比方面,大眾ID.3并不出色。
坦白講,大眾ID.3的定價算是良心了,也基本符合預期。但是,中國的純電動汽車消費格局或許是大眾頭上的第一道緊箍。
觸到中國市場的敏感點了嗎?沒有
咱只說純電動車啊。中國消費者熱衷的電動車兩個非常明顯的特征,一個是非常便宜,比如宏光MINIEV,一個是科技感爆棚,比如Model 3。需求刺激到供給的結果就是,車企要么扎堆兒上3-5萬塊的微型車,要么就往車上堆智能。
那大眾ID.3在這兩方面有優(yōu)勢嗎?
首先看定價,ID.3的定價位于純電動車一直沒有引爆的消費區(qū)間,目前,國內10-20萬元的新能源汽車(轎車)消費比重僅為16%,這里面還包括了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如果剔除出去,純電動連一半都占不到。
2021年以來,10萬元以下轎車比重明顯上漲,而10-20萬元的轎車生存壓力在加大,但20-30萬的轎車占比開始增長,已經超過15%。而且,在轎車和SUV之間二選一的話,中國消費者更喜歡SUV,這或許也是大眾在中國先推出了兩款SUV的原因之一。
目前銷量比較好的緊湊型純電動車,有幾款是主打出行市場的,比如比亞迪e2、榮威Ei5,而在私人消費端,10-20萬元的純電動車消費強度與燃油車完全背離。所以,大眾ID.3基本上是進了一個還沒有戰(zhàn)爭的“戰(zhàn)場”,最好的結果就是先入為主、引爆消費、占山為王,反之,就是開荒,培育消費,靜待花開。
在歐洲就很吃香?也難說
大眾ID.3在歐洲的成績一直被褒獎,熱賣,有幾方面原因,首先是歐洲人素喜小型車尤其是兩廂車。在歐洲,ID.3接的是高爾夫新能源的班,也是大眾明確表示要延續(xù)高爾夫奇跡的一輛車,隨著MEB平臺車型的大規(guī)模產出,油改電的高爾夫新能源將逐漸淡出市場。
其次,ID.3在歐洲幾無對手。在大眾之前,歐洲本土車企沒有純電動平臺車型面市,所以,2020年9月大眾ID.3在歐洲正式交付,大規(guī)模交付第二個月即登頂銷冠。然而,歐洲還有特斯拉。
『大眾ID.3(海外)2019款 基本型』
可能不是ID.3不行,而是特斯拉太狠。今年前9個月,歐洲的純電動銷售冠軍車型是Model 3,累計銷量10.05萬,而大眾ID.3的同期總銷量是5.24萬,只有特斯拉的一半多一點。在歐洲各國市場的純電動銷量榜上,Model 3都是銷冠,包括德國——前9個月,Model 3在德國的銷量是23982輛,ID.3的銷量是21539輛,不過就在一個月以前,冠軍還是ID.3呢。
特斯拉的柏林超級工廠已經開工了,盡管主推的是Model Y,不算ID.3的競品,但大眾的ID.4起碼是要直面特斯拉的挑戰(zhàn)的。光腳不怕穿鞋的,特斯拉一出道就帶來了顛覆傳統(tǒng)的產品,沒有任何的包袱,而百年大眾顯然審慎的多。
“哥哥們”的預言:挺難的
作為大眾的核心區(qū)域市場,中國沒有首先迎來ID.3,而是它的哥哥們:大眾ID.4(參數|詢價)和ID.6在南北大眾兩開花。大眾是了解中國市場的,加L更香的轎車、SUV,這是中國的消費熱點。兩款車分別定位緊湊型SUV和中大型SUV。
『ID.6 X 2021款 Pro 極智長續(xù)航版』
但是,它們的銷量卻表現平平。9月份,ID.4 X的上險銷量才第一次超過3000輛,ID.4 CROZZ銷量2623輛,而ID.6 X和ID.6 CROZZ的單月銷量至今為達到千輛水平。迄今為止,4款ID系列車型在中國市場的總上險銷量是23242輛,這個數據,放在國內市場上并不出色,大眾的電動化,還處于市場培育期。
在ID.4 X和ID.4 CROZZ剛上市的時候,我們做過一個“這兩款車會不不在中國熱賣”的在線調查,結果有53%的人認為會熱賣,其中37%的人的理由是“有大眾的品牌背書,這兩款車擁躉還是有的”,16%的人的理由是“這兩款產品有誠意、有實力”,而48%的被調查者給出了不會熱賣的猜測,理由是產品的競爭優(yōu)勢并不突出。
不過,如果將大眾今年在中國的整體銷量走勢與ID系列的走勢做個比較的話,可以發(fā)現從增速來看,ID系列是高于大眾整體銷量的。9月乘聯會的批發(fā)銷量顯示,大眾ID系列在中國的銷量首次超過了1萬輛,或許ID系列是慢熱型。
在歐洲,大眾ID.3是一款開著看不出身價兒的車,它就是適合,適合自己的用車場景、適合自己的消費理念,這是成熟的汽車消費觀念。而在中國,這一觀念的普及還需時日,這也是大眾需要面對的“大局觀”。
編輯點評:
不得不說,大眾ID.3進入了一個尚在拓荒階段的市場區(qū)間,作為一款精致的純電動車,它就像一個啟蒙者,盡管保守多于激進。(頂著鍋蓋說一句)迄今為止,國內純電動車的開發(fā)還是探索階段,此前的產品投放慌亂而粗放,在追求量的同時,并沒有一條清晰的、系統(tǒng)化的路線。市場和消費者都處于受教育階段,學費總是要繳的。
今天再看大眾ID.3,其實跟它的“哥哥們”一樣的問題擺在面前,續(xù)航不高,智能化和科技感不如新勢力的產品,售價又處于一個尚未大規(guī)模爆發(fā)的消費區(qū)間,要想熱賣,一則要在服務等方面多下功夫,另一則也有賴于所在細分市場本身的生長。不過,一切銷量預測都是自以為是的空談,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且看市場的真實反饋吧。(文/汽車之家 王靜波)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