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能源] 超級播報,每周都有料。最近一段時間里,圍繞電動車的各種重磅消息都指向了同一個關鍵詞“價格”:“價格屠夫”特斯拉意料之中的下調了Model 3的起售價,但更勁爆的是,有爆料稱特斯拉售價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6.16萬元)的緊湊型電動車已經進入了原型車階段有望年底亮相;一再強調高端定位的蔚來,則被曝出要成立副品牌來肩負“走量”的重任,車型售價有望降至15-20萬元之間。那么,在看過了10萬元以下和20-30萬元兩個價位的龍爭虎斗后,哪個品牌又將統(tǒng)治10-20萬元的電動車市場呢?
當把“電動車”和“降價”這兩個詞擺在一起,特斯拉無疑是你會想到的第一個品牌。這家以“割韭菜”聞名的美國汽車品牌,在7月30日再次“揮舞鐮刀”,宣布國產Model 3標準續(xù)航升級版價格下調1.5萬元。
特斯拉一再降價的背后,是零部件國產化和規(guī)模效應兩大因素帶來的制造成本下降。尤其占據電動車成本大頭的電池上,特斯拉通過更換寧德時代生產的磷酸鐵鋰電池,使Model 3/Y的入門版車型具備了很高的性價比,降價效果非常顯著。最近又有媒體曝出,特斯拉未來將搭載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新款的“降價神器”有望上線。
當然只靠現(xiàn)有車型降價,對于立志顛覆燃油車的特斯拉來說,顯然還不夠。早在Model 3量產還都十分困難的2018年,馬斯克就在一次對話中表示,特斯拉將聚焦于造出讓人買得起的車,未來可能推出一款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6.16萬元)的車型,但這至少需要花費3年以上的時間進行開發(fā)。
進入2021年,“三年之期已到”,這款新車不僅傳言四起,而且還越傳越真。這款馬斯克口中的“2.5萬美元車型”,似乎就是特斯拉大中華區(qū)總裁朱曉彤想要“在中國設計、研發(fā)、生產出一款原創(chuàng)車型”,以及民間傳聞的“Model 2”。
雖然以上的消息還有不少都是爆料和傳聞的性質,暫時無法證明他們的真實性,但又似乎預示著這款更便宜的特斯拉已經離我們不遠了。而如果傳言成真,一臺16萬元的特斯拉勢必會對電動車市場產生極大的影響。
而在這一價位,比亞迪、廣汽埃安、小鵬汽車、哪吒汽車等國產品牌已經有了較為完整的產品布局,比如秦PLUS EV、AION S就分別是比亞迪和廣汽埃安在這一價位的主銷車型,小鵬汽車也在今年接連推出小鵬汽車P5(參數(shù)|詢價)、小鵬汽車G3i兩款新車試圖在10-20萬元區(qū)間打開局面,特斯拉的殺入無疑會讓市場中的“廝殺”更加激烈。當然無論誰最終勝出,獲益的都是買車的消費者。
編輯點評:
盡管在很多人印象中,特斯拉在自動駕駛和三電系統(tǒng)上的技術優(yōu)勢是其最亮眼的名片。而如果完成像福特推出T型車那樣的工作,生產出讓更多人開得起的電動車,甚至帶領整個電動車行業(yè)實現(xiàn)對燃油車的全面超越,同樣會是特斯拉品牌歷史中值得大書特書的一段。
另一個有望殺入10-20萬元市場的車企很可能是蔚來。雖然蔚來汽車40萬+的單車成交價是“蔚小理”三家中最高的,但從2020年財報來看,蔚來目前的盈利能力仍稍顯不足,毛利率低于理想汽車。而在交付量上,蔚來汽車7月的交付成績已經下滑到了7931輛,而理想、小鵬兩家卻均突破了8000臺大關完成了對蔚來的超越。這樣的局面下,蔚來急需做出改變。
所以,走量的事蔚來只能另辟蹊徑。對此李斌曾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公司進入大眾化市場的可能性存在,但NIO品牌肯定不會進入大眾化市場”。翻譯過來就是,蔚來想做走量的低價車,但是要等新品牌推出后,基于新品牌來做。在這方面,蔚來也嘗試過與廣汽合作廣汽蔚來、與長安合作長安蔚來,卻都收效甚微,“自己成立副品牌”完成類似手機圈里小米推出紅米、華為推出榮耀那樣的操作,成為了蔚來的上策。
而一旦蔚來殺入10-20萬元市場,尚未形成固定格局的這一價位區(qū)間,勢必將會更加熱鬧。不僅比亞迪、廣汽埃安、小鵬汽車、哪吒汽車等品牌會受到影響,與即將加入戰(zhàn)局的特斯拉也難免有一場面對面的較量。在這場較量中,不僅產品力很關鍵,時間也非常重要,拼的就是誰能率先形成優(yōu)勢奠定未來的競爭格局。
編輯點評:
不同于五菱宏光MINIEV和特斯拉分別占領10萬元以內和20-30萬元兩個市場的局面,中間地帶的10-20萬元價位目前仍處在一種“混沌”的狀態(tài),尚未形成固定的競爭格局。既然大亂斗仍未結束,那么無論原有的品牌還是新進入“戰(zhàn)圈”的企業(yè)都還有一錘定音的機會,就看誰能第一個推出電動車界的軒逸、朗逸、卡羅拉了。(文/汽車之家 孫一超)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